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方案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时间:2015-07-31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

   保育与教育 2014年02期

  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

  提起苏霍姆林斯基,大家都不陌生,他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曾被列为师范学生入学必读书籍,其教育观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老师。

  他的全名叫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57年起)、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8年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1969),是列宁勋章、红星勋章、乌申斯基和马卡连柯奖章的获得者。他的书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他所领导的帕夫雷什中学由一所乡村中学成为世界著名的实验学校之一。在其一生的教育实践中,他身兼多个角色:校长、教师、班主任、教育研究者;负责多种工作:管理、教学、科学研究。这恰恰让他得以多角度、全方位地观察和研究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在反复的实践和总结中,将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体系。

  苏霍姆林斯基生平

  1. 乡村里的愉快童年时光

  1918年9月,苏霍姆林斯基出生在乌克兰一个偏远农村的家庭,受社会背景的影响,这个家庭的生活贫穷而且动荡。他的父亲曾在地主的庄园里当木匠,后来从军,参加了一战和保卫苏维埃政权的战争,并因此成为当时村里远近闻名的人物。苏霍姆林斯基的母亲是个普通的家庭主妇,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她非常重视家庭教育,竭尽所能地为四个孩子营造出温馨、充满爱的家庭氛围。苏霍姆林斯基的祖父酷爱阅读,给这个家庭留下不少书籍。家庭中尊老爱幼、言传身教的传统孕育了小苏霍姆林斯基金子般的心。有意思的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几个兄弟姐妹后来都成为教师。

  8岁那年,苏霍姆林斯基和村里的小伙伴进入乡里的一所七年制学校,他在那里读完了小学、中学,度过七年的愉快时光。

  2. 家乡中学的青年语文教师

  1933年,苏霍姆林斯基中学毕业时,正赶上苏联大力发展教育,师资也因此有了很大的缺口。于是,他考入克列明楚格师范学院的师资培训班学习文学。求学期间,他常常泡在图书馆里,很少走出学院的大门。从师范学院毕业后,苏霍姆林斯基得了严重的胸膜炎,在住院接受治疗期间,阅读成了他克服病痛、丰满精神的良药。青年时期的勤奋也成就了日后的苏霍姆林斯基。后来,当已成为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的苏霍姆林斯基面对记者的提问“大学时代醉心于何事”时,他只回答了一个字:“书!”

  17岁那年,苏霍姆林斯基回到家乡,在两所七年制学校教授乌克兰语和文学。一年后,他去了已并入波尔塔瓦师范学院的母校继续学习并先后获得了乌克兰语文初级中学教师、语文高级中学教师资格。1938年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毕业之后,到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期间,苏霍姆林斯基一直在奥努弗里耶夫斯克中学担任语文教师,后又兼任教导主任。

  3. 精力充沛的帕夫雷什中学校长

  每个人的命运都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二战爆发后不久,被任命为连政治部指导员的苏霍姆林斯基战斗在硝烟弥漫的防线上。1942年,因为身受重伤,他作为残疾军人复员,不久后便重返教育岗位。在此期间,他认识了同为中学教师的妻子安娜·伊凡诺夫娜,并于1944年初结婚。婚后不久,他们回到乌克兰基洛夫格勒州,一起从事教育工作。自1948年开始,苏霍姆林斯基担任帕夫雷什中学校长直至去世,长达32年。

  为了全方位地了解孩子,探索更适宜的教育内容、方法,苏霍姆林斯基主动担当起一个班的直接教育工作,从学前班直至孩子们中学毕业,历时十年。每天凌晨,学生们还在酣睡的时候,他就来到自己小小的办公室,从五点一直工作到八点。早晨八点,他会打开通向学校走廊的那扇门,迎接来上学的孩子们。八点之后,在校长办公室里是找不到他的,他的身影出现在暖房、体育馆、校办工厂、养蜂场或教研组会议上。每学期他都要听每个教师的15节课,并认真做笔记。他始终没有离开过教学工作,而且还对四五个“最难教育的学生”进行重点观察和教育。值得一提的是,他对3700名儿童作了“跟踪观察”,他说:“在我笔记本的3700页之上,我记载了我的全部生涯,每一页都贡献给一个人——我的学生。”[1]

  苏霍姆林斯基个子中等,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得多。他给人的印象是精力充沛、麻利精干,时间似乎比旁人要多上几倍。在帕夫雷什中学,学生不惧怕校长。校长在哪儿出现,哪儿就有一群孩子围上来和他说东道西。学校里无论开展什么活动,大家都能看到他兴致勃勃的脸庞,他那种专心致志的神情让你觉得好像学校里只有这一项工作。

