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方案

创新园本研训形式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时间:2015-08-10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

   园本研训是最基层、最微观、也是最接地气的教师培训形式,是幼儿园和教师自己做主、自主生成、解决当前问题的重要形式。因此,创新园本研训形式,在问题的解决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学习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把专家“请”回来。在共享中共同提高

  事由背景:在日常工作中,市、区常常提供各种机会让园长、老师聆听专家的讲座,但是有机会面对面聆听讲座的老师总是少数。为了能让全体教师受益,我们建立了二级培训制度。可是很快我们就发现,在进行二级培训时,教师常常讲不全、讲不透专家的精神,有时零零碎碎,有时断章取义,效果大打折扣。

  创新思路: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们想到:现在录像设备非常便利。如果每位外出培训者能将专家讲座的视频录像带回来,让教师有机会“面对面”聆听专家的讲座岂不是更加直观和全面?同时,对于幼儿园资料的积累也大有益处。于是,我们建立了二级培训视频反馈制度,要求每位外出培训者在学习时进行录像,在二级培训时结合录像进行学习反馈。

  实施过程:这样的改革从我做起。在参加华爱华教授关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解读”的讲座学习时,我对讲座全程进行了录像。回园开展二级培训时,引领教师观看录像,采取边记录边思考的方法,需要时可以随时暂停播放或重放,充分让老师们看明白,然后围绕录像中提到的观点、案例,结合我园教师自身的经验和问题进行反思、讨论。我将录像中的精华内容进行了编辑,分为视频一“《指南》精神总阐述”,视频二“艺术领域目标分析”,视频三“美术教育的典型事例”,视频四“艺术领域的价值思考”。在聆听与讨论中,教师们深深地感到,要认真领会《指南》中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在艺术活动中避免重结果轻感受和过度的示范指导,而应注重幼儿的创造力、表现力和积极情感。

  这次培训的效果出乎意料的好,老师们纷纷表示非常喜欢这样的培训形式,就如同自己到了现场一样。受到这样的鼓舞,我又组织了华教授关于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二次培训,截取了“华爱华教授关于游戏为基本活动”的视频录像,通过聆听专家深入浅出的讲座,组织老师们展开讨论。教师们对“如何理解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园教师为什么应重视游戏活动”以及“怎样体现幼儿教师的专业性”等方面都有了深入的认识。

  效果反思:通过几次实践,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这样的学习形式让专家的观点全面呈现在教师们面前。同时,反馈者常常需要认真回看录像,从中筛选有用的、有针对性的部分组织教师学习,并反复思考与提炼自身的理解,对自身的学习经验提升也大有裨益。另外,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建立学习思考表,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引领教师边学边思,使培训更富于成效。

  把游戏“玩”起来,在同乐中提升反思

  事由背景:过去我们在园本培训中常常是主持人讲、参与人听,最多增加相互的讨论交流,形式单一呆板,教师常常觉得枯燥,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创新思路:幼儿园是一个游戏的天地,要培养会游戏的儿童,应首先培养会游戏的教师。其实成人的心理和儿童也有共同的地方,轻松愉快的游戏同样受到成人的欢迎。因此,我们增加了体验式、游戏式园本培训形式,让教师在“玩”中反思提升。

  实施过程:在组织“理解与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园本培训中,我首先设计了一个“一个比划一个猜”的小游戏,事先制作了与《指南》内容相关的词条滚动课件,设计了游戏的玩法和规则,然后教师分年龄组推选代表参加。培训现场的气氛立刻活跃起来,每个人都特别投入地参与到游戏之中,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游戏结束后,我引领老师们思考:游戏设计时要注意哪些问题?教师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每天都非常熟悉的游戏,在设计与组织实施时并不是随随便便的,只有融入了组织者的教育目标,遵循参与者的身心发展规律,介绍清楚游戏的规则、玩法,才能让游戏者从中获得提高。再如,在组织“让一日活动的脚步慢一些"的园本培训中.我为教师提供了几组拼图玩具,要求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在教师全神贯注拼摆的时候.我模仿教师平时常常催促孩子的语言不断地催促她们:“快一点,看看谁是第一名啊,快快快,专心拼不许东张西望……”有的教师忍不住一边拼一边嘟囔:“这是要干什么啊,唠唠叨叨烦死人了”“急得我都找不到了"……游戏结束后,我请他们谈谈感受,老师们纷纷表示时间太紧,主持人一直在干扰,都没有好好思考等等。由此,我请教师们换位思考孩子们在一日活动中被催促时的感受,教师们哑然了,她们静静地思考着,明白了自己平时不经意的催促对孩子心理的影响,理解了让一日活动“慢下来”是为了给孩子留下自我成长的空间。

