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9-16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次
探究,亦称发现学习,是儿童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观察、阅读、发现问题,搜集数据,形成解释,获得答案并进行交流、检验、探究性学习。这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这种让儿童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不仅仅指向科学探究,也可以在各科领域使用,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提升儿童的思维能力,促进儿童的有效学习甚至是高效学习。
以探究为课堂主旋律的教学实践
实例一:语言活动中的探究
笔者曾有幸在上海观摩过特级教师朱静怡老师的一节绘本课。她的教学从阅读的常识性知识开始。从封面、封底再讲到页码。然后让孩子们自己看书,一段时间后,请小朋友讲述:“你看到哪些你认为有趣的或者不太懂的画面,告诉大家。”接下来,引导大家一起思考这些画面的意义,然后再从故事中找答案。这与一般故事教学的不同之处在于:朱老师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了孩子,孩子喜欢哪一页,就看哪一页,一起慢慢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共同解决问题。“好朋友讲的是这一页吧?你怎么知道?你还发现了什么?”通过这样问题,慢慢揭疑解析,直至最后孩子们对故事恍然大悟。整个教学过程就如好莱坞大片,伏笔干里,由一个个疑问和惊喜组成,孩子们完全沉浸在阅读的探究发现之中。
其他内容的语言活动是否可以采用这种探究的方式?笔者进行了尝试。大班散文诗欣赏《芽》,我给孩子们呈现了看似“残缺”的篇章:“一个嫩芽儿,从( )的怀里( )出头来,就像一个胆怯的小姑娘。”引导孩子们自己根据句意填词。孩子们对这样的词语探究很感兴趣,在比较了“土地"“泥土”“地下”和“冒”“钻”“伸”等词汇后,最终确定了“土地妈妈”“探”这两个更富情趣的词语。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体验到语词的丰富性,也领略到了学习的乐趣。
用探究的方式进行语言教学活动,可以让幼儿更深地触及作品的深层次内涵,整体把握作品的思想意境。抽丝剥茧式的探究方式,加深了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印象,促进了幼儿对文字的敏感性,也领略到了语言的无穷魅力。
实例二:健康活动中的探究
“食品袋上的秘密”,这个活动的目标如下:
1.知道食品袋上有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要食用新鲜的食品。
2.了解几种常见的保存食物的方法,如冷藏、冷冻、干燥、罐装等。
3.乐意参加调查实践活动,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完成调查内容。
这似乎几句话就可以全都“教”给幼儿,怎样把这样的一堂课上得充满探究精神又饶有趣味呢?我没有制作ppt,没有食物制作过程的视频播放,一切就只围绕着“包装袋的秘密”进行。孩子们围坐一圈,人手一份有包装袋的食物,开始的导入语直截了当:“孩子们,我们一起找找这些包装袋上的秘密,你有什么发现?”孩子们开始仔细观察手中的食品包装,“包装袋上有图案!”一句话激起大家的讨论:“这些图案表示的是什么呢?”随后又有人提出:“包装袋上有数字。”“这些数字又有什么意义?”“保质期是怎么算的?”犬家围绕数字热烈讨论。最后还有人发现:包装袋内有一股气。“这股气体是空气吗?为什么会有气体?”一步步探究下去,直至一起打开包装袋品尝美食……整个活动。我只是预设了一个课堂的框架,更多的探究由孩子们的观察和提问来推动,整堂课充满着惊喜和有趣的发现。
健康活动中的探究可以让枯燥的知识性认知过程变得趣味横生,从而加深幼儿对知识的领会和记忆。
在教学中感悟探究的内涵
探究,探什么?我想,应该是触及幼儿内心最想知道的、最直接的疑问,就是说,幼儿疑问什么,我们就一起探究什么。
以科学活动中的探究为例。探究空气的特性,我给孩子们展示装有花生的透明塑料袋:“袋子里有东西吗?是什么?”大家异口同声:“袋子里有花生。”把花生倒出来再问:“现在袋子里有东西吗?”大家都说:“没有了!”我追问:“真的没有了?那袋子为什么是鼓鼓的呢?”一个问题,激起孩子们的探究:“我们为什么看不见袋子里的空气呢?把袋子里的空气放出来,能感觉到空气从袋子里出来吗?”孩子们一下子就对“空气”着了迷。这类常识性知识的科学活动,似乎一般都采用直观的观察交流的方法,实则不然,探究存在于学习的每一个环节,因为探究不仅仅指动手操作,也包括思考和追问,关键在于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最终形成解释。
探究式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不是作为一种活动的花式而存在,探究的设计旨在激起幼儿的悬疑和好奇,带有很强的逻辑性。这种内在的逻辑是建立在幼儿逐渐激起的疑惑和问题上的。通过问题步步深入,直至达到曲径通幽的教学效果。
探究的原动力是求知欲,一切基于“我想知道、我想研究”这个心理动因,这是自主学习的根本。探究式课堂的最终目标指向是培养幼儿可持续性发展的学习品质,让幼儿的学习进入自觉状态、研究状态,从而真正享受学习的乐趣。当然,探究式课堂通常都是生成多于预设的,预设少了,课堂留给幼儿的空间就大了。所以,带有探究特质的课堂,一般都是只有问题的起始,中间的轮廓,大概的结尾。真正的课堂演绎到什么程度,还得看当时的课堂情境。
(供稿:张洁琼 校对:张洁琼 郭彤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