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病,随着疫苗普遍接种,我国常年的流行性腮腺炎往往出现2个流行高峰,其中4-7月为第一个发病高峰,10月-次年1月为次高峰。免疫力低下的儿童最易遭受侵袭,学校人员聚集,极易造成传播,应注意防控。
一、什么是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腮腺非化脓性炎症、腮腺区疼痛为临床特征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病原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唾液传播。
二、流行性腮腺炎有哪些临床表现?
1.潜伏期
为2~3周,平均18天。
2.前驱期表现
前驱期很短,数小时至1~2天。常有发热、食欲不振、全身无力、头疼、呕吐等。少数患儿早期并发脑膜炎,可出现脑膜刺激征。
3.腮腺肿大期
腮腺肿大先于一侧,然后另一侧也肿大,也有仅一侧肿大或腮腺无肿大的病例。肿大的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周围扩大,边缘不清,触之有弹性感及触痛,表面皮肤不发红。肿胀范围上缘可达颧骨弓,后缘达胸锁乳突肌,下缘延伸到颌下,达颈部。腮肿约3~5天达高峰,继而渐缩小一般1周左右消退,偶有延至2周者。有时颌下腺和舌下腺均可肿大,以前者肿大为多见,有些病例仅有颌下腺肿大而腮腺不大。部分患儿颌下腺、舌下腺及腮腺可始终无明显肿胀,而仅有病毒血症或并发症的表现。腮腺管口可见红肿。患儿感到腮腺局部胀痛和感觉过敏,张口和咀嚼时更明显。在腮腺肿大的同时体温仍高,但体温增高的程度及持续时间的长短与腮腺肿大程度无关。发热持续时间不一,短者1~2天,少数可达2周。发热以中等度多见,低热与高热均少见,约20%体温始终正常。
三、流行性腮腺炎的危害
有15%的病例会出现有症状的脑膜炎,患者出现头痛、嗜睡和脑膜刺激征,有的患者脑膜炎先于腮腺炎。男性患者有时并发睾丸炎,睾丸炎常发生在腮腺炎起病后的4-5天,肿大的腮腺消退时,开始为睾丸疼痛,随之肿胀伴触痛。
四、流行性腮腺炎是怎么传播的?
1.传播途径易实现
流行性腮腺炎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少数通过被唾液污染的衣服、玩具或公共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强。免疫力普遍低下的儿童最容易遭受侵袭。学校是人口聚集的场所,一旦出现流腮患者,不及时做好防控措施,很容易出现流腮聚集性病例。
2.传染期长
早期的患者及隐形患者均为传染源,患者腮腺肿大前7天至肿大后9天约2周内,可从唾液中分离出病毒,此时患者具有高度传染性。
易感者一般在接触患者后2-3周内发病,平均18天,因此在患者在临床症状出现前数天就开始排除病毒,容易造成忽视。
五、腮腺炎护理的注意事项
1.患儿一定要与健康儿童隔离,以免传染,直至肿胀完全消失1周方可解除隔离。
2.患儿使用的食具、毛巾等应煮沸消毒。
3.患儿的居室要注意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但要注意避免受风着凉。
4.患儿应卧床休息,减少体力消耗。
5.患儿常因张嘴和咀嚼食物而使疼痛加剧,因此应给予患儿富有营养易消化的流食、半流食或软食,忌食酸、辣、甜味过浓及干硬等刺激性食物(如柠檬汁,果汁,可乐等碳酸饮料)。以免食物刺激腮腺使腮腺分泌增加,致使已红肿的腮腺管口疼痛加剧。
6.对于发热>38.5℃的患儿,可采用头部冷敷、温水擦浴的方法辅助退热。
7.要多给患儿饮温水,有利于退热及毒素的排出。特别是每顿饭后用温开水或淡盐水等漱口,保持口腔的清洁卫生,可以预防口腔腮腺管口继发细菌性感染。
六、日常如何预防流行性腮腺炎?
1.接种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最经济、最便捷、最有效的方法。如托儿所、幼儿园、小学等处,可以给儿童接种麻疹-风疹-腮腺炎三联疫苗进行预防。
2.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打喷嚏或咳嗽时应掩着口鼻,并妥善清理口鼻排出的分泌物。
4.保持双手清洁,双手被呼吸系统分泌物弄污后(如打喷嚏后)要立即洗手。
5.彻底清洁患儿用过的玩具和家具,被褥可在阳光下曝晒消毒,防止疾病的传播。
6.早期发现患者,早期进行隔离,隔离期应从起病到腮肿完全消退为止,约三周左右。避免将疾病传染给没有免疫力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