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方案

观察力培养中容易忽视的几个问题

时间:2015-09-16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

   近年来,幼儿园逐渐重视对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几乎每个班级都创设了便于幼儿观察的自然角,教师也逐渐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和科学探究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遗憾的是,虽然创设了观察的环境,可孩子未必去观察;组织了观察的活动,可孩子的观察能力也未必有所提升。班里的自然角形同虚设,孩子很少光顾,去了也不知看什么;或是草草做个记录,但也不知为什么要记录,怎么记录。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对幼儿观察力的认识也并不系统和深人,教师认为“看到了,并能说出来”就是观察,忽视了观察习惯的培养、观察方法的分析,在如何培养幼儿观察能力方面,教师的思考明显不足。下面以我观摩的幼儿园的科学探究活动为例,将教师们在培养幼儿观察力方面的一些突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希望能以此引发大家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忽视观察习惯的培养,影响观察活动效果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良好的观察习惯直接影响着幼儿探究的结果。如果孩子不会用正确的方法观察事物,如果教师忽视对幼儿观察习惯的培养,便会形成一系列不良的观察习惯:毫无目的东看看、西瞧瞧,就会把要观察事物的重要特征遗漏;在观察中缺少耐心,观察记录草草了事;观察记录潦草混乱,无法支持观察结果的表达;观察中的行为习惯影响观察过程,比如纸与笔的收放,观察的姿势等等。

  以下是某大班对天人菊和石竹的自然观察活动后幼儿的观察记录,在20分钟的观察活动中,从幼儿记录表(表1)的差异中,我们不难发现孩子的观察习惯存在的问题。

  教师忽视对幼儿观察方法的引导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幼儿的观察能力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包括仔细观察,发现明显特征;能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异同;发现并描述不同种类物体的特征或某个事物前后的变化;能根据观察结果提出问题,并大胆猜测答案;能用图画或其他符号进行记录等等。

  从大班幼儿观察比较天人菊和石竹两种植物差异的活动中,通过幼儿的观察记录(见表2)和语言表达,我们不难发现幼儿能力发展的差异。有些幼儿只注重整体轮廓特征,忽视细节特征;有些幼儿能发现细节,但是只能发现1~2种重要特征;有些幼儿能发现6~7种重要特征;有些幼儿能清晰表达两种植物的某些特征的差异;有些幼儿表述不清……这些观察记录和表达的差异,恰恰体现了幼儿观察能力的差异。

  因此,观察活动后教师的讲评活动对幼儿观察方法的分析和指导尤其重要。教师可以引导儿童从物体的特征、形状、颜色、空间关系、味觉、嗅觉等方面去观察,提醒孩子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又看什么,是从整体到部分,还是从部分到整,本,从左到右,从上到下,还是由表及里,这样,孩子才知道怎样观察,观察也会越来越细致。基于观察方法的讲评才能真正促进幼儿思维水平的发展。也就是说,观察后的集体分享,是提升幼儿观察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有效梳理提升才能指向幼儿能力的发展。教师可以通过集体记录表(表3)、集体讨论等方式,帮助幼儿发展观察能力。

  在观察活动中,注重“观”忽视“察”

  “观察”从心理学上是定义为有目的、有计划,而且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围绕一定目标综合运用感觉和知觉的活动。在多元智能理论中,加德纳教授提出了“自然观察智力”,认为自然观察智力并不完全依赖视觉器官,它既有通过视觉器官的“观”,还有通过其他多种感官的“察”。在多元智力的理论中,自然观察智力的有效运用需要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参与。

  观察活动中,教师往往对于观察力的培养局限在视觉观察上,容易忽视多种感官的参与。例如在比较天人菊和石竹的活动中,教师更多地强调你看到了什么,并通过记录表你记录了什么。其实,通过记录表观察事物,就培养观察能力而言,容易使“记录”受局限,忽视了嗅觉和触觉的参与。因为这两种感官比较的结果不容易通过记录的方式表达出来。此时则可以采用语言表达的方式发散思维的广度,使观察的维度不断拓展。

  幼儿的观察往往喜欢通过“眼睛看、尺子量”,观察方式比较单一,因此教师要根据观察能力发展培养要求,设计不同的活动支持幼儿能力的发展。在观察中,要多鼓励用眼看,用耳听,用手触摸,用鼻子闻,让孩子将自己的身体作为“测量工具”,而不是仅仅依托眼睛看、尺子量,多种感官参加活动,才能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幼儿的发现才会越来越多。

  观察活动中忽视了与多种能力发展整合

  观察能力的内涵是极为丰富的。加德纳教授认为,除了一般意义上的观察能力,自然观察智力还包括反思能力、建立联系能力、分类能力、综合能力、交流能力以及感知自然世界和人造世界的能力。因而,我们在培养幼儿观察能力上,决不能只是孤立地培养思维习惯、发展观察能力。只有通过与多种能力相结合的发展,才能促进幼儿观察能力的有效提升。比如在观察过程中要发挥儿童语言的功能,运用儿童的多种语言记录观察过程,积累观察经验。多种语言,是指说、写、唱、跳,利用儿童已有的知识经验记录观察行为和结果,如观察记录、观察日记、绘画观察过程中的关键点。可见,观察能力的培养与幼儿的表达能力关系密切。要创造各种机会,让幼儿通过多种语言,绘画、书写、讨论等等方式表达幼儿的观察内容。

  在观察概括能力方面,我们通过幼儿观察后的讨论能发现幼儿的概括能力水平差异较大。有的幼儿的表述是零散的、片面的、缺乏内在联系的,有的幼儿无法概括观察的重点,

  有的幼儿不能有顺序地表达观察的内容,有的幼儿不能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因此,教师要多开展观察后的讨论活动,使幼儿观察的概括能力由弱变强。

  在观察记录能力方面,绘画能力的差异也直接影响幼儿观察的细致程度。从幼儿观察薰衣草和八瓣菊的记录差异(见表4),不难看出两名幼儿绘画水平的差异对于观察能力的影响。

  在注重多种能力与观察活动整合的同时,启发幼儿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也是教师容易忽视的内容。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让幼儿单纯进行一般意义上的观察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让幼儿进行观察的同时,培养对所观察的事物进行思考和反思的能力,必须培养幼儿在所观察的事物之间建立联系并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必须培养幼儿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必须培养幼儿真正对所观察事物有所感悟、有所发现并解决初步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我们可以在幼儿讨论中多问问孩子,通过观察活动,你想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新的发现等问题。这样的观察活动才能真正指向幼儿的生活,指向幼儿思维水平的提升。我们的观察,不仅仅限于看一朵花,观一片叶,要将孩子的视角和思考放到更为广阔的大自然和生活中,去发现、去思考、去表达,逐渐体会到观察的乐趣。这样的观察能力培养是具有伸展力的。

  总而言之,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很多老师认为是极其简单的事情,但其中却蕴含着许多教师未曾思考过的内容。其实,孩子们总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他们观察能力的发展水平,只是我们的老师是否用心思考过,用心研究过。要系统而有效地培养观察能力,决不是一两次活动能提高的,需要教师分析每一位幼儿的发展水平,踏踏实实地从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人手,注重观察能力培养,使每一次科学探究活动都因为孩子的发现而更加精彩。

(供稿:张洁琼  校对:郭彤洋  张洁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