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0-14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次
北京市延庆区八里庄中心幼儿园 常弘
幼小衔接的工作一直是我们教师与家长关注的永久性话题,直接影响到儿童入学后的适应和今后的健康成长。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强调“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又要求 “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防止小学化倾向。
那么,如何让幼儿愉快、轻松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作为幼教工作者,又该如何在幼小衔接问题上把工作做得更好,经过多年的大班工作中,我们发现和积累了一些经验,在这里浅谈一下幼小衔接中的加减策略。
一、增加幼儿对小学的向往,减少他们的恐惧感
快要毕业的大班幼儿大多向往小学的学习生活,愿意做一名小学生。但由于有些家长对小学生活做过不恰当的描绘,甚至有时用小学老师来恐吓孩子,使得部分幼儿对上小学产生惧怕心理,害怕上小学。怎样才能激发幼儿上小学的愿望呢?我们是从以下几方面做的。
增加孩子的求知欲望。教师要积极利用孩子的好奇心理,启发孩子多动脑筋。如,给孩子讲科学家小时候爱科学的故事,帮助做些有趣的小实验,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或是当孩子渴望学习时,不失时机地教育引导,你快上小学了,上了小学就可以学到很多的科学知识,长大以后也能成为科学家。
增加孩子对小学学习生活的向往和兴趣。第一,给孩子回忆自己刚上小学时的愉快心情,讲有趣的小学生活,使孩子知道小学和幼儿园一样,有老师、有同学,有很多有意思的活动。如,体育课、美术课、音乐课等等。第二,带孩子去小学参观,看漂亮的校舍、美丽的校园,同时观看小学生一些生活活动情景,激发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
增多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第一,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和生活自立能力。到了大班第二学期我们可以改变幼儿的作息时间,向小学生活靠拢,适当延长上课时间,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了解小学生应遵守的规则, 培养幼儿理解每个活动规则,培养幼儿执行规则的能力,教会幼儿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如,整理自己的小柜子、整理班级玩具柜物品,摆放整齐、有序等养成良好的习惯。
第二,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孩子进入小学后面临的问题是:对教师概括性语言和教学内容不适应,在上课的35分钟坐不住。孩子已经习惯了幼儿园宽松自由的环境,体验式学习和生动的活动,对小学老师的讲述性语言和学科术语,很难适应。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大班上课时应提高语言和教学内容的概括性,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和推理等能力,促进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还要有意识地让幼儿静坐几分钟,慢慢地延长静坐时间,如果能持续15分钟,其注意力就能胜任课堂学习。
第三,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和交往能力。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会因环境的陌生与变化而感到不安, 产生孤独、焦虑、自卑、不知所措等心理现象。幼儿园老师应带孩子参观小学的校园环境,让他们多了解小学的生活,并鼓励他们多与周围的小学生交往、游戏,结交更多的伙伴。因为进入小学后有作业,所以要提前培养他们的任务意识,每天布置一项小任务,提前让孩子进入小学状态。如,今天回家后,画一幅画,或是给爸爸、妈妈讲一个小故事等等。
第四,培养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如果对所做的、所学的没兴趣就很难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所以幼儿园老师要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老师要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因势利导,引导幼儿提出问题,在老师的适当帮助和暗示下学习自己解决问题,培养幼儿自我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第五,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和基本技能。在进入小学前孩子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如,认读简单的汉字、认读拼音、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等读写算的基本技能,这些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逐渐掌握,如,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反复发现、指认某个汉字,在游戏中练习计算,在画画中画圆点、直线,掌握基本的握笔姿势,为进入小学后的读写算打好基础。
第六,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和约束力。进入小学后很多时候都需要他们自己来判断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因而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尤为重要,养成自制、自律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必要的。如,引导幼儿安静看书,做到不出声音,不影响旁边的小朋友等等,一点点的来培养孩子的各种习惯,从而为幼儿步入小学做好更多的铺垫工作。
二、增加实效上的衔接,减少形式上的衔接
对于幼小衔接工作,许多幼儿园与小学都采用了外部环境及学习方式改变的这一形式,如桌椅摆放形式的变换,在课时数量、课节时间、午睡时间、游戏时间的增减等上下功夫。而这些改变的真正目的,如,培养儿童的适应力、意志力、自制力、注意的持久性、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等,往往被忽略。而对于幼儿而言,必要的规则意识,任务意识、责任感和独立交往能力的培养为他们进入小学生活和以后的成长有着非凡的意义。
