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家长和教师的心目中,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叮嘱:“你要听话,知道吗?”“你真乖!”我们很习惯于下“定义”———不听话的孩子叫做顽童,听话的孩子就是乖孩子。
我们培养了很多听话的孩子,但是孩子太听话却不一定是优点。
一、太听话的孩子,精神生命易被扼杀
案例:
阿伟快大学毕业了,他翻开自己的相册,和父母一起回忆自己22年来的生活。父母很高兴,看着儿子在自己的安排下,读最好的幼儿园、最好的小学……阿伟在父母的严格教导下,总是听话孝顺,从来没有让父母失望,终于毕业了,父母还给儿子找了一份这么好的工作。所以,阿伟的父母一边看相片,一边感到十分满足欣慰;而阿伟却一夜没睡,第二天就自杀了。
阿伟的经历令人不禁惋惜:一个青年,有着如此顺利的一生和如此光明的前途,为什么要早早结束自己的生命呢?因为,当他翻开那一页页相册,回忆起22年来的经历,他觉得他从来没有为自己做出过选择,从来没有为自己活过,他的生活一直都是由父母控制着,一直都是“被选择”着,他由此郁闷。
存在主义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选择,人生就是由人一个个的选择来组成的。没有了选择,就没有了生命的意义。这就像下棋,要自己下才觉得有意思;但如果这个时候,看棋的人指手画脚,甚至推开了你,直接帮你下这盘棋,你会有什么感觉呢?即使每一盘棋都大获全胜,你会由衷地感到高兴吗?你会觉得这个成功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吗?人生也是一样,孩子的人生应该由孩子自己去选择。如果父母过多地参与,即使他们的本意是为了孩子好,也会破坏孩子自己的生活。摧毁孩子活着的真实感觉,孩子会觉得自己的生活尤其没有意义,当他脆弱的时候,甚至会选择极端的方式来结束这样的生活。
二、太听话的孩子,缺乏自信
我们有时能看见这样的孩子:很听话,很乖,但是十分胆怯,缺乏自信。一个事事服从家长意志的孩子,即使他付出了很多努力,取得了不少成绩,但那些努力和成绩毕竟是父母的意志。一个跟随别人意志生活的人,他找不到自己,同时,他也缺乏足够的自信。
初生的婴儿很脆弱,能力也有限,但随着年龄的增大,他慢慢学会了爬,学会了站。有一天,他学会了走,后来他跌跌撞撞地学会了骑车,呛了几口水之后学会了游泳……孩子的这些成长历程,在成人看来好像都微不足道,那是因为成人都经历过这些阶段了;对孩子来说,这每一次的“学会”,带给孩子的是成长的喜悦,是生活的自信,他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哦!原来我也是能做这件事的!”孩子就是在一次次的尝试中体验成功与失败,失败的经历会让他吸取教训,成功的体验会让他增强自信。而一个太听话的孩子,总是顺从父母的意志,全部事情由父母包办,他亲自尝试做事的机会就少,相应地,他体验成功和失败的机会也就少了很多。纵使他生活一帆风顺,纵使他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他内心明白,这些都是父母意志的结果,是父母的努力,不是他自己的。他的心里面会埋着深深的自卑。这样的自卑令他对以后的生活感到不安和彷徨。
三、太听话的孩子,缺乏创造力
创造性人格的其中两个特征是高探索性和高独创性。高探索性指拥有强烈的好奇心,表现为喜欢探索未知世界,喜欢冒险。高独创性,即倾向于采取与众不同的观点和言行,表现为喜欢追求新颖和独特,不愿雷同。而一个孩子太听话,总是服从别人的指令,在生活中就难以拥有自己,他身边会充满着不同人的声音。无形中,他的生活竖起了一面面的墙。他往左走,那是别人的要求;他往右跑,那是别人的指令。因此,孩子对自己周围的一切难以有一种敏锐的发现和感受,这样就很难对周围的世界有一种强烈的好奇,从而去探索。同时,太听话的孩子多数缺乏自信,喜欢躲在别人的羽翼下,这样就更别说去冒险了。而一个总是跟随别人脚步的孩子,他很少会有自己的观点。很多时候,哪个观点支持的人多,他就会站在哪边。因为站在人群中,他才感到安全可靠,这样就更别说有与众不同的观点和言行了。
四、太听话的孩子,缺乏独立精神
我们的教育一向强调孩子的听话,在家听从父母,在学校听从老师。但是,
我们也不难发现,我们教育培养了很多的“啃老族”(老养小)。根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的调查,出现“啃老族”的家庭有65%以上,而基本靠父母供养的成年人居然高达30%。
