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园地

高质量的师幼关系,从尊重和公正开始

   

  每一位教师都渴望与幼儿建立亲密的师幼关系。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亲密的师幼关系不仅能给教师和幼儿带来温暖幸福的心理体验,还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教育实践中,一些教师常常苦恼于“孩子不听我的”或“搞不懂孩子”。其实,这些苦恼在一定程度上与师幼关系中的不平等或疏离有关。

  有的教师习惯于发号施令、端着架子,对幼儿过于严厉,不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如何打破传统,改变“强势心理”,与幼儿建立亲密的新型师幼关系,是许多教师关心的问题。

  我们在基于幼儿视角的师幼关系研究中,找到了三个幼儿给出的答案。

  首先,和幼儿共同游戏是拉近师幼双方距离的最好方式。

  幼儿园一日活动一般分为游戏、生活和教学三类。

  其中,游戏能更好地使教师和幼儿亲近起来。我们曾请幼儿用绘画来表达自己对师幼关系的感受,发现幼儿对师幼关系的积极体验大多出现在游戏情境中,而非教学或生活情境。

  同时,我们曾询问幼儿“什么时候会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爱”,很多幼儿的回答是“和我一起玩的时候”。

  这样的回答与教师的判断有着明显不同。

  我们也曾访谈教师“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对孩子的爱”,教师们的回答集中在“精心照料幼儿的生活”“幼儿有错时及时对幼儿进行批评教育”“为孩子准备有趣、丰富的课程”“认真备课”等生活和教学方面。

  另外,国外学者也发现游戏能够增加师幼关系的亲密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储蓄时间”师幼关系改进模式,要求增加教师与幼儿一对一游戏互动的时间来改善师幼关系。相关研究已经证明了该模式在增加师幼关系亲密度方面的有效性。

  在游戏、生活和教学三类活动中,游戏为什么在拉近师幼双方距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呢?

  这与游戏自身的特点和人际互动原理有关。游戏除自身之外无外在目的,会给幼儿带来放松、愉悦的情绪体验。幼儿在游戏中是自由、自主的,拥有丰富的人际互动机会,尤其是作为互动发起者的机会。

  与游戏相比,生活和教学都有明确的外在目的,以满足幼儿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大多时候给幼儿的是平淡或严肃的感受。同时,生活和教学活动有稳定的程序或规则要求,能提供给幼儿的人际互动机会有限,尤其作为互动发起者的机会。

  概括来讲,游戏中放松与愉悦的体验能够让幼儿和教师更好地接纳对方,游戏中丰富的人际互动机会能够让双方更多地发现彼此,最终拉近双方距离。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游戏指教师和幼儿双方的共同游戏,而不是教师旁观幼儿一方游戏。

  如果教师只是幼儿游戏的旁观者,教师就没有进入游戏这个交往情境,也不可能拉近与幼儿的距离。

  其次,与幼儿进行非正式的个别交流是提高教师对幼儿了解程度的有效方式。

  教师与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交流可以分为正式交流与非正式交流,以及

  个别交流与集体交流。

  观察发现,很多教师与幼儿的交流集中在正式交流和集体交流上,与幼儿非正式交流和个别交流的机会有限。即便教师在教学或游戏中对个别幼儿进行指导,这些个别交流也多为正式交流,有着明确的内容主题或目标指向。

  与幼儿一对一的非正式交流是教育实践中比较欠缺的,然而这正是教师了解幼儿的有效方式。我们通过对幼儿的访谈发现,“老师和我聊天”是幼儿所看重的教师关怀幼儿的一种方式。

  在非正式的聊天中,教师和幼儿都会很放松,不带目的、不限主题地开放交谈。与正式交流相比,幼儿会更加主动地与教师分享自己在幼儿园内外的经历、真实的体验与感受以及个性化的评价。这会为教师打开进入“幼儿个人世界”的通道,让教师有更多机会了解幼儿关注的焦点、独特的体验与视角,理解幼儿,发现幼儿的个性特点。

  当然,这也会在无形中改变幼儿对教师和师幼关系的看法。教师的倾听与回应会让幼儿感受到重视与认可,教师的共情与理解会让幼儿认为教师和自己是平等、亲近的。

  与幼儿进行非正式个别交流的机会难得,需要教师抓住时机,并平衡好幼儿集体与个体的关系。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安排总是满满当当,且大多数幼儿园的师幼比并没有达到高水平状态。

  很多教师认为自己很难脱离教学内容或放下幼儿集体,与幼儿进行非正式个别交流。

  事实上,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有很多机会可以用于非正式个别交流。

  例如,幼儿入园较早或离园较晚时、幼儿完成一个环节的活动等待下

  一个环节时、幼儿和教师一起做活动准备或整理时等。只要教师认识到非正式个别交流的重要性,教师甚至可以创设相应的机会,跟班里所有幼儿轮流、经常性地进行非正式个别交流。在与幼儿的非正式个别交流中,教师不带有教育目的,但应带有教育意识。

  与幼儿放松和开放交谈,不等于放任自己和幼儿。

  教师应清醒地意识到自身教育者的角色,在交谈中给予幼儿积极的回应和引导。对幼儿错误的观点和认识,教师不能为了维系关系而一味地顺应或迎合幼儿,要采用适宜的策略给出正确的评价,在尊重和理解的前提下帮助幼儿认识到错误或不足。

  最后,坚持以正确的态度与幼儿积极互动是增进教师与幼儿情感的主要方式。

  任何关系的建立都不是一时一刻的互动决定的,而是在长期交往中形成和变化着的。教师与幼儿的互动频次与性质影响着幼儿对师幼关系的体验。

  教师在一日生活中积极地增加与幼儿的互动,并且以正确的态度与幼儿相处,长期给幼儿良好的互动体验,就能够增进与幼儿的情感。反之,再亲密的师幼关系都有变淡的一天。我们曾请幼儿以“我和老师在一起”为主题进行绘画,发现幼儿在绘画作品中表现出了与教师的不同关系状态,包括亲密、疏离、矛盾和冲突。

  幼儿与教师的疏离源于教师“不理我”“不提问我”“不和我玩”等,与教师的矛盾和冲突大多由于教师“吼我”“大声骂我们”“给我很难的作业”“让我上很多课”等。这些消极的师幼关系体验及其原因提醒我们,要坚持以正确的态度与幼儿积极互动。

  具体来讲,这需要教师在日常保教工作中长期坚持以尊重、负责、公正的态度与幼儿积极互动,给予幼儿足够的关怀,并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师幼互动的方式要与教师在互动中的态度、互动内容与互动效果良好地结合在一起,才能给幼儿积极的关系体验。亲密的师幼关系需要教师拉近与幼儿的距离,增加对幼儿的了解,但这只是关系建立的开始。

  并且,教师与幼儿的互动不限于共同游戏和非正式个别交流,这些只是师幼互动中的个别情境与方式。亲密的师幼关系需要教师在师幼互动中长期维系与全面维护,更需要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

  如果教师在日常保教工作中没有遵循尊重、公正和关怀原则来对待幼儿,即便教师采用了共同游戏和非正式个别交流的形式,幼儿也难以亲近教师。哪怕教师在师幼互动中的一个不经意的小细节让幼儿受到了伤害、感受到了忽视或不公正,师幼关系都可能被重新定位。

  与幼儿建立亲密的新型师幼关系,需要我们学会在共同游戏中拉近与幼儿的距离、在非正式个别交流中增加对幼儿的了解、用合理的态度与幼儿积极互动,在日积月累的教育互动中增进与幼儿的情感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