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下载专区

小班幼儿入园六大难题

   一、入园哭闹

  入园环节是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开始。在入园环节,不同气质类型、教养方式的幼儿的表现差异非常大。有的幼儿大哭大闹,有的幼儿默默流泪,有的幼儿非常黏人,有的幼儿则谁也不理,分离焦虑非常严重。特别是大哭大闹的幼儿,很容易影响情绪不稳定的幼儿一起哭闹。

  怎么办?

  1、幼儿入园时,教师应及时送上甜甜的问候,亲一亲、抱一抱,鼓励幼儿和老师打招呼、和家长说再见。教师和蔼的表情、亲切的话语、温柔的动作会安抚幼儿,也会影响幼儿的情绪。

  2、在这个时段,富有情境性的点到游戏——比如,利用互动墙饰上的点到栏目,引导幼儿用夹夹子、插小花、放棒棒糖等形式来表示“今天我来了”,可以很好地转移幼儿的注意力,让他们玩在其中、乐在其中。

  3、以户外为主选择多变的活动场地,每天带给幼儿新鲜的入园体验。在户外接待幼儿时,教师可以选择小滑梯、沙池、平衡木、小型攀爬区等适合小班幼儿活动、相对封闭的场地,带着他们玩爬小山、挖沙子、找宝贝等游戏。这些游戏可以很快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转移他们的分离焦虑情绪。

  4、对于哭闹厉害的幼儿,可让配班教师单独带领这部分幼儿,让他们与情绪稳定的幼儿保持一定的距离,比如,到其他房间进行安抚或者到户外走走转转,逐步消除其焦虑情绪。

  5、在单独带领他们活动时,教师可以用变个小食品、找个小玩具、滑滑梯、玩魔术等方式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分解其焦虑情绪,培养他们和教师的依恋情感。

  二、吃饭难

  大多数幼儿在进餐时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不习惯吃幼儿园的饭菜;心里焦虑,不愿意吃饭;自己进餐有困难;没有良好的进餐习惯,等等。解决进餐中出现的问题、让幼儿吃饱吃好,才能保持充足的体力参与活动。因此,进餐环节的组织与指导既考验教师的爱心与耐心,又考验教师的教育智慧。

  怎么办?

  1、幼儿进餐时,教师可以根据进餐情况将他们平均分成三组,把进餐有困难的幼儿也均匀地分在每一组。这样在进餐过程中,每个教师可重点针对一组幼儿专门进行指导,保证每个幼儿都不被遗漏。

  2、在进餐环节,幼儿的表现差异很大,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有侧重地进行指导。

  自己进餐的幼儿。这部分幼儿自理能力较强,情绪稳定,能独立进餐。教师要关注他们的进餐量,鼓励他们不挑食,把自己盘中的饭菜吃干净,并及时表扬固化他们的良好行为。教师还可以以他们为榜样,鼓励组内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比如,可以说:“睿睿的小牙齿像小老虎的牙齿一样,嚼菜、嚼馒头很有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他幼儿会模仿、赶超他们。

  不会自己动手吃饭的幼儿。这部分幼儿在家中进餐时家长包办太多,以喂饭为主,所以在幼儿园进餐时,有的幼儿是教师喂饭他们就吃,不喂就看着饭菜发愣;有的幼儿想自己吃饭,可是小手却不听使唤。对于这些幼儿,教师可适当喂一喂,最主要的是手把手地教给他们正确吃饭的方法,并鼓励他们自己尝试。同时,要做好家长工作,请家长在家中多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吃饭,不要包办代替。

  平时哭,但是吃饭时不哭的幼儿。这部分幼儿对吃饭来者不拒,但是吃完饭还会继续哭。对于这些幼儿,教师首先要用香喷喷的饭菜吸引他们,先让他们吃饱吃好。吃完饭后,要及时跟进表扬,如:“宝贝吃饭吃得真干净,小朋友要向他学习哦!”“你吃饭时真像小老虎,小老虎可不哭啊!”

  哭闹着不吃饭的幼儿。这类幼儿比较少,但是最需要教师的呵护与引导。教师首先要投其所好,想办法哄他们吃饭。比如,换个环境,让幼儿到娃娃家或者小厨房吃饭;给幼儿讲故事,故事里的小熊吃一口,幼儿也吃一口;答应幼儿吃完饭和他一起玩喜欢的玩具,等等。如果幼儿实在不愿意吃饭,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些准备好的面包、蛋糕等食品,以保证他们基本的体力需要,这些食品幼儿一般不会拒绝。

  三、不爱喝水

  很多小班幼儿不知道口渴了要喝水,需要在成人的提醒和督促下喝水;有的幼儿喜欢喝甜味的饮料,对不带甜味的白开水不感兴趣,有的甚至拒绝喝白开水;有的幼儿用杯子喝水时边喝边洒;有的幼儿甚至要用奶瓶、吸管才能喝水。

  怎么办?

