大型活动方案

无为而治:幼儿学习品质培养的一味良剂

时间:2015-07-20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

   今日教育·幼教金刊 2012年10期 胡晓君

  学习品质作为早期儿童学习与发展、入学准备的一个重要评判标准,已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

  “无为而治”是老子提出的思想方法,“无为”是指不违道而为;治”,治理。这虽是一种治理国家的管理思想,但同样也可引用到儿童的学习品质培养上来。

  儿童天性好奇,想象丰富,具有强烈地探究欲望,我们所做的就是要保护好这份纯然的天性,遵循自然法则而不妄为。“无为而治”,就是在了解孩子自身能力的基础上,顺其自然、循序渐进,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小贴士:学习品质通常包括与学习有关的倾向、态度、习惯、风格、特质等,它不指向具体的方法、技能,而指向儿童是如何获得又是如何使用这些方法和技能的。

  一、顺应天性,学会等待——倡导“无为”

  《第56号教室的奇迹》里的雷夫老师就是一个“无为而治”的典范。有一次,班里的学生在做火箭,前来听课的教师发现有一组学生装错了配置,于是试图前去示范指导,但雷夫老师却阻止了他们。他认为,火箭飞不起来不是失败,只有当学生停止解决问题的尝试时才算是失败,我们的科学家一天到晚在做的事情不就是在失败中解决问题吗?

  顺应孩子们的天性,容忍孩子们一次次的失败,学会等待,不要急于指出错误和示范指导,这是雷夫老师所提倡的,也和老子的“无为”思想不谋而合。但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不少教师往往过于主动积极,发现孩子出现错误的时候总是很着急,生怕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达不成教学目标,于是忍不住提醒孩子“你这里做错了”,或者急于给幼儿正确的示范“应该这样做”。其实孩子没有经历过失败的痛苦,就不会有成功的喜悦,更加不会习得方法。所以,我们应站在孩子身后,对幼儿的错误不要急于回应,让孩子自己去发现错误,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在《开火车》音乐游戏中,两位执教老师上了同一个活动内容,却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过程和结果。

  片段一:

  开始游戏了。孩子们很兴奋,嘻嘻哈哈的,但玩的时候出现了一些问题。马上,音乐停了,教师说:“在刚才的游戏中,有的小火车开得太快了,后面的车厢跟不牢,断开了;有的火车头开小差,没看清楚前面的路,撞到前面一辆小火车了;还有,要到第3个‘嘿’字才可以转身。好了,再玩一遍游戏,玩的时候要注意这些问题。”第二遍游戏,幼儿依旧出现了不少的问题,教师继续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声调提高了不少,然后继续游戏。如此三遍后,问题终于渐渐地少了,但因为怕出现错误,幼儿快乐的表情也消失了,玩的时候有些紧张和拘谨。

  片段二:

  同样这个活动,第一遍游戏,孩子们同样的开心和兴奋,同样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但老师没有急于指出和纠正,而是问:“刚才的小火车玩得真开心啊,玩的时候有没有发现问题呢?”孩子们七嘴八舌地答开了,有的说:“开得太快了!”有的说:“差点撞车了!”教师接着问:“那开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才能不出现这些问题呢?”又是七嘴八舌很多的解决方法。第二遍游戏,刚才的问题基本解决,孩子们越玩越开心。

  对比两个活动,我们可以看出第二位老师的智慧就在于她的不急不躁,允许孩子失败,鼓励孩子自己去发现问题,然后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我们当然可以替孩子发现和解决问题,但我们却无法替代孩子成长,反而让孩子失去了锻炼和成长的机会。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看上去是站在孩子前面,但我们要学会做站在孩子身后的那个人,把活动的舞台交给孩子们,因为他们才是活动的主人,而我们只是一个幕后支持者。

  二、化难为易,循序渐进——善于“有为”

