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师幼互动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的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开展过程当中,部分幼儿教师在进行师幼互动过程中,其有效性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出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开展中,师幼互动主体部分存在权威的特征,也就是说,教师在师幼互动中往往占据主导地位且表现出高度的权威性,始终掌握着师幼互动的主动权,而幼儿往往处于被动位置,扮演的是依赖和服从的角色。
其次,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创新的互动较少,大多数师幼互动是教师对幼儿行为或语言的直接指导,而缺少对个别幼儿的重点关注,教师主要扮演的是管理和照顾的角色,也缺少对幼儿情感的关注。另外,师幼互动的方式较为单一,互动回合数量较少。
最后,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当中,往往存在互动偏离教育和学习目标的问题,教师更多的是对幼儿行为的指正或直接以命令式语言开展互动,这极大影响了幼儿语言教育的效果。
二、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师幼互动的优化策略
为能够积极落实和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教师基本要求和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整体水平以及提升语言教学质量等相关要求,引发师幼互动,提高师幼互动的质量与效率,实现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教师必须明确师幼互动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并能够通过营造良好互动情境氛围激发互动兴趣、丰富活动内容,从多种途径积极解决当前师幼互动所存在的问题,创建多元载体,丰富互动形式,最大程度上扩展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空间,并引发互动思维,以更加符合幼儿园教育情境和幼儿实际语言能力的方式进行评价手段的优化,从而提高幼儿的互动技能,更好地实现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目标,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
1. 营造情境氛围,激发互动兴趣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所提出的幼儿教育学习理论,互动总是会与特定的社会情境相关联,良好的情境创设和氛围营造能够有效地激发并唤醒幼儿记忆中相关的知识、经验和表象,由此来激发幼儿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并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其融入学习的氛围当中。
例如,创设艺术情境来渲染氛围,实现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互动。艺术渲染情境主要是指运用美术、音乐等艺术形式来营造安静、和谐与优美的情境氛围,使幼儿在这种氛围当中得到熏陶,并积极参与到语言活动当中,与教师实现互动。如大班语言文学活动当中,教师可以创设与主题相关的情境,如《毛毛虫去散步》语言教学活动设计中,教师可以展示自编范画,并让幼儿猜其中的动物,想象动物的心情:“在画中它碰见了谁?在碰见蜗牛时应该怎么打招呼呢?它们又会怎样互相打招呼呢?”让幼儿大胆幻想、积极思考和猜测,鼓励幼儿在情境中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语言教育活动当中,情境的创设可以通过语言描绘,这也是很多幼儿教师所喜欢的一种情境创设方式。
2.丰富活动内容,搭建互动桥梁
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不可总是围绕同一主题或同类型内容来予以设计和开展,幼儿年龄尚小,其注意力无法长期保持集中,这也是从幼儿到儿童时期所具有的共性,要想实现幼儿参与互动兴趣的激发和长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语言教育活动当中,就需要不断进行活动内容的丰富,搭建互动的桥梁。尤其当前教育领域不断强调学生活动的五育并举,且幼儿园教育指南中也明确提出结合幼儿教育五大领域来确保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合理开展。
例如,幼儿园教师可以结合绘本图书阅读来丰富语言活动内容,为幼儿积累更多的语言素材,如运用经典绘本和系列绘本阅读作为素材载体,先让幼儿积累不同的活动内容情境和语言,如经典绘本故事《十二生肖传说》,教师可以让幼儿阅读绘本素材,并复述每一个生肖动物参加竞赛的故事,甚至可以为幼儿设计绘本故事表演剧,让幼儿扮演其中的角色,通过绘本阅读和情景剧来丰富活动内容,提高幼儿参与互动的兴趣与乐趣,以丰富的活动形式和内容来搭建互动的桥梁,促使教师和幼儿之间增强互动,从而获得更好的互动效果。
3.创建多元载体,丰富互动形式