  4. 多产的伟大教育家

  苏霍姆林斯基去世时不满52岁,和苏联教育家、心理学家维果茨基一样,他们都在短暂的生命里持之以恒地探索,获得了伟大、丰硕的教育成就。他在有限的时间里奇迹般地写出了40部专著、600多篇论文、约1500篇儿童小故事。他的全部著作都是面向教师、教育者、家长和孩子们的。他把自己的思维、思索、建议和见解全部倾注在他的著作当中,告诉教师和父母,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被译成二十几种语言在世界的许多国家出版,如众所周知的《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公民的诞生》《帕夫雷什中学》《给儿子的信》等等。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

  1.核心的教育目标:使孩子全面、和谐地发展个性

  苏霍姆林斯基创造性地将“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个性发展”融合在一起,提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认为教育就是要让人和谐、全面地发展,“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人内心的财富……使每一个人在他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最充分地表现自己”[2]。他反对将知识的评分作为评价人的表现的唯一导向,认为这不但与教育的本质相违背,而且极其不利于儿童的成长。他告诫学生:“知识对你来说之所以必不可少,并不单单是为了你将来的职业,并不单单是为了你毕业以后考上大学,而首先是为了你能享受一个劳动者的丰富的精神生活;不管你是当教师还是当拖拉机手,但你必须是一个文明的人,是你的子女的明智的和精神上无比富有的教育者。”[3]他还告诫教师,有一样东西是任何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任何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都没有做出规定的,那就是儿童的幸福和精神生活。儿童如果在学习领域中遇到困难,就需要在精神生活的其他领域里得到表现,以树立自己的道德尊严。如果教育者用一把尺子——分数的好坏来衡量他,他就会失去信心,他的才能就得不到发挥。

  2. 全部的教育爱: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要求教师和家长尊重儿童的人格,关心儿童。他热爱所有的孩子,他称学校的每一个学生为“我的孩子”,几乎能叫出他们每个人的名字,了解他们每个人的家庭。在他眼里,只要有良好的教育,每一个孩子都将成为优秀的公民,成为祖国未来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他珍爱他们,竭尽全力地让他们快乐、幸福、健康地成长。他把毕生的心血都奉献给了孩子。无怪乎,他在晚年著作《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说:“在一所农村学校身不离校地工作32年,这对我来讲是无与伦比的幸福。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孩子们,所以考虑很久之后给这本书题名叫《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我认为,我是有这个权利的……我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说:爱孩子。”[4]

  3. 坚定的教育信念:相信一切孩子都能被教育好

  在爱的基础上,教育才会有真正的关心、信任和理解。教师才会不仅爱聪明的孩子,也爱智力迟钝的孩子;不仅爱品德优良的孩子,也爱“有精神创伤”的孩子;不仅爱体魄健壮的孩子,也爱孱弱有病的孩子;才能珍视每个孩子生命的独特性,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被教育好。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爱好和长处,有他自己的先天素质和倾向。教育必须创造条件使这些学生最充分地发展其长处。在帕夫雷什中学,没有“差生”的概念,只存在“困难学生”或“难教育学生”的说法。苏霍姆林斯基一生就教育过178名“难教育的学生”。教育这些学生有一个艰难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每周都要走访困难学生的家庭,跟家长、邻居、教过这些孩子的老师进行交谈,以便深入了解他们的成长环境。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他善于因势利导,进行积极的鼓励,激发学生心灵的火花,这种教育方法被称为“特殊奖励”教育法。

  苏霍姆林斯基的“快乐学校”教育实践

  在帕夫雷什中学,按惯例,儿童从一年级开始就读,苏霍姆林斯基为了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决定让学生提前一年来到学校,从学前班读起。他将此看作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一项长期的教育实验,从而形成了许多宝贵的幼儿教育实践经验。这个学前班也被家长们亲切地称作“快乐学校”。

  1. 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教育回归自然

  在苏霍姆林斯基身上,我们能够很明显地看到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子。但相较于卢梭,他在自然教育方面有着更多的实践和探索。

  他认为大自然是世界上最美妙的书,是幼儿智慧的源泉。幼儿越接近大自然和周围社会,他们的探索和体验就越深入,语言也就越丰富生动。然而,大自然对幼儿的影响不会自发产生,幼儿在大自然中不只是“有趣的散步”,而是学习知识、产生问题和学会思考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称之为“思维课”。他常把孩子们带到大自然中,让他们观察果园、村庄、蓝天、云彩和太阳。在秋天,他为孩子们在学校附近的草地上盖起了“绿色教室”,阳光透过枝叶间隙射进来,形成奇异别致的景象,孩子们就在这样的“绿色教室”里上课。