  “无为而治”中的“无为”,绝不是无所事事,什么都不做的意思。我们应当站在孩子身后一步之远处,不要让孩子感到遥不可及。孩子在前面探索、实践,我们可以在观望中发现孩子的变化和需求;如果孩子的确需要我们帮一下或扶一把时,我们可以一步跨到孩子身边,给他们力量和支持,然后让孩子靠着自己的力量和智慧继续走下去。我们所要做的是耐心的观察,间接的引导和必要的帮助,也就是要善于“有为”。可以采用“分解难度、化难为易”“适当提示、给予线索”“转换角度、另辟蹊径”等方法巧妙地为孩子铺路搭桥。

  在《甩葱舞》游戏里,每次要指定一个小朋友站在圈中扮演葱老大。当音乐播放到第二段时,中间的葱老大要及时做一个动作,四周的小朋友就跟着葱老大做相应的动作。游戏两遍后,我发现扮演葱老大的小朋友做的动作非常单一且不及时,反复提醒两次都不见效,于是,就做了相应的指导:

  师:“刚才葱老大做了什么动作?”

  生:“打羽毛球和打乒乓球。”

  师:“你刚才做这两个动作有些慢了,怎么样才能在音乐变换的时候及时做动作呢?”

  生:“一开始的时候就要想好动作。”

  师:“一开始想好动作才能及时跟着音乐变换动作,那么这两个动作都是什么类型的呢?”

  生:“运动方面的。”

  师:“那运动方面还有哪些动作呢?”

  生:“跳绳,拍皮球、打篮球……”

  师:“除了运动方面的,你们还能想出其他方面的动作吗?”

  在这样的引导下,孩子们想出了各种类型的动作,比如生活方面的:扫地、抹桌子、炒菜等;音乐方面的:弹吉他、拉小提琴、吹笛子等……而且,孩子也明白了要在游戏开始前就想好动作。接下来,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很好地完成了游戏,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准时变换动作的一些好方法。

  在另一个教学活动中,孩子们学做打蚊子的动作。一开始,孩子们的动作根本不像打蚊子。于是,我问:“蚊子在哪里啊?”

  生:“在上面。”并把打蚊子的手朝上拍了。

  我再问:“你是怎么看到蚊子的?眼睛是往哪里看的?”

  这次孩子们头微抬,眼睛随着手的方向,动作做起来像模像样了。

  我又紧张地说:“动作太慢,蚊子要跑了!”

  此时,全班孩子拍起蚊子来都眼随手动、夸张迅速了。

  在上述两个活动中,我都是在了解孩子自身能力的基础上,把复杂的问题逐步分解,用恰当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引导,适时适度地启迪孩子的思维,巧妙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三、学会思考,掌握方法——达到“自治”

  以“无为”的方式等待,善用“有为”的方法引导,最终要达到“自治”的目的,也就是让孩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主动探索,也就是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在科学活动《平桥和拱桥》中,为了让孩子们了解平桥和拱桥谁的力气大,我运用两次实验的方法。第一次实验,在平桥和拱桥上放积木,看哪座桥放的积木多。通过实验,孩子很快发现是拱桥的力气更大。随后,又做了第二次实验,这次是比较两座不同拱形的拱桥谁的力气大。同样,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记录、实验,知道了拱形越高,力气越大。虽然孩子不知道拱形的原理,但他们能根据自己的探索来思考来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通过自己的实践与探索进行学习和学会思考、表达,这就是让孩子学会学习。

  最后,我又给孩子们留下了一个悬念:斜拉桥也是平桥,但为什么斜拉桥的力气比拱桥还大呢?这个问题的提出,给活动留下了精彩的空白,也给孩子们留下了无限的思考。这个活动虽然结束了,但孩子们的思考却没有停止,相反,更加激起了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积极地去探索和思考,从而养成了主动学习的习惯和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

  别小看这个“无为”,它的背后蕴藏着教师无私的爱心和无限的智慧,蕴藏着对孩子殷切的期待和满怀的信任,它让孩子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积极探索,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让孩子终生受用。

(供稿:张洁琼  校对:张洁琼 郭彤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