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保健档案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随着对《纲要》的学习和贯彻实施,一些幼儿园开始逐渐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但综观目前有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总觉得过于肤浅和表面,感到传统的那种注重幼儿智力开发,强调卫生保健的幼儿教育还是根深蒂固,真正能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还是很少,幼儿出现自我意识过强、自私冷漠、缺乏同情心、不能与人合作等心理不健康的现象,有的心理健康问题还令老师们极为震惊。大家深深感到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已迫在眉睫。我们有责任改变这种现状,使幼儿身心健康地成长

  一、注重环境建设

  幼儿园作为幼儿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其环境的好坏对幼儿身体及心理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环境作为幼儿园的一种隐性课程,能对幼儿产生感染和熏陶的教育作用,尤其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更有着“无声胜有声”的独特效果。

  (一)营造充满爱心、文明、健康的环境

  幼儿园的人文环境与幼儿园的人际关系、教师的道德素养、职业意识及教学水平等方面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如果教师对幼儿缺乏爱心和耐心,整天阴沉着脸,动不动就对幼儿大声呵斥,那幼儿园一定会被笼罩在压抑的气氛之中,幼儿一定会感到恐惧、紧张,其心理也就随之被扭曲,情绪不稳定。

  1、教师与幼儿建立一种平等的伙伴关系,蹲下身来和他们讲话,倾听他们诉苦不安,与他们分享快乐,了解他们的兴趣,关注他们的需要,体悟他们的一举一动,爱护尊重他们,宽容他们的过错,体谅和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让幼儿生活在没有顾虑,没有压抑的宽松环境中,有话敢说敢讲,遇事敢想敢做。

  2、教师积极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随时调控自己的情绪,严格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及良好的心境,处处给幼儿树立榜样,用积极的情绪感染幼儿,以极高的热情和兴趣去参与幼儿的各项活动,用自身愉快的情绪和饱满的精神去引导幼儿天天生活在一个欢乐的大家庭中。

  3、教师积极利用集体活动机会,帮助幼儿建立友好的同伴关系。例如:组织幼儿一起执行大家共同的主张,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承担自己力所能及的集体服务工作,鼓励缺乏交往技能或性格内向的幼儿积极参与集体活动,让幼儿学习各种礼貌用语,提高幼儿交往合作的技巧等,指导和纠正个别经常受到同伴拒绝的幼儿的异常或不适当的行为方式,帮助幼儿形成友好相处,相互合作,共同享有的良好集体氛围。

  (二)创设一个舒适、安全、丰富多彩的物质环境

  丰富多彩的物质环境不仅是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物质基础,还能激发幼儿的活动愿望,启迪幼儿的智慧。为此,幼儿教师必须充分准备,在教室里布置各种图饰,给孩子温馨的感觉,使他们身心得到愉悦。

  在物质环境的创设中,我们要重视为幼儿创设一种自主、开放的游戏环境。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倡导的就是要多给幼儿一些自主的机会,自主开放的活动不仅是幼儿自己自愿和愉快的,也能为幼儿发展提供机会,为此,为尽可能防止幼儿活动空间密度过高而造成幼儿交往合作行为减少,或攻击性行为增多,各班教师要精心划分活动空间,尽可能多地提供游戏材料,并保证幼儿自主活动的空间,满足幼儿的心理愿望和需要。

  二、注重各项活动,进行渗透

  活动是幼儿园进行教育的载体,也是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活动,能有针对性地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

  1、 游戏活动与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一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始终的活动,游戏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是幼儿学习的最佳途径。体育游戏能促进幼儿的动作发展,培养幼儿勇敢、大胆等心理品质,组织幼儿玩体育游戏,可以教幼儿学会有秩序地排队和相互谦让;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对游戏主题的确立、角色的选择、情节的发展等活动,学会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自我意识的良好发展,合群情感的发展,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协调发展,无疑都是有积极意义的,通过游戏,能让幼儿体验合群的快乐,提高交往合作的能力。

  2、 教学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以班级为单位实施的常规性教育活动。目前其教学内容包括健康、社会、语言、艺术、科学五大领域。各领域均有其特有的教学特点和严格的培养目标,但领域之间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有时又是相互渗透相互整合的,因此我们要求教师在认真分析各领域教材的特点同时,努力挖掘心理健康的要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实施心理影响。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尽可能地具体化、形象化、新颖化,采取情境表演、故事、游戏、讲授、行为训练等不同的形式方法,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一般的知识和信息。

  3、日常生活中与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大量的日常生活是幼儿人际交往相对频繁和心理品质自然显露的时刻,教师把理论与保教实践结合起来,贴近幼儿的生活,了解幼儿的心理,在实实在在的小事上下功夫。

  总之,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教师要有增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将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纳入各项活动目标,自觉地使各项活动成为有助于提高幼儿心理素质的载体。

  三、注重家园合作

  家庭是幼儿赖依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组织,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素养和教育方法,都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我们深知心理问题表现在幼儿的身上,但根源往往在家庭,因此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纠正幼儿行为中的不良倾向,必须从幼儿和家庭两方面入手,教师如果不认真探究幼儿行为问题产生的家庭原因,不脚踏实地地与家长一起克服与解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那么幼儿园对幼儿实施行为指导和纠正都是苍白无力的。

  家长是幼儿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任何活动的开展如不能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往往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幼儿健康心理的培养也不例外。如:幼儿园组织的庆“六一”活动,大部分家长积极参入,和孩子玩的很高兴,而有几个家长没到,孩子显得很失落,无精打采的。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的机会,与家长作简短交流沟通,纠正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做到家园一致,保持心理健康教育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四、注重问题幼儿,实施个别辅导

  幼儿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每一个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每个班级均有个别心理状况不佳的幼儿:有的过于好动、自控能力差;有的过分内向,整天不说话;有的过分依赖,独立性差等,虽然这些还算不上什么心理问题,但如果不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一般情况下,心理状况不佳的孩子往往安全、被爱、交往、体验等方面比较缺少,为此我们的老师首先无条件地从心理上接纳他们、理解他们,并通过自己的语言、表情、行为、动作,经常向他们表达关心和爱。

  我们重视对幼儿的个别辅导,是取得心理健康教育实效的重要原因。幼儿园要经常组织大家进行学习心理卫生的理论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从大量的案例中积累经验,揭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规律性东西,提高教师对幼儿心理健康辅导的技巧。

  总之,维护和增进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幼儿的整体心理素质,既要注重物质环境的创设,又要关注人文环境的建设;即要注重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又要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即要面向全体,又要关注少数幼儿;即要幼儿园高度重视,又要家庭社会的关注、参与。只有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