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工作指导

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是幼儿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幼儿工作者和心理卫生专家共同研究,对此提出了一些初步的看法。综合起来,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智力发展正常

  智力的定义至今仍没有统一,但无论是专家还是普通人,都力图从三个方面概括智力特征: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言语能力和社会能力。智力一般被看作是以思维能力为核心,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操作能力等各种认识能力的总和。现在,专家们已经编制出各种智力量表来衡量人的智力水平。如斯坦福-比纳儿童智力量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等。大多数幼儿都处于平均状态,能与周围环境取得平衡和协调,属于心理健康的幼儿。

  因此,智力正常或超常只能作为心理健康的标准致之一,不是唯一的标准。幼儿正处于智力迅速发展时期,为幼儿做智力测验时要考虑智力的年龄标准和发展效应,防止滥贴"标签"现象。

  2、 情绪健康、稳定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反映,表现为喜、怒、哀、乐等形式的内心体验。健康、稳定的情绪反映了人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相对平衡状态,表示人的身心处于积极的平衡状态。

  积极的情绪状态不仅使幼儿愿意学习,而且学得快。它有利于幼儿的智力操作;有助于促进幼儿朝气蓬勃、活泼开朗的良好个性的形成;有助于幼儿的正常生长发育。消极的情绪则会导致幼儿各种消极行为的发生,智力操作效果差,养成不良的性格,不利于幼儿生理健康等。心理健康的幼儿积极的情绪具体表现为:不经常发怒、不无故摔打玩具与其他什物;生活起居正常,能按时入睡,睡眠安稳、少梦魇;无吮吸手指或咬物入眠的习惯;基本上能听从成人的合理嘱咐,不过分的挑食、拣穿、不经常无理取闹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幼儿脑的发育和语言的发展,幼儿的情绪在不断丰富和深刻化,由生理需要是否满足产生的简单反应,发展成为带有一定社会内容的,较为复杂的表现形式;由很大的冲动性和易变性发展为自我调节不断加强,由外露发展到内隐,情绪稳定性逐步提高。因此,父母、教师要以自身为幼儿的良好情绪树立榜样,同时对幼儿的教育、管理应有正确的态度,引导幼儿积极情绪的形成。

  3、乐于与人交往,人际关系融洽。

  幼儿的人际关系虽然比较简单,技能也比较差,但是,健康的儿童乐于与人交往,也希望通过交往而获得别人的了解、信任和尊重。

  4、行为统一和协调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思维变得有了条理,主动注意时间逐渐延长,能较好的控制自己的行为,表达感情的方式日趋合理和成熟。

  5、 性格特征良好

  性格是个性的最核心最本质的表现,它反映在对客观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之中。心理健康的儿童,一般具有热情、勇敢、自信、主动、诚实等性格特征。

  在日常生活中,一个心理健康的幼儿应表现出:有充沛的精力;心情开朗、愉快、乐观;态度积极主动;能与小朋友和睦相处,在集体中收到欢迎和信任;能较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没有不良行为、不良习惯;注意力能集中;睡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