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众多教师对于《3 -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的 “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可谓烂熟于心,运用自如。然而,对于究竟如何切实践行这一理念,却缺乏深入的思索。
一、直接感知
直接感知:即通过运用感官直接感知事物或现象,进而获取知识经验的方法。此方法的独特之处在于并非借助语言、符号来传递知识,而是着重强调幼儿感官的积极参与,因而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且与幼儿认识事物的方式高度契合。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展示实物或直观教具等,通过形象的传递使幼儿获得对事物的表象认知,从而深化认识。同时,学前教育倡导以自然为师,故而可以通过组织参观等活动形式,引领幼儿走进大自然、融入大社会,通过对真实世界的直接观察进行学习。运用此方法主要涵盖以下几种情况:
认识自然界及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让幼儿观察真实的自然界事物和现象,或者利用课件、影音资料等,使幼儿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增强幼儿热爱自然的情感。
对与幼儿生活环境相关的社会信息的认识。可以通过展示相关的直观教具或组织幼儿参观超市、社区、银行等,拓宽幼儿视野,使幼儿在与社会的接触中构建相关经验。
与幼儿个人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经验。可以通过展示图片、图画等激发幼儿
的学习兴趣,提升活动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需要与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有机结合。若仅仅给予幼儿直观事物的刺激而缺乏有效的言语指导,那么活动将会失去其原本的意义。
二、实际操作
实际操作,指的是幼儿亲身参与、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有步骤的操作学习活动。这是一种契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活动形式,是幼儿探索周围世界、探寻知识经验间联系的有效途径,主要包括探究法、练习法、实验法等。
1.探究法
探究法,也称发现法,是指幼儿依据学习情境自主提出问题,并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研究与探索,“发现” 事物的变化及其因果关系和内在联系,构建相应的经验。
探究法的优势在于:能够提升幼儿的智慧,充分发挥幼儿的潜力;能促使幼儿产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增强自信心;能使幼儿学会发现的试探方法,培养幼儿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发明的态度;由于幼儿亲自将知识经验结构化,所以能更好地理解和巩固学习内容,并能更好地加以运用。
其基本学习过程为:从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假设;尝试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交流分享,总结运用。
2.练习法
练习法:是指幼儿通过独立的智力、体力和情感活动,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解决相关问题,或反复多次完成某些动作和行为,以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已有的知识经验,并培养相应的技能技巧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育方法。
运用练习法的基本要求有:让幼儿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精心挑选练习内容,注意练习方式的多样性,避免机械重复;确保练习的难易程度适中;及时检查和评价练习的结果。
03.实验法
实验法:是指幼儿利用一定的实验材料,控制一定的条件,作用于一定的对象,以引起事物或现象的某种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直接获得知识经验的一种方法。
运用实验法的基本要求是:实验前做好充分准备,如制定实验计划、准备好实验材料、控制好安全风险、让幼儿自主分组等;实验中指导幼儿独立进行实验,提醒幼儿认真观察实验过程与结果,注意实验安全,爱护实验材料;实验后进行总结分享,收拾实验材料。
三、亲身体验
亲身体验:是指围绕一定的教育目标,结合幼儿的身心特点和社会生活实际,选择或创造一种情感和认知相互促进的实际或模拟情境,引导幼儿在亲身经历中获得切身感受,形成深刻理解,引发认知和情感的共鸣,进而将活动中的知识经验内化为个体知识经验的教育方法。它包括情境体验法、移情体验法、实践体验法、交流体验法等。
1.情境体验法
情境体验法:是指按照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选择或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幼儿置身其中,直接感受情境的冲击力,诱发和唤醒其情感体验,进而实现自我完善。如实际情境体验、模拟情境体验和想象情境体验等。
不论何种情境体验,均要求情境的创设和选择具有针对性和多样性。除了言语描绘情境、实物演示情境等常用方法,还可以采用音乐渲染情境、图画再现情境、影像再现情境等,并注重对情境体验的交流和总结。
2.移情体验法
移情体验法:是指选择或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幼儿在心理上将自己置于他人的位置,体会、分享他人的情感并产生与之相一致的情感”,领悟他人情感表达的意义,并作出相应行为的教育方法。其最为突出的特征是情绪情感性和间接性。
移情体验是一种心理活动,幼儿以他人的身份去参与体验,体会和分享他人的情感,这一整个过程是在心里完成的,而不是在实际中担任他人的角色。其中的 “他人” 既可以是想象的,也可以是真实的。
3.实践体验法
实践体验法:是幼儿通过参与具体的实践活动形成对社会各方面真实的感受,在感受中自主评价,反思自身先前的认识和行为,进而形成正确的认知和观念的一种方法。其突出的特点是实践性,包含劳动锻炼、社会服务活动、社会考察等。
实施时应注意四点:明确实践目的;拟定实践计划时把握幼儿的体验需求;在有安全保障的前提下进行实践体验活动;及时总结提炼。
4.交流体验法
交流体验法:是一种通过彼此之间的沟通从而获得认识的教育方法。
在形式上,交流体验既可以作为情境体验、实践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这些方法之中,也可以独立存在;在内容上,既包括师幼之间的交流体验,也包括幼幼之间的交流体验。其特征是平等性、互动性、共享性,面对面或虚拟交流体验均可。
运用时应明确交流的目的性,激发幼儿的自主性,营造一种平等交流的氛围,坚持对立统一和因材施教的交流原则。
以上分析的几种体验教育法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也就是说同一个教育活动往往包含多种体验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