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方案

幼儿教师情感投入的价值与必要性

时间:2015-10-22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情感的投入不仅对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有重要的价值。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发展都尚未成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所以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尤其需要教师情感的投入。

  一、教师情感投入的特征

  在心理学上,情感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表现,它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反映,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高级而复杂的一种心理体验。人的情感与情绪的两极性相一致,主要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情况,本文所讨论的教师情感是指教师的积极情感,是针对教育教学而言的。教育情感主要反映了教师对工作、对学生所持的态度,具体而言指的是教师对教育工作、对幼儿的热爱以及深刻的道德感、强烈的理智感和正确的审美感等。[1]它是教师应该具备的职业情感与职业素养,更是一名合格教师所应当具备的职业精神。

  罗森塔尔实验充分证明了爱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师爱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环境因素,它不仅是推动教师积极工作,使之在教育工作中不断创新与进步的动力,而且影响着学生的智力和个性的发展,使教育不仅具有认知价值,而且具有情感价值。[2]另外,只有教师爱的情感投入,才能使教育真正成为“教育”,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提出的要求、讲述的道理,能否真正打动学生,进而使学生愉悦地接受,关键是看教师是否怀着一颗爱心,[3]正如巴班斯基所说:“只有在师生积极的相互作用中,才能产生一个完整现象的教育过程。”爱是教育的前提,是教师情感的核心,具有如下特征:

  感染性。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教育是一种促进人发展的活动,而无论人的认知发展还是情感发展,教育都需要进入学生的内心才能发挥实质作用。教师的情感投入往往能使教育具有感染性,从而使学生从内心发生改变,进而促进教育发挥其实质效果。

  主动性。教师对幼儿的爱使得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事业,尤其对学生产生一种发自内心主动的爱。这种爱使得教师不断努力钻研自身业务,同时也对学生主动予以关心。

  教育性。教师情感的投入能有效地改变教育的灌输性,有助于打破教学中严重的知识本位,从而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有力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实践表明“爱”本身就是一种最好的教育。

  二、教师情感投入的价值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导者,教师情感是教育教学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教师情感的投入不仅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影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师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精神。

  (一)对学生的价值

  1.教师情感投入有助于学生认知的发展。教学是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的双向结合。在教育教学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是教学的重要目标,而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目标单纯依靠知识的灌输是不可能达成的,它必然需要教师情感的支撑。可以说,教学过程是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的统一。其中,认知过程主要是个体通过感知觉、记忆、思维、想像等认知因素来完成对客观事物的直接或间接的反映,认知因素直接介入学习活动,承担着接收、储存和转化知识的作用。情感过程主要起动力作用,主要包括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因素,虽不直接介入学习活动,但对学习行为起着启动、催化、调节、维持和定向的作用。情感过程和认知过程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情感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又对认识活动的顺利进行起着推动或阻碍作用。

  2.教师的情感投入有助于学生的情感发展。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文明最精细地表现在情感的文明里”。以培养人为目标的教育忽视了学生情感的发展就不是完整意义上的教育,但学生情感的发展具有特殊性,单纯依靠知识教学的途径往往难以达到很好的效果。在教育教学中学生情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就是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换言之就是教师情感投入的状况。教师的情感投入状况直接决定了师生关系的好坏,而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学生往往能体验到积极的情感,这对学生日后与人交往态度的养成、学生的信念和世界观的养成具有重要的影响。相反,师生关系的恶化往往导致学生对社会的消极体验,进而影响学生情感的健康发展。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的情感投入对学生的情感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3.教师的情感投入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人的情感具有自由度和可变性,情感的适应价值就在于它能放大或缩小、加强或减弱生物体需要的信号,进而使有机体更易于适应变化多端的环境,适时调整自身活动的目标。情感与需要、动机、行为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情感激励和诱导着人们去从事各种活动。就学生而言,学习动机的催化剂和诱因就是教师的情感。教师情感的投入是营造积极情感体验环境的重要因素,在这种环境中学生往往被教师的情感所鼓励,从而表现出乐学和好学的倾向。

