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5-24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次
手指是孩子最原始的玩具,但孩子不清楚每个手指的名称。在小小的手指尖套上可爱的圆锥帽,跟着教师唱唱、说说、玩玩——孩子在这样的活动中不仅能认识五个手指,初步了解它们的名称,还锻炼了手指肌肉的灵活性。
托班孩子正处于自我意识的萌芽期,他们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对自己的身体有着很大的兴趣,他们用手抓握、拍打、撕贴、揉捏……虽然手指的精细动作尚不协调,也不一定能准确地说出手指的名称,但手指是这一时期孩子探索世界的最重要途径之一。针对孩子的这一特点,教师设计了小集体活动“大拇指”,通过观察、体验、操作、表演等环节,让孩子在说一说、做一做、玩一玩中丰富对小手的认知。
“大拇指”活动来源于《2~3岁婴幼儿教养活动(教师参考用书)》,在解读教参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圆锥帽”的运用很巧妙。因为戴上帽子的手指可爱活泼,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引发孩子观察手指的兴趣,符合托班孩子的认知特点。而教师参考用书中的歌曲《大拇指,你在哪里》只涉及到一个大拇指可以边唱边动,其他的四个手指在歌曲中并未提及,所以我们将教师参考用书中的歌曲《大拇指,你在哪里》换成了童谣——《手指谣》,这首朗朗上口的童谣可以让孩子边念“大拇指、食指和小指”边做手指游戏。
这一调整基于对托班孩子认知特点的了解。托班孩子以直觉行动为主,有意注意的时间非常短,《手指谣》更能引发孩子的兴趣,同时能让教师在“静”的讲述活动中有机地融入“动”的形式,让孩子充分地活动手指,在愉快的游戏中认识大拇指、食指和小指。而教师参考用书中的歌曲《大拇指,你在哪里》可以放在后续活动中继续使用。
本次活动不受时间、场地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有助于托班孩子的语言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体验活动的快乐。
一、活动目标
在说说、玩玩中感知手指不同的名称,愿意跟着教师开口说和讲。
二、活动准备
适合套在孩子手指上的各色纸质圆锥帽(红、黄、蓝、黑、白)。
三、活动过程
环节一:变魔术
1.教师和5—6个孩子一起围坐在地毯上,为活动开始做准备。
2.教师变魔术(将手放在背后,手指上套着画有五官的纸质圆锥帽)。
3.重点提问:
●你们看过变魔术吗?
●每个手指上都戴上了小帽子,这些小帽子都有不同的名字,跟帽子打个招呼吧。
(如小红帽,你好!……)
4.观察要点:对于“变魔术”活动孩子是否感兴趣?孩子的视线是否能被变魔术吸引并好奇地注视。
5.小结:每个手指上都变出了小帽子,这些小帽子都有不同的名字:小红帽、小蓝帽、小黄帽、小黑帽和小白帽。
环节二:认识手指
1.教师逐一脱去帽子露出手指,孩子和手指打招呼。
2.重点提问:
●教师脱下大拇指帽子,谁露出来了?和大拇指打个招呼,大拇指,你好!
●依次露出食指、小指、中指和无名指,依次说说手指的名称。
3.观察要点:
●孩子是否愿意跟同伴说说自己手指的名称。
●重点关注孩子对大拇指、食指和小指的独特的外形特征是否了解。
●观察孩子对中指、无名指的名称是否有兴趣。
4.小结:一个手妈妈有五个手指宝宝,它们最听手妈妈的话。
环节三:表演手指谣
1.孩子围坐一起看教师表演手指谣。
2.重点提问:
●你看到谁在表演节目?
●××手指是怎么表演的?谁来学一学?
3.观察要点:
●孩子在教师念儿歌时的行为表现:边听边玩,专注地听,跟说词句,边看边讲。
●孩子是否能模仿教师念《手指谣》?能否听懂儿歌内容并根据儿歌的内容做相应的动作?教师对做得好的孩子给予及时回应:你真棒、你的小手喜欢你。
●教师念童谣的速度应由慢到快,关注每个孩子的手指、语言是否跟上童谣的节奏。
4.小结:每个小手的本领都很大,表演的节目真棒!
环节四:小手本领大
1.重点提问:小手除了会表演节目还会干什么呢?
2.观察要点:观察、了解孩子对手的用途的认知经验,引导孩子联系已有生活经验大胆表达。
3.小结:你们的小手真能干,会用勺子吃饭、穿衣、穿鞋、写字、画画,还会表演节目。等我们再长大一些,小手会做更多的事情,所以我们要保护好自己的小手,让它变成最能干的小手。
四、活动建议
1.在语言区内投放多套手指“圆锥帽”操作材料,便于孩子在有兴趣的时候可以摆弄、操作,边玩边讲,满足托班孩子喜欢重复摆弄的需要。
2.可利用散步、户外休息等时间,开展不同的手指游戏,让孩子熟悉手指的名称,并能熟练叫出其名称,发展孩子手指的灵活性。
3.成人可以经常在家中和孩子一起玩手指游戏,既能锻炼孩子的手指,促进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又能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
附《手指谣》:
大拇哥大拇哥,点点头。(左右大拇指相对弯一弯)
二拇哥二拇哥,弯弯腰。(左右食指向前弯一弯)
小妞妞小妞妞,拉拉勾。(左右小指勾一勾)
手心手背,心肝宝贝。(手心手背各拍一次,手臂交叉拍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