  效果反思:通过几次游戏式园本培训的尝试,我们深深体会到:游戏不仅仅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同样是教师学习的有效形式,在这样的培训中,教师把“灌输给我的思想”,变成了“我由此思考到的”,有了更多的内化和建构。

  把书籍“用”起来,在阅读中引领思考

  事由背景:为了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幼儿园,都为教师配备了大量的专业书籍,鼓励教师阅读学习,每学期我们也制定阅读计划。可是,由于现在网络信息获取的快捷便利,教师对纸质书籍的阅读越来越缺少耐心和恒心,阅读交流活动常常流于形式。

  创新思路:现代人喜欢便捷、实用、有针对性的学习形式,我们何不提高阅读理论书籍的针对性,既能引导教师读进去,又便捷有效呢?于是,我们创立了“针对性阅读思考记录”的学习方法。对教师将要阅读的书籍提出重点思考的问题,引领教师进行针对性的阅读,边读边思考。

  实施过程:我们将教师主要阅读时间放在了寒暑假,假期时间较为充裕,布置阅读书目更易于教师接受;同时设计了“针对性阅读学习思考表”,围绕书中的精华章节、重点内容提出一些思考的问题。比如在《做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的阅读思考表中,我围绕书籍内容结合教师现实提出问题:针对教学有效性的案例有怎样的感想,结合实际谈谈区角活动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怎样在园本研修中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等等。教师们围绕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阅读,并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表达自己的理解和反思,对于“游戏化教学”“活动区指导”以及“专业成长”等方面,有了充分的思考与认识。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的阅读思考表中,则提出了“对《指南》的整体认识”“对某个领域要点的解读”以及“如何在一日活动中落实《指南》精神”等问题。在阅读思考中老师们对于《指南》有了更加清晰和深人的认识,对于各领域的指导要点更加熟知,对一日活动组织做了进一步的梳理。

  效果反思:通过对照阅读思考表,教师的阅读更加有针对性了。老师们说:过去看到一本厚厚的专业书就头大,现在对照思考表,有选择地读,读得更加精细了,还可以边读边思考,把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记录下来,阅读变得轻松又有效,而不是急急忙忙地到网上去搜寻学习心得应付任务。

  把问题“拎”出来,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事由背景:幼儿园每学期都会开展各种各样的研讨活动.比如“活动区的深研”“同课异构”“一课多研”,以及市区组织的各种评比活动等等,教师们忙忙碌碌、疲于应付,常常是忙完这件事接着忙下一件.很难静下心来对每个活动进行反思、积累经验。

  创新思路:作为业务干部,首先应树立在活动中“抓”教研的意识,建立“问题积累制度”,不放过教师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和得到的经验,善于抓住活动中的契机开展培训,真正实现在实战中培训,在实践中成长。

  实施过程:在幼儿园组织的教育活动专项研究中,每位教师自行选择目己的研究领域,可是在教研中我们发现教师对自己领域的研究缺乏理论支撑,交流时专业理论、本体知识匮乏,不能很好地把自己的实践经验讲出所以然来。于是我根据每位教师的研究专项为其搜集相应的理论文献,有杂志上的专题论文、有著作书籍上的理论知识,为教师建立专项学习资料袋。同时,鼓励个别有一定造诣的教师进行深度学习,如水墨画的技法、儿童舞蹈的特点等,在教研活动中与全体教师分享。

  效果反思:在幼儿的教育中我们强调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在教师的培训中同样如此,业务干部要有对问题的洞察力,针对不同教师、不同问题开展培训,使培训更具适切性,更加有利于教师的快速成长,同时也使业务干部的理论素养和指导能力获得有效提升。

(供稿:张洁琼   校对:郭彤洋   张洁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