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方案

聚焦课例研究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时间:2015-10-14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

   (一)更新教学理念,加强专业学习

  要促进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深化,小学数学教师就应该明确“数学的本质”、“数学教育的目的与价值”,明确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怎么教”的问题。数学教师天天在教数学,但是我们似乎没有认真考虑过这些问题:“数学是什么?”、“为什么要教数学?”又该“如何去教数学?”

  在想如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阅读了《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小学数学教师》、《小学数学教学》《以数的运算为例谈整体把握小学数学课程》等专业书籍。

  通过对专业知识的学习,老师明确了小学数学教师对数学和数学教学的观念、信念和态度,直接影响着教师设计和实施教学的方式、手段,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数学学习的兴趣,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涯。因此,小学数学教师更新并建立现代的数学观和数学教学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在实践中研究,提升教学实效

  1.将教学中的困惑转变为校本研修中的“真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数学教师总发现学生计算错误率较高,让学生说计算方法能说清楚,但是单独计算正确率低,通过各年级学生试卷分析、错题分析,总结出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有:算理不清楚;学生学习习惯问题;学生计算能力等几个方面。于是,开学初各个年级就把研究主题定位在“计算教学”,那到底该怎样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怎样基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进行教学?这些“真问题”来源于教师教学实践中的困惑,使课例研究落到教学实处。

  2.专家指导下深度分析教材,把握学科教学的本质

  特级教师姜利民老师和原大兴进校教研员梁万婷老师是枣园小学数学组的指导专家,也是我们信赖的老朋友。我们确定好研究内容后,专家一连串地追问:“理解算理有什么用?” “课标中对每一部分是如何要求的?”“各个阶段学生学习的困难是什么?”“你们打算怎样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突破思维认识上的难点”……

  专家的追问,让老师对教学困惑从表面追溯到对教学本质的思考。在专家的引领下,我们又重新审视教材,从主题图的安排到“练一练”、“试一试”及练习册上涉及到的拓展提高逐一分析,最后数学教师形成了统一的认识:算理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实现学习的有效迁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向学生说算理;掌握算法是达成课标中“会计算”的重要途径;动手实践等是学习计算的途径和手段。

  例如二年级表内乘法和除法(一)、(二)学完后,以往就是反复做试卷,以题讲题,这学期的复习研讨中,姜老师问:“你们打算怎样复习?”两位任课教师回答:“就是想用乘法口诀表干点什么。具体也说不清楚。”经过全组教师共同分析教材,这部分的内容包括:乘法的初步认识、2—5的乘法口诀、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6—9的乘法口诀、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混合运算、整理与复习。复习的第一课时可以这样安排:学生整理乘法口诀表、观察口诀表发现规律、用口诀说出乘法和除法算式、看算式计算并说出所应用的口诀、开放练习。

  深度分析教材,教师授课思路清晰了,知道如何把握重点、难点了,练习设计有梯度了。

  3.共同磨课,持续改进,在反思中提升教师的“自发展力”

  我们六个年级组,一—五年级组是每组两个人,六年级组是四个人,在各组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后,围绕前面提出的具体研究问题进行,“组内备课—教学设计—教师甲进行教学实践—评课、议课—修改教学设计—教师乙教学实践—评课议课—撰写教学反思或教育故事”。

  (1)组内备课,形成教学设计

  由于每组两个人,在备课时是由两位数学教师、学校学科主管主任、专家共同参与,例如:任教五年级数学的是王菊和赵颖两位教师,确定研究小数乘法后,先由两位任课教师分析小数乘法这部分内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在小学阶段所处的位置和作用,课标中对此内容的要求及教学建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预设会出现什么问题,专家根据教师的分析及时纠偏。然后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立,也由组内任课教师阐述,大家进行共同商讨后最终确定;教学各个环节的确立,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思考,是情境引入还是直入主题或是复习揭示,“如何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如何指导学生说算理”“如何进行变式练习的设计”等每位教师都要充分发表见解……经过充分研讨,老师们对如何突出教材中的重点、突破难点,采取何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学习情况的预设都做到了心中有底、心中有数,然后再由一人梳理成教学设计。

  (2)共同磨课、持续跟进

  根据教学设计,第一节课赵颖老师授课,王菊、梁老师和教导主任王艳梅共同听课,如赵颖老师让学生根据主题图提取数学信息和问题后,列出三个算式,即:“4×3”;“2.8×6”;“4.5×0.5”,赵老师没有讲解计算的过程,而是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尝试,有的画图,有的把元转化成角,有的直接运用竖式计算……最后都得到正确答案,学生的思维打开了,而且教师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二节课由赵颖先进行说课,找到亮点和不足,听课的三位老师针对课堂上的不足或生成的问题进行细节调整,听课的三位老师认为在上面的教学环节中若能够把学生的几种算法进行对比,建立起联系,就会使课堂教学上升一个层次。

  第三节课由王菊授课,赵颖、梁老师和教导主任王艳梅共同听课,王菊吸取了赵颖老师的经验,学生根据主题图提取数学信息和问题后,列出三个算式,即:“4×3”;“2.8×6”;“4.5×0.5”,王老师引导学生归纳三个算式的共同之处的基础上,揭示课题,再追问列式缘由时,引导学生借助图示,将小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具体化地表述,并加强了学生对转化策略的认识。在让学生汇报自己解题过程时,紧扣乘法算理加以点拨……

  第四节课由王菊先进行说课,听课者针对课堂上的不足或生成的问题再进行细节调整,然后两位授课教师再到两外两个班次进行课堂实践,最后撰写教学反思或教育故事。

  四次的施教不是简单的重复,反复施教的过程伴随着对“真问题”的深入思考,以及检验思考之后的行为改进,为校本研修的伙伴提供了就学科知识本质、学科知识间的联系、读懂学生的方法进行研讨和交流的机会,教师经历了“理论知识实践化”,“实践知识理论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专家始终引领着教师们一起经历,体验学习、研究、实践的全过程,达到了行思并重,知行统一。有效地激发教师的参与热情,立足于课堂本位,成就了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4.及时捕捉课堂教学生成的问题,用故事讲出来

  我的教育故事就是让教师把思考与实践的体会说出来、写出来,其真正的意义是将教师学习、研究、实践中的理解内化成有层次、有结构的外显经验。

  在关注学生差异方面,李红侠老师写道:“我在想,对于这些学生来说,我们只要选择好适合他的教学方法,通过自己的努力,他们还是会有很大进步的,我期待着这一天,相信野百合也会有春天!”赵颖老师写道:“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正因为有了这些差异,课堂上才有碰撞的‘火花’,才能不断创造出更为丰富的资源。”张秀芹老师说:“人无完人,我们应该坚信每个孩子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如果我们能让闪光点放出光芒,一定会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

  在捕捉课堂生成问题的处理方法上,徐艳菊老师让学生展开辩论,她说:“在这场辩论式的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索的精神得到了充分体现,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心理学研究证明,人们在争论中往往比单独思考更能发挥创造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辩论中得到充分发展,批判性思维得到了有效的锤炼,学生的情感在升华,能力在提高,数学课堂真正成为焕发学生生命活力的殿堂。”王菊老师巧妙运用学生玩溜溜球这个资源,引发学生关于平移和旋转的问题的争论,她说:“处理事情的时候换了一个角度,带来了奇妙的效果。”

(供稿:张洁琼  校对:张洁琼  郭彤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