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和老师在日常打交道、沟通过程中方法和分寸感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做到以下9点就可以赢得老师的尊重和欣赏。
一、关注孩子生活习惯的家长
很多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往往忽视了孩子的生活能力。但其实,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的责任感、自律能力等。
试想一个课桌与书包都整理不好的孩子,学习习惯多半也不好,考试更是丢三落四,这往往是家长忽视孩子生活习惯养成的后果。
二、倡导孩子遵守规则的家长
有些家长对幼儿园出台的规章制度,比如不给孩子带零食、不给孩子佩戴贵重首饰等,都持质疑态度。这会给老师的管理造成很大困扰,家长的纵容,会使孩子特别任性。
家长倡导孩子遵守规则,一方面减轻了老师的管理难度和压力,同时这也是对孩子责任感、集体荣誉感的一种培养,这样的家长才是真的对孩子负责。
三、把公平准则放在心头的家长
当孩子犯错或落后时,总有些家长希望私下解决,这样的做法是给老师出难题,教育有公平的准则,老师应该一视同仁对待幼儿。
在对待孩子的教育上,不仅老师要公平,家长也应该心中有“公平”的教育理念,当孩子在幼儿园出问题的时候,能够公平客观地进行判断,并配合幼儿园对孩子进行教育。
四、与老师亲密有间的家长
有个别家长经常私信老师,和老师套套近乎,这些做法的目的就一个,就是希望老师能对他家孩子另眼相看,能给予孩子额外的机会。
一般有处事原则的老师对这样“热情过度”的家长是避之不及的,真正良性
的家园关系应该是双方地位平等、互相理解、相互支持,共同为孩子的成长营
造良好的环境。
五、维护老师权威的家长
有的家长会在孩子面前非议老师,就算是这些家长的学术水平的确比老师高,这也不能成为在孩子面前质疑老师权威的理由。在孩子面前要尽量保护老师的权威,至于发现的问题可以私下找老师交流。
家长质疑老师权威的后果是:孩子在情感上对老师有一种疏离与不屑态度,师生间的融洽就消失了。而老师对孩子的引领与教育,正是基于这种情感上的融洽,才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六、教育孩子有服务意识的家长
不管孩子未来从事任何行业,说到底都需要有为他人着想的服务精神,特别自私的孩子是交不到朋友的,也是在事业上走不远的。
真正为孩子着想的家长,在孩子上学阶段就会教育孩子为班级服务,为班级管理出一份力,这看似耽误了一点学习的时间,但是孩子从中得到的收获将受益终生。
七、与老师经常沟通的家长
其实,老师非常希望了解孩子们回家后对幼儿园的印象、对老师讲课的印象,这样便于他更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
家长跟老师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家长的很多建设性意见也会更容易被老师采纳,这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情。
八、永不践踏孩子自尊的家长
有的家长,只要老师把他请到幼儿园来谈孩子的问题,他就当着老师的面,辱骂或殴打孩子,或者对孩子冷嘲热讽,这让老师非常下不来台。家长这种简单粗暴的宣泄,践踏了孩子宝贵的自尊心,也容易让家校关系骤然跌入冰点。
懂得尊重孩子的家长,也会得到老师的尊重。
九、经常反省自我的家长
孩子只要有不足,有些家长就来质疑老师:“我们把孩子交给幼儿园了,你们是怎么教的?”,老师对此非常委屈,因为对孩子成长有影响的不只是幼儿园,家庭、社会都有影响。
当孩子出现问题,家长第一时间反省自身,也许更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们看过了老师喜欢的家长类型,家长和老师沟通时,要避免哪些“雷区”。
一、甩手掌柜型
许多家长都对老师说过这句话,“孩子就交给您了,您看着管吧”,或许还觉得这样很尊重老师,但是老师却不一定接受。老师无法顾及每一个孩子,这句话看似客套,其实也有推卸责任之嫌。
二、打探消息型
现在网络极其发达,教育教学工作更加透明,家长群中各种消息很多,家长们的疑问也一个接着一个。如果看到某个名册或者名单里没有自己的孩子,家长就急忙找老师要说法。即便想和老师沟通,也要讲究策略,不能太莽撞行事。
三、不回复信息型
这一类家长很少关注班级群信息,无论老师发什么信息,都需要老师单独打电话提醒。你说他没有看手机吧,前一秒还看到他在发朋友圈。
四、敏感“玻璃心”型
老师和他沟通孩子的问题时,他心里会犯嘀咕,怀疑老师针对自己家孩子。
这样的家长常常觉得自己的孩子在家一切都好,为什么到了幼儿园会出现老师说的种种问题呢?
他们总是怀疑老师没有把孩子教好,很少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问题,更不愿意面对孩子身上的问题。
五、爱投诉型
有些家长不问原因,或者只听孩子的一面之词,也不与老师沟通就直接向相关部门投诉。这类家长的“投诉”往往不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常常以发泄情绪为主。
点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