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0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次
当孩子哭泣时,你们有说过这些话吗?
“一点点小事,不许哭!”
“哭什么哭,你怎么那么没出息?”
别哭了,坚强一点!”
在很多家长看来,孩子太爱哭是脆弱的表现,所以家长总是想方设法地阻止孩子哭泣。
但其实,哭泣也是孩子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哭泣的时候,家长回应“不许哭”是在否认孩子的情绪,生生吞下的眼泪,让委屈翻了倍。
不许哭并不会让孩子变坚强,只有情绪被完全接纳的孩子,才能拥有面对失败的勇气。如果孩子哭了,不妨试一试跟孩子说:“孩子,妈妈能体会你的委屈,来妈妈怀里哭一会吧!”
01 爱哭真的不好吗?
前段时间,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求助帖,有位妈妈因为自家孩子太过爱哭而感到十分忧愁。
对于大部分家长看来,孩子太爱哭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女孩子爱哭就是脆弱,男孩子爱哭就是没有男子气概。
所以每当孩子哭泣的时候,他们都会立刻制止,我时常能看到家长对着正在哭泣的孩子说:不许哭,别哭了!
可实际上,这些家长没有想到,孩子爱哭有可能只是更敏感而已。
丹麦心理治疗师伊尔斯·桑德早就说过:爱哭,是因为拥有高敏感特质。
何炅小的时候就是一个“爱哭包”,小的时候,每当他与哥哥打架了,何爸爸都会大声呵斥他:不许哭!
但听到这句话的何炅,却哭得更加厉害了。
长大后,何炅依旧十分爱哭,这并没有影响他成为一名优秀的主持人,在节目中,他时常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话,一首歌或者一段经历潸然泪下,黄磊评价他“专业陪哭”。
但也恰恰因为他拥有“爱哭“的特质,才让他能切实感受到身边人的心理变化,这种超强的共情能力,让他在主持界大方光彩。
对于爱哭的孩子来说,也是一样,正是因为他们拥有敏感的内心与敏锐的神经触觉,他们才会更易与人共情。
爱哭并不是一件坏事,真正对孩子造成伤害的,是阻止他们哭泣的家长们。
02 不许哭=伤害孩子
我曾经听在幼儿园工作的朋友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在她们班,有一个特别“坚强”的女孩,从来不哭。
有一次户外活动,因为跑得太快,她不小心摔倒,膝盖上的皮全蹭破了,上药的时候,眼泪就在眼眶里打转,她死死咬着嘴唇硬是把眼泪逼下去了。
朋友看不去,安慰小女孩,说:没事,疼了就哭吧。
小女孩摇摇头,说了一句话让朋友心酸无比:爸爸妈妈不许我哭,哭是不好的。
在很多家长看来,让孩子“不许哭”,是为了及时止住孩子的眼泪。
但对于孩子来说,在潜意识里,他们就会觉得“哭”是不好的,爸爸妈妈不喜欢我这样,那么我就不能这样做。
然而,把眼泪吞进肚子,悲伤就真的消失了吗?事实上并没有,身体的疼+不被接纳的痛,让孩子的悲伤翻了倍。
在电影《头脑特工队》中,小女孩莱利的生活被大脑中的5种情绪掌控着,其中支配悲伤的忧忧是最不被待见。
每次莱利哭泣的时候,其他情绪总是如临大敌,在他们看来:悲伤是不好的情绪,不可以让莱利哭泣。
可莱利并没有因此变得更加快乐,长久以来积压在内心的痛苦,让莱利无处释放,最后她的情绪全线崩溃。
直到忧忧重新掌控莱利的情绪,放声大哭之后,莱利找回了自己。
我们总是觉得,哭是不好的,但对于孩子来说,作为家长的我们,不肯接纳他们真正的情绪,这才是伤害他们最深的。
在短片《男孩不哭》中,男孩的父母也是如此,一昧地要求男孩:要阳光,开朗,不要哭泣,大男孩是不会哭的!
在之后的生活中,男孩听从了父母的话,可情绪也愈加不稳定,最后他用暴力代替了眼泪,向别人挥起了拳头。
他们选择了不哭泣,也摧毁了自己。
03 正确引导孩子的情绪
对于不同阶段的孩子来说,“哭“有着很多意义,婴儿时期的哭泣多是因为生理需求,而3岁之后的孩子的哭声中,则掺杂着更多意义。
俄罗斯家庭心理医生纳杰日达·舒尔曼曾说:眼泪确实是缓解精神负担最有效的“良方”。
而如何正确面对孩子的眼泪,也是家长需要知晓的事情。
第一、平稳自己的情绪
当孩子哭泣时,家长首先要做到就是不让自己的情绪被孩子影响。
德国心理学家卡罗拉.舒斯特曾说:“孩子哭的时候,最先需要处理的是父母的情绪。”
一旦家长觉得焦躁不安,就很有可能抑制不住自己的怒气,冲孩子发火,从而引起更加严重的后果。
第二、陪伴在孩子身边,及时安抚
当孩子哭泣的时候,家长最好的做法就是陪伴在他们身边,抱抱他们,或者轻轻拍拍他们的肩膀。
如果孩子是因为悲伤或者挫折而哭泣,那么家长可以告诉孩子:
我知道你很难过,哭一会儿也没有关系,爸爸妈妈就在你身边。
家长的理解,会让孩子觉得更加温暖,内心得到抚慰。
而如果孩子是无理取闹,那么家长需要做的就是在一旁静静地看着他就好。
等到孩子发泄完自己的情绪,他们自然就会慢慢平静下来。
第三、等孩子哭完,询问TA哭泣的原因
而如果家长不清楚孩子究竟为什么哭泣的时候,等他们哭完再询问原因,是最好的方法。
当他们情绪平复后,孩子也开始逐渐恢复自我意识,家长这时就可以发问:
你为什么哭啊?你可以告诉爸爸/妈妈,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让孩子学会与家长分享自己的情绪,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情绪在被别人理解,他们也会逐渐学会共情与正确梳理自己情绪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