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园地

面对幼儿的“小情绪”,教师应如何构建有效的师幼互动策略?

   

  主体性和主体性教育受到我国教育研究者的关注,个体主体性的建构和发展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日益意识到:交往是幼儿个体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一种重要活动形式,也是儿童获得经验、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面对幼儿的各种突发状况,如何构建有效的师幼互动策略?

  一、师幼互动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1.对儿童自我概念形成的影响

  教师发展有效的人际交流技术对幼儿形成健康的自我概念是必要的。研究表明:幼儿学业成绩的好坏并不取决于他们的社会经济地位,而是取决于他们的社会性技能与自信,而社会性技能与自信则与师幼间的互动密切相关。

  2.对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影响

  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师幼互动的质量之于语言教学,显得尤为重要。研究发现,教师在师幼互动中的教育支持水平能够有效预测儿童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3.对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师幼

  关系在幼儿的人际关系中占据核心地位,教师对幼儿的影响往往超过家长和同伴。研究表明:与教师有情感安全性关系的幼儿对同伴更为友好,更爱交际也更容易为同伴所接受,并且在与同伴交往时很少发生侵犯性行为。

  4.对儿童学校及社会适应的影响

  师幼关系对幼儿社会适应性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支持性的师生关系能培养令人满意的学校适应,而压迫性的师生关系是成功调节的障碍。师幼间开放的交流可以促进幼儿更好地投入学校生活中,而师幼间的冲突则会影响幼儿对学校的投入。

  二、师幼互动的内涵和特征

  1.师幼互动内涵

  师幼互动是指幼儿教师与幼儿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及其动态过程,它贯穿于幼儿生活的各个环节,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教师内在的教育观念、教育能力和外显教育手段、教育行为相结合的综合表现。

  2.师幼互动策略内涵

  师幼互动策略指的是教师在应对具体的师幼关系情境时,为了建构良好的师幼关系,实现促进幼儿发展的根本目的而采取的有效策略或方法。

  3. 师幼互动类型

  从人际互动的形式来看,师幼互动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教师与全班幼儿之间的互动、教师与小组幼儿之间的互动以及教师与个别幼儿之间的互动。

  4. 师幼互动特点

  教育性、互动的交互性和连续性、互动对象的非一一对应性等。

  三、师幼互动存在的问题

  1.重教师的话语权,轻师生平等的对话。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掌握着话语权,表现为教师的话语霸权。教师的话语霸权一方面表现在时间的分配上,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否是“满堂灌”,给不给幼儿发表见解的机会。另一方面表现在幼儿话语权的假性赋予上,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会象征性地向幼儿发问,并引导幼儿按照教师自己预先的设计进行回答,对幼儿的不完整回答、模糊回答及错误回答,教师往往会采取忽视、排除甚至批判的态度。

  2.重知识传授,轻幼儿能力发展及情感交流

  幼儿园老师在上课之前往往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对幼儿进行常规的提醒与要求,认为“不强调常规,孩子就忘了”。

  对于“忘”了常规的幼儿,教师往往会认为他们在乱说话,给予幼儿大声地批判与恐吓。要求班级秩序表面“风平浪静”的教师来不及听一听幼儿的内心话语便将其归类为调皮的孩子,老师用定势的成人的视角及标准去要求儿童,用严格的常规去约束幼儿,妨碍了积极兴趣情感的表达及内在生命力的展现。

  3.重活跃的“中心人”,轻沉默的“边缘人”

  处于师幼互动中“中心人”地位的孩子,他们与老师交流的机会明显多于其他孩子,其发展也比较好。这从某一方面而言对孩子发展是有利的,但老师过多的关注很容易让他觉得自己比同龄人有优势地位,容易使其滋生骄傲心理。

  “边缘”的幼儿是“被”老师“边缘”了的,他们自身是渴望与教师互动的。但是因为被关注的心理需要在长期得不到满足,幼儿就会出现了一种扭曲心理:老师又不叫我回答问题,举了也是白举!可见不是孩子不想跟老师互动,而是老师给予他们的关注太少了。

