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方案

培养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4个教育方法

时间:2017-01-06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

   小班幼儿自我服务应从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开始,如吃饭、穿衣、洗手、大小便等。在我班上学期(2--3岁)新入园的幼儿中,有6--7名幼儿不会拿勺子,有10名幼儿不会自己洗手,有5名幼儿全是老师喂饭,只有5名幼儿会脱衣服,3名会穿衣服,有3名幼儿懂得要把玩具收好,孩子们表现出极大的依赖性,针对这些问题,我根据幼儿的发展目标,对本班幼儿采取了自我服务能力培养的四项措施。

  (1)采用游戏形式,激发幼儿自我服务的兴趣

  幼儿自我服务的内容如单纯的讲解,示范幼儿学起来就感到枯燥无味,这并不符合幼儿的特点,如:我在教幼儿扣扣子时,请幼儿带来布娃娃让幼儿把婴儿时期的衣服为布娃娃穿上,孩子们就把扣子一颗一颗为娃娃解开扣上,这样反复练习解扣子和扣扣子的本领,到了本期班上幼儿大部分会解扣子扣口子,午睡都能自己脱衣服穿衣服了,孩子们都表现出很高兴的样子,还很自豪的告诉我"老师,我自己(脱)穿的衣服"我还运用游戏的方法教会幼儿洗手、洗脸等。游戏丰富多彩、灵活多变,幼儿在游戏中有积极愉快的情感,消除了紧张情绪而会主动参与练习,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得到了发展,在老师的正确指导下,"要我做"变为"我要做",自我服务的意识开始萌发。因此,作为小班教师要善于运用有趣的游戏,游戏是提示幼儿学习技能的有效方法之一。

  (2)利用多种教育手段,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

  《规程》中指出,幼儿教师组织教育活动应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充分利用环境的有利条件,以积极运用感官为原则,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活动机会。自我服务的能力也可以通过教育活动来培养。然而,仅仅依*教育活动是不够的,教师还要善于掌握学习的时机,在多种活动中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如:进餐前后,午睡前后,户外活动,季节变换等。例如:幼儿刚入园时,幼儿园早餐吃蛋,我们总是把幼儿的蛋壳剥去后幼儿吃,又省心、又省事,但这样是剥夺了幼儿学习、动手的机会,我改变了过去做法,让幼儿自己来剥,他们既学到本领,又有了食欲,可谓是一举两得。总之,只要我们教师做有心人,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采用综合教育的手段,就能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

  (3)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幼儿虽在同一个班,但是由于遗传因素不同,生长环境不同那么差异存在是必然的。因此,我们切不可要求幼儿达到同一水平,有的幼儿由于父母过分宠爱,自我服务能力较差,意识不强,往往别人轻而易举做完的事,他却感到很吃力。对于这样的幼儿我们要分析"对症下药",不应把他们视为笨孩子。教师应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要给予幼儿适时适当的帮助,使幼儿树立信心,直至把事情做好。同时,教师还应善于利用分组活动等,进行个别指导,教师要注意投放适当的材料,引导幼儿参加活动。如:请小手机能发育不太好的幼儿帮助小娃娃穿衣服,请大肌肉发育不理想的幼儿整理玩具,摆放大积木。特别是对那些动作快、接受能力强的幼儿,教师要鼓励他们关心、帮助别人或请他们做一些有一定难度的事情。使幼儿知道自己努力会做的更好,避免骄傲情绪的出现。教师只要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注重个别差异,因人施教,就一定能提高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

  (4)密切家园联系,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幼儿生长在不同的家庭里,所爱的家庭环境也不同,有的家长注重幼儿的劳动教育,但有不少家长过分里溺爱孩子,包办一切,致使幼儿最基本的自我服务能力和劳动习惯却比较差。所以,搞好家园配合工作,请家长配合教育幼儿爱劳动,并主动指导家长让幼儿在家庭中积极参与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家园教育的一致性,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幼儿是日托制的,相当一部分的时间是生活在家中,教师不便于具体的指导,可以把一些学习的内容与要求告之家长,让幼儿在父母的帮助下掌握一些自我服务的技能。有些家长的育儿观念可能还存在着一些不当之处,可以利用开家长会,设置"家园之窗"专栏等,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重要性,帮助家长转变观念,或介绍一些培养的经验和方法等。平时我也利用家访、电话联络、平时的接送机会或其他一些可行的方法多交流有关看法,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幼儿自我服务的提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它必须通过教师经常的、细致的教育及幼儿自觉的参加与练习,才能逐步形成和巩固,教师既要善于抓机会让幼儿学习新的劳动技能,又要为幼儿创造条件,让幼儿在无意中反复练习,班上的老师要相互配合、要求一致、教育一致,使幼儿行动上明确,要鼓励幼儿自我服务的积极性,更要及时纠正幼儿的不良倾向,不能听之任之。只要教师以爱为本,从严要求,经常带领幼儿反复练习就能养成幼儿自我服务的习惯。

(供稿:张洁琼   校对:张洁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