  1、教师可以创设温馨的“饮水吧”——由保温桶、白开水、口杯橱和消毒柜组成。入园初期,很多幼儿还不能独立接水,保育老师可以提前在口杯里接好水,放在口杯橱里,方便幼儿及时喝到温度适宜的水。

  2、分散喝水的时间,随时引导幼儿喝水。这段时期,教师可以不必拘泥于相对固定的喝水时间,发现幼儿口渴就及时引导幼儿喝水。对于不愿意喝水的幼儿,可以让他们一次少喝一点儿,并适当增加喝水的次数。

  3、经常变换新颖的形式,鼓励幼儿喝足量的水。在组织幼儿喝水时,多变的形式、有趣的情境能激发他们喝水的愿望。

  比如,大家一起干杯,咕咚咕咚都喝光;谁把杯子里的水喝光了,谁就能在“喝水记录板”上为自己的小鱼插上一个小水珠等。

  四、自己上厕所

  小班新生来说,如厕是一个比较困难的生活环节。一方面,由于自理能力还不够强,部分幼儿还不能很顺畅地自己脱、提裤子;另一方面,幼儿和教师还没有建立起紧密的情感依恋,很多幼儿有便意时不敢告诉老师,或是不知如何表达。而对于如厕的畏难情绪会加重幼儿的分离焦虑。

  怎么办?

  1、根据幼儿的情况,及时提醒幼儿如厕。教师在组织活动时,除了根据作息时间安排组织幼儿如厕外,还要注意根据不同幼儿的情况,随时提醒他们如厕。这需要教师善于观察,读懂幼儿想要如厕的信号,比如,皱眉头、涨红脸、夹腿、转圈圈或是喊疼、突然大哭等。发现这些情况后,教师要细心询问,尽快带幼儿如厕。

  2、分解难点,鼓励幼儿自己如厕。对于一些家长平时包办过多的幼儿来说,如厕时自己动手脱、提裤子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对于这部分幼儿,教师要了解他们的困难在哪里,并将难点分解,手把手地教给幼儿怎样去做。

  比如,第一天,帮幼儿提上裤子;第二天,帮他提到腰部以上,引导他自己拽一拽,鼓励他的进步;第三天,提醒他自己提裤子并及时表扬。这样的引导能让幼儿感到自己很能干,有成功的喜悦感并乐于自己尝试,焦虑情绪随之也会减轻。

  3、用和颜悦色化解幼儿的紧张心理。新入园的幼儿由于情绪紧张、不会很好地照顾自己,在幼儿园尿裤子、拉裤子的情况时有发生。对于这种情况,教师首先要和颜悦色地安慰幼儿,然后尽快帮助他们清理干净,换上干净的衣服,并告诉他们,以后记得告诉老师,就不会尿裤子、拉裤子了。教师和颜悦色的帮助和宽慰有利于化解幼儿的紧张心理,缓解他们的焦虑情绪。

  五、午睡难

  很多幼儿在家午睡时,都是家长陪着睡,有的还要家长抱着睡,或者家长扛在肩膀上边走边拍才能睡着。因此没有老师的陪伴、抚慰,这些幼儿是难以入睡的。再加上在幼儿园午睡的房间、小床都发生了变化。成人都有“择床”的问题,幼儿也不例外。他们会在幼儿园的小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甚至哭闹。

  怎么办?

  1、在幼儿午睡前,保育老师要提前布置好寝室的环境,拉好窗帘,营造出安静、温馨的睡眠环境。

  2、教师可以请家长从家中带一个陪伴物放在幼儿的小床上,如幼儿最喜欢的毛绒玩具、经常使用的小枕巾、小盖被或其他幼儿睡眠时经常抱着的物品。这些物品带有家的气息,为幼儿所熟悉和依恋,能够让他们感到安全。有了依恋物的陪伴,幼儿就比较容易接受上床午睡了。

  3、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激发幼儿对午睡的向往之情。

  教师可以利用谈话活动和随机的聊天,用向往的语气和幼儿一起说说午睡的话题。通过语言描述和情感激励,让幼儿渴望到小床上睡一觉。比如,告诉幼儿:“你的小床在等你呢!”“还记得你的小床上有什么吗?今天你要在小床上枕着自己的小枕头、盖着自己的小被子睡觉了!哇,小床见到你一定很开心!”