蒙台梭利说过,独立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天然走向独立。但很多家长却抱怨,为何我的孩子就没有独立这个天性呢?不是没有,而是被限制,甚至是被扼杀了。孩子出生的时候,世界与自己是混沌一片的,在他的世界里没有我与它的分别,整个世界就是围着自己转的。当孩子2岁左右,他们会经历自我意识的敏感期。他们喜欢说“不”,遇到什么事情,总喜欢把“不”放在嘴上。其实,他可能并没有否定的意思,他只是表面上违背成人的意愿,感受说“不”的自我力量。逐渐地,他发现自己是独立的,原来自己和外面的世界是有区别的,这时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成长。
其实,太听话的孩子大多是后天的环境造成的,父母的教育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父母要求孩子要听话,不允许孩子说“不”,要他们依照父母的志愿来生活。这对于孩子来说,他和父母还是紧紧地抱在一起的,孩子和他的外在世界并没有分离,依然是混沌一片,开始萌芽的独立人格被扭曲了。
青春期是另外一个自我快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孩子会出现所谓的“逆反心理”。尽管某些行为在我们成人看来是危险的,但他们会尽可能尝试一切新鲜的事物,探索着各种事物的底线。如跟以往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父母不同的价值观等等,努力摆脱父母的束缚,仿佛他们要大声向这个世界宣布:“我,就是我!”这个时候是人走向独立最快的时候,也是探索自我角色的阶段,每个人都需要走过这个时期,他的独立人格才能充分发展。但青春期的孩子通常会令父母焦虑不安,对于不少家长来说,除了他们一些危险行为外,更多的是,父母感觉到孩子与自己的分离,孩子开始违抗自己的意志,父母感到前所未有的焦虑和不安。这个时候,不少家长的眼睛会将孩子盯得更紧,孩子越叛逆,自己就管得越严,依然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来生活。
在孩子的未成年阶段,孩子和父母争,通常是父母胜出的。于是,青春期的孩子依然像儿童时一样,在学校里,严格按照老师的意志学习;在家里,严格按照父母的意志生活。而很多成年人,在他们自我意识发展的敏感期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于是,从外表看上去,他们是长大了,但他们的心理还没有“断奶”,缺乏独立的品质,因而也就出现了不少所谓的“啃老族”。
五、太听话的孩子,一旦逆反更强烈
一贯顺从的孩子,如果遇到挫折会突然转变,变得不可思议的执拗。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可谓不胜枚举。小红学习成绩一直不错,每次能达到家
长预设的考试分数。随之家长的要求也水涨船高,终于有一次小红败下阵来。为此,她受到家长最为严厉的斥责。谁知,小红从此“撂担子”了,学习上再也不努力了,无论家长如何劝说或如何批评都无济于事。
不少家长的控制欲过大,而孩子处于一种弱势的地位,如果明显地反抗,不听从父母的意思,那么就会受到惩罚,甚至是更严厉的控制。乖孩子一般不敢表达自己的愤怒和恐惧,那么这些情绪就会被压抑到潜意识中去,潜意识就会通过一些行为来表达。所以,有些孩子的行为看上去是无心的,但却大大地激怒了父母,或者使父母很焦虑,这就是潜意识的抗争。还有,一些乖孩子经常丢三落四,要父母在后面跟着收拾。有些乖孩子经常“不长耳朵”,忘记家长的教导,都可以认为是潜意识的反抗。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们的内心要向父母传达这样一个信息:我可以逃脱你的控制,我还是可以为我自己活的。但很可惜的是,很多时候父母要孩子走的那条路是对孩子有利的,而孩子却不知不觉地向着相反的方向走,孩子在反抗父母的同时也损害了自己。
总之,孩子太听话不一定是优点,每一个孩子都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的。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需要,相信孩子,给予孩子更多的自我空间,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点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