真正的学习是幼儿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由于幼儿阶段其身心发展仍不成熟,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帮助方能够实现对知识的掌握和经验的积累,从而通过主动地探索和学习获得相应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而语言教育活动从本质上来讲是多样化的,从宏观角度来说,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每个地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从微观角度来讲,语言包含了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主要是由文字、词语、语句、语法、段落、篇章构成,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思想意识和情感表达方式。所以,教师要注重创建多元载体,丰富语言教学活动的互动形式,开发幼儿的思维,促进幼儿多思、多想、多说,从而实现主动学习。
例如,教师可以除简单记事的提问之外,还可以选择通过故事前教会幼儿表演的方式开展活动,在听一遍故事内容之后,让幼儿思考并讲出自己所感兴趣的故事角色,然后扮演这一角色,在表演时,让幼儿自然地融入自己的情感和理解,并积极进行故事的创编和续编,幼儿可以不完全依照故事内容来进行角色表演,可以添加任何的台词和动作、情节,如此就能够在丰富互动形式上提高幼儿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
4. 拓展活动空间,引发互动思维
一方面,幼儿园在开展语言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要能够积极拓展幼儿活动的空间,为幼儿参与活动提供充足的内容空间,通过多元化活动形式,提高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话题度,教师也要保持充足的耐心,通过不断的观察,掌握幼儿的心理活动,从而制造互动的话题。另一方面,则要积极拓展语言空间,通过丰富的语言形式描述生动的人物形象,讲话要带有情感,要能够引发幼儿的互动思维,引导幼儿理解不同的知识,并从特定的知识点当中进行生动的讲解,循循善诱,引发幼儿对相关知识的兴趣,锻炼幼儿逻辑性思维和语言缜密性思维。
例如,教师为幼儿营造出一个宏大的故事背景,以大森林为活动空间,讲述大森林里不同小动物的故事,通过创设这样的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幼儿参与语言活动的兴趣,促使幼儿不断地进行联想和想象。如在大森林里的小动物的故事讲述过程中,教师可以这样描述:“在森林里住着很多不同的动物,有狮子、老虎、狐狸、小鸡、小兔、小松鼠,狐狸很坏,喜欢欺负小鸡,老虎很凶,喜欢追赶小兔,但有一天,它们坐在一起共同参与了一个游戏,之后就不再做坏事了,你想知道是什么游戏项目这样神奇吗?”通过生动逼真情境的描述,可以激发幼儿对故事的无限联想,在教师讲述故事的同时,幼儿也会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为师幼互动创造良好的条件,激发幼儿参与互动的兴趣。
5. 优化评价方式,提高互动技能
传统的教学结构主义在学前教育中盛行,幼师将活动组织、互动模式、学习方式都依据教学目标进行设计和安排,幼儿园在评价幼师时,也会将幼儿是否能够达成幼师所预设的活动目标作为评判标准,这使得教师更加注重幼儿在活动结束之后是否掌握预测知识内容,是否达成预设教学目标,对幼儿在语言活动当中是否产生情感体验、获得怎样的技能与经验等方面有所忽略,如此进行活动的开展,必然会产生封闭单一的教学效果,而且也是属于将教学内容强加给幼儿的方式。而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当中,除对教师的评价外,还需要教师评价幼儿,从语言角度来讲,幼儿教师的评价对幼儿无论在思维还是在行为上都会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
为此,教师要优化评价方式,要根据幼儿的实际表现,采取鼓励和表扬以及肯定的评价方式,让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意愿。例如,在进行低年龄段幼儿的语言教学活动中,一些幼儿的理解能力有限,无法直观准确地理解教师对于相关知识的讲解或活动内容的表述,这就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协助和鼓励,对幼儿的表达进行表扬和肯定,从而激发幼儿的潜能,使幼儿敢于互动、愿意互动。同时,在表扬的过程中,教师要予以正确的引导,提高幼儿的互动技能,从而真正实现教师与幼儿双方的互动,发挥出师幼互动的积极作用。
6. 实施讨论交流,培养互动素养
在幼儿园实施互动性语言教育活动过程中,互动教学是在课堂上通过不断地互动来启迪幼儿,促使幼儿实施全面思考,逐步获取有效的学习经验,促使其乐学、善学。而利用老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讨论、幼儿间的相互讨论,不但呈现出以幼儿的学习过程为主,还能够全面激励幼儿在实际讨论中学会怎样倾听他人的想法,学会如何与他人在同一个话题中实施愉快的讨论,同时也强化了幼儿与他人之间有效互动的能力,这些在师幼有效互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互动交流过程中,师幼讨论交流,幼儿之间的交谈互动,对其自身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鉴于幼师是幼儿语言能力得以全面发展的指路人,所以需要全面应用讨论与交流的高效策略,组织幼儿在语言教育讨论学习过程中,要全面激励幼儿敢于发挥自身想象力,让其勇敢表达内心想法与观点。并且应该侧重幼儿语言素养的培养,让幼儿养成安静倾听他人讲话的习惯与连贯性的语言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师幼互动的良好开展和积极优化在幼儿学前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尤其良好的师幼互动可以促使幼儿情感态度的良好发展,需要得到更好的关注和重视,要能够帮助幼儿从多方面获得更加良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