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3-10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次
作者:向守万
教师专业成长需要规划,需要找到切实可行的方式。在我看来,“周记一件事、月读一本书、季会一名师、年抱一部‘经’”是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有助于教师一步一个脚印地提高自身素质。
周记一件事
教师每天经历的事情很多,一些有心者会坚持写教育日记,记录发生在身边的有意义的小事,并通过反思、总结,探寻教育的本质。教育日记是一种教学随笔,是教师对日常教育教学中所做、所思、所见、所闻的记录。写教育日记,最大的好处就是积累事实和经验,催人反思。一个人如果能长期坚持,就能让反思成为习惯,使自己成为有思想的人。苏霍姆林斯基从开始教育生涯的第一天起就坚持写教育日记,并“建议每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现在一线教师工作比较繁忙,可能无法做到每天写日记,但至少可以写周记,对自己一周的工作进行梳理,将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情记录下来。
月读一本书
一线教师每个月至少要读一本教育专著。阅读教育专著的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让你更加关注课堂的细节。作为教师,要读的经典很多,包括教育学、心理学、脑科学、课程改革等方面的各类书。其中有关教育前沿发展类书籍要多读,应兼顾近期出版的书籍和教育类报纸杂志。广泛的阅读能开阔教师的视野,同时要深入钻研一些问题,泛读与精读相结合。精读的目的是提高教师教育理论水平,改进教育教学活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精读教育名著的原则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季会一名师
读万卷书不如走万里路,走万里路不如请名师指路。一线教师要多与名师接触,多向名师学习。一线教师不要因工作繁杂,蜗居在学校,就成为“宅男”“宅女”,而应每季度有计划地走出学校,有目标、有选择、有针对性地结识一些名师,汲取名师或专家团队的经验和营养,借力助推自己的成长。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去拜访自己心仪的名师,在与名师交往互动中,发生碰撞,产生思想火花和教学灵感。
年抱一部“经”
读经研经是历代读书人成长的最好方式,而阅读教育经典则是教师成长的最佳途径之一。每一个学年度,教师可以结合自身实际,针对自己的教学弱项,有重点地钻研一部教育经典。针对自己专业成长的薄弱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如想尽快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教师,研读于永正的相关书籍,就会发现他的“五重”教育理论很有指导意义。王荣生的《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吴忠豪的《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等,都可以称为中国教育类书籍中的经典之作。一年深入研读一部教育经典,能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供稿:张洁琼 校对:张洁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