  四、建构有效的师幼互动策略

  1.教师要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养

  (1)职业理解与认识

  l 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

  l 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l 认同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

  l 具备良好职业道德修养;

  l 具备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

  (2)幼儿保育和教育的态度与行为

  l 保教结合,培育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行为习惯;

  l 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发掘幼儿的兴趣爱好;

  l 重视环境和游戏对幼儿发展作用,创设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氛围;

  l 重视丰富幼儿多方面的直接经验,将探索等实践活动作为幼儿最重要的学习方式;

  l 重视自身日常言行对幼儿发展的影响;重视园、家和社的合作,综合利用各种资源。

  (3)对幼儿的态度与行为

  l 关爱幼儿,重视幼儿身心健康,生命安全;

  l 尊重幼儿人格,维护幼儿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位幼儿,不讽刺、体罚幼儿;

  l 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有益于幼儿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

  l 重视生活对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价值,积极创造条件,让幼儿拥有快乐的幼儿园生活。

  (4)个人修养与行为

  l 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l 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

  l 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

  l 勤于学习,不断进取;

  l 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2. 转变教学观念

  (1)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l 树立幼儿全面发展的教学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树立幼儿全面发展的教学观念,对幼儿的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给予幼儿情感的关怀,激发幼儿内在的生命力量。

  l 树立以“学”定“教”的教学观念。以“学”定“教”不仅要求教师要树立因材施教的观念,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关注幼儿已有的经验和兴趣,教学内容不能低于也不能过高于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水平。

  l 注重幼儿的体验过程。其实,幼儿并不是一个空空如也、等待被注入经过反复筛选过的教育内容的容器,而是一个拥有主动性、会思考的人类社会新成员。他们有着自己的想法、判断和想象、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经验和理解世界的独特方式。在教学互动中,教师要改变幼儿处于被动、受抑制或其主体性受到忽视、实质上被异化为客体的状况,要注重幼儿主体性的发挥和对活动过程的体验。

  (2)树立平等的师幼对话观,重新定位教师角色

  l 树立平等的师幼对话观平等意味着教师要“蹲下来”看儿童,与儿童站在同一平台上,用平视的眼光看待孩子,“悬置”自己的成人之见,走进孩子的世界。幼儿可以质疑教师的“权威”,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倾诉自己的情绪与情感。

  l 重新定位教师角色,做平等中的首席官当幼儿表现积极性时,教师给予及时地鼓励;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通过言语点拨的方式提醒困惑中的幼儿,帮助和引导他们继续进行探究,在此过程中充当幼儿的“脚手架”。

  3. 锤炼教学技能

  良好师幼互动的构建不仅要求教师有正确的教学观念与恰当的角色定位,更需要教师有着过硬的教育教学技能、敏捷的洞察及机敏的教学机制。因为师幼互动是人与人之间动态、时刻充满“偶然性事件”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在互动中锤炼教学技能,把握教学机制变得十分有必要。

  提问是教师促进儿童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其观察达到预期目标的控制手段。教师的提问直接影响到师幼互动的质量。

  (1)有效问题的“5个特性”

  l 层次性要求教师对幼儿的提问需具有一定的条理性,提问要突出教学活动的重点和难点,考虑提问问题的数量。

  l 启发性要求教师的提问要引起幼儿的思考与参与,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满足其好奇心。

  l 开放性要求教师的问题要激发幼儿思维的扩散,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l 情趣性要求问题的内容应富有情趣,让幼儿带着兴趣去思考,在愉快中接受知识。

  l 针对性要求问题要围绕活动目标、内容和主题来设计。

  (3)掌握提问的技巧

  l 首先,教师要掌握各种提问的方式。根据问题类型可以综合运用直问、反问、追问等多种提问方式使得问题不呆板,激发幼儿的兴趣,吸引幼儿参与到互动中。

  l 再次,提问要面向全体不同层次的幼儿。向幼儿提问时,要注意两点:一是面向全体幼儿,即提出问题时要照顾到幼儿整体,尤其关注那些发展相对较慢的幼儿,不要造成“有人表演,有人看”的局面。二是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差异,提问时要心中明白哪些问题适合哪些幼儿,教师的提问不是“随机点名、乱点鸳鸯谱”。

  l 最后,教师要学会适当的等待,有效地回应幼儿。在互动过程中,教师要掌握问与答之间的时间间隔,学会等待。一般而言,简单问题幼儿只需2~3秒时间思考。但对于复杂的问题,教师要延长等待时间,引导幼儿思考。当幼儿充分思考后,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后,教师也要注意对幼儿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