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0-26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次
淄博市临淄区敬仲镇呈羔幼儿园 张俊英
孩子从幼儿园到入小学,是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个转折点。幼儿园和家长越来越重视幼小衔接问题,但因为缺乏正确的引导,幼小衔接工作往往会出视片面性,重知识准备,轻能力培养,不关心儿童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不关注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等;只关注儿童的生理健康,忽视了儿童的心理健康。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为了更好的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我们幼儿园将围绕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一、根据幼儿园教育的任务,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坚持科学的幼小衔接,走出幼小衔接的误区。
1.形式上的衔接
双方多是在外部的环境和条件的改变(如桌椅摆放形式,课时数量、课节时间、午睡时间、游戏时间的增 减)上下功夫,而这些改变的真正目的(如培养儿童的适应力、意志力、自制力、注意的持久性、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等)往往被忽略。小学和幼儿教师的相互交流也多吸取对方在教学方法、课堂组织形式方面的特点 ,而在教育观念、师生关系等方面很少沟通。一些一直在幼儿园受表扬、鼓励和在商量的氛围中长大的儿童猛然听到小学教师的指令、批评就接受不了,甚至因此而厌学。
2.突击衔接
儿童将要入学的前半年才做衔接工作,带幼儿去参观小学,请小学生回园介绍等。这些做法 是必要的,但远远不够。很多在儿童3、4岁刚入园时就应加以培养的自理能力、交往能力、规则意识、完成简单任务的能力和正确的姿势、良好的习惯等都在最后时期进行强化训练,忽视了日积月累,急于求成,致使儿 童在生理、心理各方面压力骤然加大,难以适应,不但教育效果不佳,而且还使儿童对小学和未来的学习产生畏惧和为难情绪。
因此,我们要根据这些情况和特点,注重科学的幼小衔接。
二、结合教育活动,加强日常管理,促进幼小衔接
1.视知觉 (1)通过动手能力的培养,画画、折纸、剪纸、手工制作、撕纸;(2)手指游戏 如:打枪的游戏(3)为幼儿准备多种玩具如:智力拼图、扑克牌、七巧板
2.听知觉 也就是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1)我敲你拍;请你跟我这样做;听故事,找关键词;你记住了多少,传话;
3.运动协调能力 根据每个阶段幼儿身体发展的目标,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体育活动,使每个幼儿身体的灵活性、动作的协调性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4.数学技能准备
根据教材,结合日常教学,培养幼儿对数数、对应、排序、时间、钱币、数学逻辑的兴趣,通过游戏的形式使幼儿轻轻松松的掌握数学知识。
5.语言沟通能力
(1)充分利用区域活动,给孩子营造一个自由交流、沟通的平台。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是为入小学打好基础的重要衔接工作,从小中班开始,重视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例如:在语言教学中,组织幼儿对一些儿童文学作品听、看、讲述,引导幼儿学习新的语言、词汇、了解作品,再通过看图说话、情景表演、等表演出来,使幼儿得了更多锻炼语言的机会。同时改变教师讲、幼儿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先提问题,让幼儿带着寻求答案的心理,去开展活动,这样做大大激发了孩子们参与语言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在语言教学中,我改变“统一要求、同一提问”的倾向,充分考虑每个幼儿的特点,引导孩子们主动学习。
(2)继续开展快乐阅读活动
①各班建立孩子自备图书目录,图书借阅记录,并自制相应的“亲子共读,记录成长”本下发给家长,运用电话、飞信、入园、离园交流的形式来督促、指导家庭亲子共读活动的开展。鼓励家长为孩子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家庭氛围,鼓励家长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孩子阅读方面的信息,提高自身的辅导能力。老师经常主动和家长联系,帮助家长及时解决一些在阅读活动、记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②每周请一名家长利用离园时间开展故事妈妈进课堂活动。
③每天晨间活动时间开展“我是小小故事家”,由一名幼儿讲一个故事。
④每周轮流让孩子带回一本图书,资源共享。
6.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
日常生活管理方面:(1) 加强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
①培养幼儿遵守作息制度,早睡早起,有规律的生活,按时来园,不迟到。
②培养幼儿独立地穿脱衣服、鞋袜,养成良好的进餐、午睡等生活习惯。
③会做值日生工作,适当增加一些简单的劳动,如:扫地、擦椅子等。
(2)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规则意识和独立意识
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培养幼儿做事有计划,有条不紊,按时完成不拖拉;通过各种游戏加强幼儿遵守纪律、规则,并锻炼其意志、品质。
(3)培养幼儿的自主管理能力
晨检管理:由值日班长负责检查幼儿入园时的精神面貌及是否携带危险物品,另一名值日班长负责记录,通过这一活动,培养幼儿检查、记录、管理与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饮水管理:每日由监督员管理课间幼儿饮水情况,饮水的次数、饮水的数量、饮水的纪律等,并对幼儿的饮水情况监督喝水的幼儿作好记录。
卫生监督:负责早上、中午及户外活动后场地的卫生保持,监督有无乱扔垃圾的现象。
三、通过多种形式做好家长工作,形成教育合力
幼小衔接并不只是幼儿园和小学的事情,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因素都对其产生影响。其中家长的作用尤其不 能忽视。一方面,儿童的生活行为习惯、自理能力、身体素质、学习态度和能力以及社会适应力等都离不开家长态度的影响。因此,幼小双方都应重视做好家长的工作,如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和向家长开放幼儿园和学校的活动等方式向家长宣传教育方针和正确的衔接措施,帮助家长学习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同步对儿童进行衔接教育,保证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
1.激发孩子对新校园的向往之情。
一般说来,孩子到了六、七岁的年龄,心理和身体各个方面都基本上具备了接受小学教育的条件。这一阶段,由于环境、家庭、学校的影响,儿童开始羡慕小学生的生活,羡慕新书本、新书包、新铅笔盒,羡慕红领巾等。儿童心理的发展和客观环境的影响,使他们产生了上学读书的强烈愿望,时时刻刻流露出要成为一名小学生的美好情怀。
当孩子拿着书,缠着你讲故事时,你乘机告诉他:“等你上学了,自己就能读故事了。到那时,你就可以当爸爸、妈妈的老师,可以讲故事给爸爸、妈妈听了。”以此来培养孩子对学校的向往之情和渴望获得知识的热情。干万不要随便吓唬孩子:“你再调皮,等上了学,让老师好好整你!”等等,诸如此类的语言会使孩子未入学校就产生恐惧感,容易形成心理障碍。
2.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为了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管理,建议家长们谨记:孩子能做和应该做的事情,应让孩子自己去做。家长要帮助他们在实际行动中克服困难,而不要代替他们克服困难,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要不断给予鼓舞,使其具有较强的信心和决心,以至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此外,还要在克服困难的方法和技术上给予适当的指导,让孩子掌握克服困难的技巧,少走弯路。
(供稿:张洁琼 校对:张洁琼 郭彤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