  (二)对教师的价值

  1.教师的情感投入是创新工作的精神动力。

  教师只有对学生充满无私的爱心,才能产生做好工作的强烈愿望;教师对学生的感情越深,其责任心就越强。同时,教师情感的投入有利于教师取得丰富的教学成效,而教育成果又有利于教师获得内心精神上的满足,从而促进教师更加有效地开展工作。

  2.教师的情感投入体现了教师的职业精神。

  当今社会对教师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在新的形势下,教育事业更需要师德高尚的教育工作者。教师在工作中要爱岗乐群,勤恳敬业,乐于奉献,志存高远;在教学中要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在生活中更要关爱幼儿,严慈相济,尊重幼儿,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这就需要教师情感的付出与投入始终贯穿其中。教师的情感投入是教师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是有效开展教育工作的前提,它体现的是一名合格教师的职业精神。

  三、幼儿园教育教学更需要教师的情感投入

  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具有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主要是由其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所决定的。由于幼儿生理、心理特征与学龄儿童有显著差异,幼儿园教育同其他教育阶段有不同的表现,[4]其中最显著的就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更需要教师的情感投入。

  (一)幼儿的生理发展需要教师的情感投入

  同其他教育阶段的儿童相比,幼儿的生理发展极不成熟,这主要表现为其神经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感觉器官以及呼吸系统的脆弱性。在幼儿期,幼儿因对外界适应力差、抵抗力弱而需要教师的格外用心,幼儿各种生活需求和学习活动的完成都需要教师积极情感的投入。作为教师情感投入的核心体现,对幼儿的爱是增强教师义务感和责任感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幼儿增强对外界危害抵抗力和免疫力的必然需求。

  (二)幼儿的情感发展需要教师的情感投入

  幼儿期是情感发展的关键期,发展幼儿的情感,培养他们的社会行为,对于提高其社会化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幼儿期是建立安全感的重要时期,幼儿安全感的建立必然需要教师的情感投人。另一方面,积极的情感体验也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教师需要以自身的情感投入来创造条件,保证每一位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都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日常交往中都有自尊的体验,从而使其产生积极的“自我接纳”。这有助于幼儿建立起积极的自我评价,促进其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如果忽视或无视情感与情感教育的作用,无异就是放弃了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其结果将会对幼儿的身心发展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

  (三)幼儿学习兴趣的提高需要教师的情感投入

  教师情感的投入能够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其认知水平。[5] 首先,幼儿期的孩子是以他人评价为导向的,教师情感的投入有助于教师对孩子进行积极和正向的评价。这种评价能够极大地激发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并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自己的兴趣品质,更好地促进自身认知水平的提高。其次,情感对人的行为活动具有动力作用。在幼儿教育中,教师情感投入能起到直接提高幼儿积极性的作用,教师对幼儿的喜爱以及暗含于教育中的期待会使幼儿体会到教师对他的肯定,从而激发起极大的学习热情。幼儿常常会以积极的态度回应教师的爱,在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幼儿表现得更加自信和自强。相反,如果嫌弃或厌恶幼儿,幼儿便容易从教师冷漠或歧视的表情态度中感受到教师的“偏心”,因而也以消极的态度对抗教师,抗拒教师的教育。久而久之,这些幼儿便会产生自卑心理与消极情绪,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

  (四)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需要教师的情感投入

  审美性是情感投入的又一重要价值体现。教育不再是纯粹的知识传递和获得过程,而成为一种具有审美性的活动。情感的投入缩短了教师和幼儿在空间与心理上的距离,从而使教育活动成为一个相互影响、互相作用的整体,成为教师和幼儿双方主动投入而又被深深吸引的联合活动。在这种联合活动中,活动本身成为双方心灵共同创造的作品,是双方情感互动的外化和现实化。教师情感的投入让教育活动内涵更加丰富饱满,可以让教师与幼儿获得美的熏陶与享受。

(供稿:张洁琼  校对:张洁琼  郭彤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