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方案

幼儿园都注意了!已有13人因手足口死亡,抓住3大特征早期识别

时间:2018-09-04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

   据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5月31日,全国累计报告手足口病病例579,465例,重症病例1818例,死亡13人。

  重症病例主要为5岁以下儿童,死亡病例均为3岁及以下儿童。与2017年同期相比,2018年度全国报告病例数上升了17.2%,重症数、死亡数分别下降了43.7%和71.7%。

  目前,全国手足口病整体进入高流行阶段。

  早期识别重症病例是关键!

  最新指南表明:年龄3岁以下、病程3天以内和EV-A71感染为重症高危因素,下列指标提示患儿可能发展为重症病例危重型:

  (1)持续高热,体温大于39℃,常规退热效果不佳;

  (2)神经系统表现,出现精神萎靡、头痛、眼球震颤或上翻、呕吐、易惊、肢体抖动、吸吮无力、站立或坐立不稳等;

  (3)呼吸异常,呼吸增快、减慢或节律不整。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超过30~40次/分;

  (4)循环功能障碍,心率增快(>160次/分)、出冷汗、四肢末梢发凉、皮肤发花、血压升高、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2秒);

  (5)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5×109/L,除外其他感染因素;

  (6)血糖升高,出现应激性高血糖,血糖>8.3mmol/L;

  (7)血乳酸升高,出现循环功能障碍时,通常血乳酸≥2.0mmol/L,其升高程度可作为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

  通过上述,我们可以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1.神经系统:持续高热、四肢震颤、急性肌体无力等。

  2.心肺功能衰竭前期表现:心率增快、四肢发凉、血压升高等。

  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升高、高血糖等。

  这样做预防效果最好

  一般预防措施

  1、个人卫生习惯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勤洗手,勤洗澡;不喝生水、吃生冷食物;打喷嚏、咳嗽时注意用纸巾遮掩口鼻,并应及时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同时应指导儿童养成正确的洗手习惯,掌握“六步洗手法”。

  2、家庭卫生和消毒

  注意家庭室内外的环境卫生,勤换、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每天开窗通风至少 2~3 次,每次不少于 30 分钟。

  家庭常备“84”消毒液,儿童的玩具或其他用品应经常彻底清洗消毒。

  3、避免接触患儿

  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避免与有发热、出疹的儿童接触。

  4、及时就诊

  一旦出现可疑症状如发热、皮疹(特别是肛周皮疹)或口腔溃疡等,及时就诊。

  接种疫苗

  手足口病虽然是常见病,但几乎每年都有孩子被诊断为重症病例,而EV71病毒感染易导致重症病例的发生。

  EV71疫苗接种是降低EV71相关手足口病的有效手段,接种后疫苗保护率达90%以上。

  建议6月龄至5岁以下可选择接种,越早接种越好,需要接种2针(间隔1个月)。

  手足口病患儿,护理时注意这5点

  目前手足口病的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家长们在照顾患儿时需重点做好以下护理:

  饮食——清淡为宜

  由于口腔疱疹,患儿可能拒食,可多喝温开水,吃清淡、易消化粥或面食等,不吃刺激性食品。

  发热——勤测体温

  患儿发热并有不适感或可考虑服用退热药 (宜选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

  口腔——保持清洁

  常漱口,饭前饭后用淡盐水漱口,对不会漱口的患儿,可以用棉签蘸淡盐水轻轻地清洁口腔。

  皮疹——防止抓挠

  换上舒适、柔软衣服,勤剪指甲防止他抓破皮疹。臀部有皮疹者,应及时处理患儿大小便 (尿不湿等),保持臀部的清洁与干燥;如疱疹未破溃,可涂以炉甘石洗剂;如疱疹破溃,可涂以碘伏等刺激性小的消毒剂,并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消毒通风——蒸煮、日晒加氯漂,酒精消毒无效

  酒精对手足口病毒无效,患儿用过的东西如衣服、抹布、毛巾、餐具、玩具等可用开水烫洗、阳光暴晒或含氯消毒水进行消毒,房间要定期开窗通风。

推荐内容Recommended cont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