加强幼儿的社会性适应能力。我们需要努力创设条件,在各项活动中有机渗透,使幼儿能够自然地理解、接受。如,运动中加强孩子的交往能力,班级集体中加强责任意识,具有一定的集体荣誉感等。每一环节的有意识引导,使我们孩子在活动中不断适应环境,真正长大。
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幼儿掌握正确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为此可以开展相应的活动,如,组织本班幼儿开展“坐姿、写姿、握笔姿势”的比赛,组织幼儿观看有关录像,还可以请小学生为我们讲一讲。这些活动都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另外,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还在常规上还需要有要求。如,引导幼儿在集体活动时间里逐渐保持注意的稳定和持久,尽量在活动后喝水、上洗手间。集体活动时能专心听讲,积极发言,尽少使用在小、中班时对幼儿常用物质奖励法,注重激励幼儿发自内心的对事物的专注和兴趣,培养幼儿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增强幼儿的阅读兴趣,促进学习的能力的发展。学习的能力对于刚进入小学的幼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班级中可以开展阅读活动,主要形式包括:自由阅读和老师指导下的阅读活动两种。这两种活动,使幼儿既有自由选择阅读内容的机会,又能得到老师的引导,在有目的、有计划的阅读中,阅读方法、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这些能力又直接、有力地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我们班里有这样的情形,识字的小朋友喜欢读书,读书又能学到更多的字。他们的学习能力就要比一般幼儿要强一些。
三、增加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的业务联系,减少分歧
幼儿园与小学在教育目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上都存在一定差距,《纲要》指出“要与小学做好衔接工作,为幼儿一生发展打好基础”。所以,增加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的业务联系是非常有必要的。
增加幼小教研,搭建平台。小学、幼儿园是两个完全独立的教育机构,工作中极少往来,老师间的教学缺乏最基本的沟通、了解。我们是小学里的附属幼儿园,因而我们与小学的衔接和联系就会更加的方便和紧密,因此,幼小双方可共同搭建教研平台。
第一,互相学习课改新理念。近年来,幼儿园、小学老师都在学习、培训《纲要》《指南》及新课标,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一年级老师可借此机会共同学习,互相探讨、交流对新课程观的看法、问题。
第二,课堂教学互听互评。从教学实践层面深入了解小学或幼儿园的教育方法,以便双方在幼小衔接工作中能采取更为有效的教育措施。
增加幼小不同学段的教师在教育方式上的衔接。
第一,幼儿大班教师教育方法的改进。
(1)培养幼儿独立自主的能力。孩子年龄小,教师诸方面关怀备至,久而久之,会使幼儿形成习惯。如,外出散步,逐个帮助幼儿整理背包、衣着,不厌其烦地叮咛、嘱咐,幼儿依赖性极强。对大班幼儿,我们可制订一套行为规则,大胆放手让幼儿去执行,要求幼儿自觉遵守,自我监督,学习自主、自律。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轮流当值日生等。
(2)开展趣味竞赛活动,让幼儿体验胜负,培养上进心。幼儿重视参与活动的过程,对胜负名次意识淡薄,我们可根据幼儿喜欢游戏的心理特点,开展趣味竞赛活动。如,障碍赛、歌表演比赛等,让幼儿感受经过努力取得胜利的喜悦,学会挑战困难,并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克服骄傲与自卑情绪。
(3)恰当调整学习方式。教师选取适用的学习内容,相对延长集中与安静活动时间,强化任务意识,并对幼儿的作品、作业结果进行评价。鼓励伙伴间合作学习,互相评价。
第二,小学教师教育方法的改进。
(1)注重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学生刚入学,面对学校、老师、同学等新环境、新面孔,总会有些不适应。教师应主动参与学生的课外活动,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尽量帮助解决,建立起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其次,为学生营造同伴间合作、交流的氛围,提供互相帮助的机会,增进同学间团结友爱的情感。
(2)调整评价方式,注重学生个体持续发展。考分只是作为评价方式之一,而不是划一的衡量标准。我们应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客观地描述学生的进步与不足,以鼓励、表扬等积极评价为主,重视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持续发展。
(3)采用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课上的模仿和记忆,尤其是数学,可参照幼儿园的学习方式,通过生活活动、动手操作活动、游戏活动等进行;经常开展班会活动,给幼儿提供合作、交流、探究的机会,提高学习自主性。
四、增加家园联系,共同做好衔接工作
幼小衔接不只是幼儿园和小学的事情,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因素都对其产生影响。其中家长的作用尤其重要。由于学前儿童数量逐年减少,多数幼儿园已从超负荷运转到主动去争取生源,家长也从注重园所数量和服务水平转而注重幼儿园的教学质量。并经常把幼儿园是否教小学所需的知识作为衡量其质量高低的标准,这也是导致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重要因素。因此,幼小双方都应重视做好家长的工作,可以采取普遍家访、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和向家长开放校园活动等方式,向家长宣传教育方针和正确的衔接措施,帮助家长学习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同步对儿童进行衔接教育,保证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
随着幼小衔接工作的深入与细化,必然有一些新的误区与困惑逐渐派生出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更多探索、更多研究、更多尝试,从实践中寻找答案,逐渐解决幼小衔接中出现的更多问题,但是我们会继续担起这份责任,坚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幼小衔接工作会越来越紧密、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