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0-15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次
幼儿园常规教育是幼儿园保教工作的重点,培养良好的常规教育是保证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健康、有序地进行的前提。我认为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要通过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运用儿歌、故事、图片等来增强幼儿良好习惯的意识、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来引导他们理解常规、坚持耐心说服和表扬为主正面引导幼儿等等方法进行常规培养从而保证幼儿积极愉快的参加各项活动,使幼儿较好的适应集体生活,同时帮助幼儿改正不良的习惯,使幼儿的生活有节奏,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发展。
幼儿园常规是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规则,幼儿园常规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幼儿在了解幼儿园常规的基础上学会自我控制。
《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应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常规。可见科学的、符合新的教育观念的常规教育是幼儿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是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保证,对一个幼儿园班级来说,是否有良好的常规,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幼儿就不易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也会因总要花费精力来维持秩序而觉得十分劳累,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对小班而言,建立良好的常规会显得尤为重要。幼儿从家庭步入幼儿园,由于环境的变化和心理上的不适应,刚开始幼儿会出现哭闹现象。这时,我们要教会幼儿如何在幼儿园生活、学习,就要建立良好的常规。我认为,在小班的常规培养中,教师的管理工作应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幼儿园的各项教育目标,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地发展。以下是我在带小班的过程中的一点体会。
一、 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要想让刚入园的孩子听你的,首先要让孩子信任你。所以教师要懂得与交流感情。孩子最喜欢得到老师的爱抚,我们经常会用拥抱和亲切的话语来表示对他们的赞扬和爱。如,每天早上,师生相互问好,我们会抱抱孩子,表扬他叫老师的声音真好听,夸夸他对老师有礼貌……这样,师生之间既交流了情感,又培养了孩子有礼貌的习惯。同时,教师要取得孩子的信任,必须正确使用权利,对待孩子要不偏不倚,不能带着情绪来对待孩子,高兴时对孩子犯的错误视而不见或不了了之,心情不佳时孩子的无心之过也会遭受大人的批评,这是对孩子不公平的,班里的教师和保育员对孩子的态度和教育要一致。如果要求不一,态度各异,孩子会感到无所适从,或者干脆谁都不听,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所以,我们老师要经常统一思想,从不放松。
二、 运用儿歌、故事、图片等来增强幼儿良好习惯的意识。
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听故事,于是我们便编一些小小的故事,来教育幼儿,比如培养幼儿饭前、便后洗手的好常规,我给幼儿讲了《懒羊羊》的故事,通过故事中羊羊饭前不洗手,吃饭后肚子痛的例子,告诉小朋友懒羊羊是因为没有洗手而将手上的细菌吃到了肚子里,又将懒羊羊饭前打上香皂洗手后的情况进行对比,强化孩子们饭前洗手的意识,这样,孩子们不但听故事时很认真,而且对于内容也会有非常深刻的印象,这样大家也会互相监督,饭前洗手的常规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是幼儿自发的行为意识,而不是老师的威严下才做的。有时还边教幼儿一边洗一边念儿歌:"小朋友,来洗手,洗手先要挽袖口,洗手心,洗手背,洗手缝,洗手腕,看谁洗得最干净。"又如培养幼儿吃饭的常规,在吃饭前,我给幼儿念儿歌:"白米饭,香喷喷,农民伯伯种的梁,我们大家要珍惜,浪费一粒不应当。"等等,教师可根据幼儿的情况和各环节的情况,随机地编念一些儿歌、手指游戏,来帮助幼儿掌握常规环节。总之,这就需要老师不断的提醒,反复训练,常规则会自然生成。还有是通过教育图片,让幼儿讨论:谁做得对?谁做错了?为什么?让幼儿认识什么行为是对的,从而学习好行为,改正不好的行为。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日常生活的事情举例、观看动画片、带幼儿观摩常规好的班级等来教育幼儿。
