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方案

如何有效整合区域间的联系

时间:2017-01-17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

   早上,小朋友们跟以往一样,四处玩耍,只见铭铭一会儿跑到玩具区,一会儿跑到钓鱼区,还把小卡车推来推去的。我走过去正准备质问,看见铭铭正在小心翼翼地钓鱼。我看了看旁边放着的小卡车问道:“铭铭,你钓鱼还拿小卡车干什么?”“我等一下要用车子载走的!”“载哪里去啊?”“载去卖啊!”说完,他把钓上的鱼一条一条放在小卡车上,慢慢地运走了,嘴里还嘟囔着什么。这件事情让我很受启发,幼儿看似表面上的游离,或许其实是在寻找一种多元需要的区角活动。那么,我们在创设区域时,该如何高效地整合区域间的联系呢?

  (提问者:江苏省如皋市东陈镇东陈幼儿园陈慧)

  合理投放材料,有效整合区域

  吴益斐

  区域活动能让幼儿自由结伴、自由选择、自主探索,深受幼儿喜爱,其功能主要是通过材料来实现,材料直接影响活动的质量。通过案例可以看出,铭铭已经不满足老师为他提供的单个区域的材料,这就引起老师反思投放的材料是否既有利于各区角间的联系,又有利于幼儿经验整合性的提高。我园通过三年的课程游戏化实践,有了以下一些经验,供大家研究反思。

  一、“规定”退一步,“多样”进一步

  首先教师不要把每种材料必须“在哪个区域玩”“怎么玩”,固定得很死,如:一个三角形的木块只能在益智区用,不可以到其他区用。教师不能在脑中形成这样固定的思维,提供材料的玩法不是单一的,应充分开发每一种材料的价值,要支持幼儿自发生成的一些新玩法。比如像珠子除了可以在美工区使用,还可以充当探索区、益智区的活动材料;或者老师提供的小泡沫垫,建构区可用做屋顶、围墙,益智区也可以玩跳格子,走迷宫游戏。再如一次性的茶杯,美工区可以做手工,建构区也可以用来搭建。所以教师应首先发现、探索材料的多种功能,不管是哪—种材料,功能都不能作硬性规定,要支持和鼓励幼儿创造新玩法,使一种材料可以在多个区域游戏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二、“使用”退一步,“选择”进一步

  在材料投放上,成品材料应逐渐弱化,材料投放趋向多元化,像以往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做好的“蛋糕”“包子”等一些精美的成品材料要逐步弱化,多收集一些半成品材料或自然材料,比如:木片、石头、树枝、羽毛、冰棒棍等等供幼儿自由选择,这些材料有可发展性。案例中教师刚好在别的区域有小车提供,但是并不是幼儿想要的东西教师都可以提供,多元化的自然材料只要幼儿稍做加工,就可以满足其不断生成的新需求。在整合区域的基础上,也帮幼儿不断地积累新经验,不断地提升各种能力。

  三、“站位”退一步,“储备”进一步

  幼儿在区域中的材料操作,直接反映出幼儿的生活经验。案例中的铭铭没有表明是属于哪个年龄段,但是说明他在现实生活中看到或者了解钓到的鱼要通过小车装到菜场去卖,不同年龄的幼儿在不同时期的不同体验,建构着不同的经验,这就要在钓鱼区增添一些辅助材料来递增游戏的难度和深度。

  比如我园的骑行区,开始,投放了一些小车,随着游戏的开展,发现幼儿已经不满足单一的骑车游戏。于是,我们增加了一些交通标志,幼儿自然玩起小交警的游戏,随后我们又添加了一些纸筒、绳子、布等材料,幼儿们玩得不亦乐乎!

  我们把不同的材料逐一归类整理到固定位置,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材料的资源库,通过材料的逐步递增,促进幼儿游戏纵向、横向发展。骑行区游戏不仅仅是骑行,锻炼了肌肉,也是角色游戏,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这样既整合了区域,使幼儿的游戏更趋丰富,也有利于幼儿自身整体性发展。

  如何合理投放材料,有效整合区域?这将是往后一段时间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但教师先要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就是钓鱼区不仅仅是钓鱼,还可以有其他的发展。幼儿在每一个独立的区域之中都是整体性的发展的,我想这既是幼儿的需要,也是幼儿的发展规律与特点。

(供稿:张洁琼   校对:张洁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