  在“思维课”上,幼儿观察到的事物和现象将成为他们思想的源泉。因此,教师应当事先认真考虑,确定一年四季中适合幼儿观察和思考的自然事物和现象,以帮助幼儿了解自然,促进其思维和语言能力的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常常引导幼儿对自然中生动事物、形象进行大胆的想象、幻想,因为这是帮助幼儿“使思想幼芽迅速发育的最好土壤”,它“不单纯是小孩的幻想游戏,它同时也是思维的艺术因素,诗的因素”[5]。于是,大自然中种种美妙的事物现象都被孩子们化作奇妙的想象,成为他们语言和思维发展的源泉。

  2. 充分地感知体验,发展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引导幼儿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观察、感知自然,通过绘画去描述自己眼中的世界,通过歌声去吟唱自己心中的世界。幼儿在绘画时,苏霍姆林斯基要求他们不仅画出自己看到的事物,更要画出自己感觉到的甚至是想象里的事物或情境,从而激发、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就这样,“快乐学校”的孩子们逐渐迷恋上了绘画,甚至走到哪里都要带上自己的画笔和纸,把看到的、想到的美妙自然画入自己的画册。除此之外,苏霍姆林斯基特别注意绘画活动中儿童语言能力的培养,他鼓励幼儿在绘画活动结束后,大胆讲述自己的绘画作品。他说,幼儿对于自己作品的讲述“放射着宝石般的异彩”。

  在音乐教育方面,苏霍姆林斯基特别重视引导幼儿对于大自然中美妙声音的聆听、感受。他们既聆听自然中的美妙声音,也在自然的环境中聆听经典的音乐作品。试想,当幼儿置身在秋天的橡树林中聆听柴可夫斯基的《秋歌(十月)》,自然界中幻化、美妙的秋色怎能不唤起他们的想象?就这样,每个孩子都记住了乐曲中鲜明突出的东西,并能根据音乐曲调的印象,回想和谈论自己所经历的美好的夏日和金色的秋天[6]。

  苏霍姆林斯基开展的艺术教育成为保护幼儿的艺术天性、发展幼儿的艺术能力的有效途径,也为幼儿奠定了鲜明、形象、诗意的思维基础。

  3.合理的作息、良好的营养和适量的锻炼是幼儿健康的保障

  苏霍姆林斯基建议家长提供符合健康要求的、有营养的食物给孩子,并设法激发孩子的食欲。此外,他特别重视安排合理的作息时间、保证活动的动静交替。他认为,脑力的过度紧张会使孩子变得两眼无神,目光模糊,动作迟缓无力,从而引起身体的不适。有些孩子头脑迟钝、学业落后,恰恰很有可能是连孩子自己也感觉不到的某种周身不适或某种疾病所致。

  苏霍姆林斯基很重视体育游戏,他认为,只要天气条件允许,孩子们就应尽量多地待在户外、呆在自然中。在帕夫雷什中学,孩子们可以在户外尽情地活动。他发现个别孩子体弱多病,主要是家长保护过度,孩子缺少必要的户外运动。于是,他耐心做家长的工作,与家长沟通以减少其对孩子过度的保护。他带领孩子们远足,头三周每天步行2~3公里,第二个月5公里,第三个月6公里。孩子们总是一边走路一边兴高采烈地发现和欣赏大自然中的美景,当回到家时,虽然身体疲倦,但却因对自然世界的不断发现而感到心情愉悦。

  “快乐学校”的教育实践所蕴含的教育智慧是无穷的,苏霍姆林斯基用活了大自然这本“世界上最美妙的书”。他通过“蓝天下的学校”“绿色教室”,将儿童带入自然环境中,锻炼儿童的身体、开启儿童的心智、培育儿童的道德和社会情感,为他们打开走向周围世界的窗口。尽管苏霍姆林斯基所处的历史文化生态与中国当前幼儿教育所面临的文化背景不同,但教育源于儿童生活这一原则是普适性的,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幼儿园的各种课程实践形式,其起点都应当是儿童的生活。

  苏霍姆林斯基不仅在理论上论述了教育的规律、原则,而且亲身实践,有着大量的活生生的案例。翻开他的论著,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都在他的视野之内,每一个方面都有精辟的论述。他认为,教育的任务不是孤立的,而是统一于促进儿童的精神生活和身体的和谐发展。他不仅热爱孩子,而且敏锐地洞察孩子的精神世界,全面发展他们的思维、语言、艺术、运动等多方面的能力,帮助他们形成关爱、善良和审美的情感和素养,使他们成为身心健康的人、合格的社会公民。他对于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筑就了“活的教育学”,也最终成就了这位伟大的苏联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

(供稿:张洁琼   校对:郭彤洋  张洁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