三、要爱幼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老师要和幼儿建立深厚的感情,这是培养良好常规的前提。自从带了小班之后,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教师对孩子的爱。小班幼儿年龄小,自理能力差,如大、小便不会脱裤子,起床后不会穿鞋,老师要不厌其烦地帮助他们一个个脱,一个个提。吃饭时有的幼儿不会用匙子,老师要一口一口地喂。遇到情绪不稳定的幼儿,要想办法哄。有的幼儿大小便在身上,还要毫不嫌弃地帮助他们换衣服、洗衣服。教师的爱还不仅是这些,还要体现在了解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和幼儿的教育规律上。要通过老师的关心和体贴,使幼儿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情感上得到满足。在此基础上。把关心热爱孩子与耐心教育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从而使教师和幼儿之间形成一种深厚的感情基础,有了这种感情基础,教师就可以科学地管理幼儿,灵活、有效地对幼儿进行教育,培养良好的常规。如我班郭鑫宇小朋友,胆子很小,刚入园时老师组织的活动他不愿参加,甚至连吃饭也不愿意。我了解到这种情况后,经常耐心地帮助他,刚开始给他喂饭,后来慢慢引导他自己吃饭。在组织活动时也特别注意他,经常提问他。渐渐地,他对我不再害怕,还把我当成了朋友,对我提出的要求也会积极、认真地完成,性格也变得活泼、开朗多了。是他让我明白了爱孩子是对他们进行常规培养的前提。
四、要创设情境,用拟人的方法引起幼儿的兴趣
幼儿的思维具有拟人化的特点,因而具体的模仿比抽象的要求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午餐后的散步是有利于幼儿身体健康的活动,但幼儿活泼好动,常发生追跑现象。我经常提醒,但收效甚微。于是,我试着换了一种方法,对他们说:"咱们来学小乌龟走路好吗?"幼儿特别感兴趣。之后,我又引导他们模仿小蜗牛走路、小猫走路、小猴踩钢丝等动作,幼儿都非常高兴地慢慢走着。
拟人的方法使散步变成了游戏,在孩子们眼里,这不是在散步而是在玩。这就将"老师让我散步,不让我跑"的被动行动转化为"我想散步"的自愿活动,既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又收到了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的效果。
五、要坚持耐心说服和表扬为主的教育方法,正面引导幼儿
小班幼儿年龄小,思维能力和自控能力还不完善,因此,即使老师讲的对,幼儿也不可能完全接受,接受了也不一定按要求去做。所以,对幼儿的管理应体现在耐心说服和引导上。对幼儿的正面行为和点滴进步,我们都应积极鼓励、充分肯定并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
六、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来引导他们理解常规
对于幼儿来说,空洞的说教是无用的,理解必须建立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如小班幼儿放玩具,总是随便乱放,玩具筐里的玩具跟什锦菜一样,每一种都有,这时老师就要做示范并提出要求。幼儿要学会轻轻放的方法,我在要求幼儿逐步快,并学习收的快的方法,两手一起收,将几块相同的积木放在一起收。先收自己面前的,再帮别人收。
常规培养建立在幼儿充分的自身体验上,便于幼儿理解并自觉地遵守,理解之后更有利于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七、教师为幼儿做好榜样
教师是幼儿心目中极有影响的人,一举一动都能发挥巨大的感染作用。因此,教师一定要成为幼儿学习的楷模,为幼儿做好示范作用。例如,要求幼儿在午睡时要安静、不讲话,老师这时也不可以大声讲话,更不可以在午睡室里聊天。因为,幼儿听到老师讲话,也想和边上的小伙伴讲话。午睡室里安安静静,想讲话的幼儿也会打消讲话的念头。
八、重视家园配合
培养幼儿常规要重视家园配合。特别是小班,初入园时,家长担心幼儿的生活起居。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利用家长早、晚接送孩子的机会,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对家长提出有关教养幼儿的具体要求,如初步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等,让家长在家中也要培养幼儿饭前洗手、饭后漱口、擦嘴、洗手等习惯。做好了家园配合,才能培养良好、稳定的常规。
常规培养是要从点滴开始,周而复始、循序渐进的进行。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要处处做个有心人,要学会根据孩子的特点,在一日活动开展有趣的教育教学活动,为幼儿创设"做力所能及的事"的条件与环境,让幼儿能充分的自我服务,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教师只有做到言行一致,孩子们才会与教师拉近距离,并将教师作为榜样,不断的进步。为更好的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奠定了基础。
(供稿:张洁琼 校对:张洁琼 郭彤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