  教师还可以通过一日活动的梳理,帮助幼儿在“午睡”和“爸爸妈妈来接”之间建立起联系,让幼儿产生快乐的联想,从心理上接受在幼儿园午睡。比如,告诉幼儿:“你知道吗?小床还会变魔术呢,它最喜欢爱睡觉的小朋友了,只要你在小床上睡一觉,等你醒来吃完点心,它就会把爸爸妈妈变出来,接你回家了。”

  还可以在午睡前带领幼儿去看看大班幼儿脱衣上床、安静午睡的场景,或引导幼儿一起观看提前录好的大班哥哥姐姐午睡的录像,然后引导幼儿说一说“哥哥姐姐午睡前做了什么”“哥哥姐姐午睡时是怎么睡觉的”等。同时,引导他们观察录像中哥哥姐姐午睡时幸福甜蜜的表情。

  4、睡前故事和音乐。幼儿都喜欢听故事,温馨的睡前故事在午睡环节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安抚幼儿的情绪,让幼儿沉浸在故事之中,忘记焦虑情绪。此外,教师还可以播放一些轻柔、舒缓的睡前音乐,如《摇篮曲》等,让幼儿在音乐的陪伴下走进寝室,放松心情,慢慢入睡。

  5、午睡小精灵的礼物。在幼儿睡着之后,教师悄悄地将准备好的礼物(如小贴画,折好的小纸鹤等)放在幼儿的枕头下面。

  在幼儿睡醒之后,用惊喜的语气告诉他们:“刚才你们睡觉的时候,午睡小精灵来了。看到小朋友们都在甜甜地睡觉,午睡小精灵可高兴了,于是悄悄地在你们的枕头底下放了礼物呢。快来找找看,是什么好东西?”教师要注意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得到了什么宝贝以及为什么会得到宝贝,引导他们感受好好午睡带来的惊喜,并鼓励幼儿:“明天,你们好好睡觉,午睡小精灵还会来看你们的。”

  这个活动可以持续一段时间,然后逐渐将间隔变长,对幼儿的鼓励也要逐渐从物质奖励变成精神奖励,比如,对幼儿说:“午睡小精灵说这次的奖励是‘抱一抱’,让老师替她把这个奖励送给你们。”

  6、对于睡觉时会哭闹着找妈妈,或大喊大叫怎么都不肯进寝室睡觉的幼儿,可以这样做:

  院子里走一走。带领这些幼儿在室外的时候,可以先让他们玩一些喜欢的玩具,用玩耍转移焦虑情绪。然后,引导他们转向一些安静的活动,让其情绪逐渐平静下来,再有意识地引导他们感受其他小朋友睡觉带来的变化。可以引导他们听一听,问问他们:“幼儿园现在怎么这么安静呀?是不是小朋友都睡着了?”也可以带他们悄悄地去看看大班哥哥姐姐或是班上的其他小朋友是怎么睡觉的,告诉他们睡觉起来爸爸妈妈就会来接他们回家。

  肩膀上靠一靠。当发现幼儿有困意的时候,可以让他在老师的肩膀上靠一靠,轻轻地拍一拍,用温柔的话语对他说:“宝贝困了吧,闭上眼睛休息一会儿吧!我们过会儿再来玩。”

  小床上躺一躺。当幼儿睡着了或是睡意蒙眬的时候,可以抱着他们回到寝室,轻轻地放下拍一拍,慢慢地让其入睡。当幼儿对午睡不再抗拒时,教师可以提出建议:“要不,我们先上小床上躺一会儿,等小朋友们都睡着了,老师再带你出去玩。”这时,只要幼儿没有哭闹,就尽可能地让他躺在小床上,拍拍他,安抚他,让他逐渐适应在小床上睡觉。

  六、不会洗手

  刚入园的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较差,还没有养成良好的盥洗习惯,普遍存在对成人依赖性强的现象。

  怎么办?

  1、教师要从幼儿感兴趣的动作切入,将洗手环节的内容分解成若干个点状活动,用充满童趣的语言和细致入微的动作指导幼儿参与。

  比如,幼儿喜欢玩小香皂,教师就可以组织他们玩“搓泡泡”“我的小手香又香”等富有色彩、味道的情境性活动,指导幼儿洗干净小手。这样的组织方式既让幼儿乐于参与,又易于掌握,可减少他们因为掌握不好动作而产生的焦虑情绪。

  2、形式多样的指导方式,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习得方法。幼儿盥洗方法的习得既来自教师在具体情境中的指导,也来自游戏的模仿。幼儿喜欢日常生活模仿练习,教师可以利用集体游戏时间和幼儿一起玩“挽袖口”“打香皂”“甩干小手”“擦擦手”等游戏,通过琅琅上口的儿歌说唱和富有情趣的动作练习,帮助幼儿感受洗手的好玩,逐渐掌握动作要领。

 

点击下载:小班幼儿入园六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