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园登记和家访记录的漏洞
时间:2018-09-11
来源:Yojo幼儿园联盟
作者:王方
点击:次
一天下午,各班都在准备晚餐,忽然从小班传来一阵嘈杂声,当赶到时,看到小(2)班童童嘴唇发紫躺在地板上,保健医生一边给童童掐人中,一边喊着“童童!童童!”可童童一点儿反应都没有,测了孩子的体温,发现达37.9℃。是癫痫?还是高热惊厥?
班上教师说,下午户外活动时童童还很开心,没发现任何异常,他进活动室还自己换了鞋,可洗完手大家都坐在桌边,教师帮忙发菜时,发现童童垂下了头,虽没有明显的抽搐现象,但怎么喊都没反应了。教师担忧地说:“从没听说过这孩子有什么病啊!”我们不敢大意,在保健医生采取急救措施的同时,拨通了120急救电话,并立刻通知了家长。
孩子在急救之下情况稳定下来,家长赶到幼儿园时正好急救车到了,我同家长、班长、保健医生一同陪孩子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虽然孩子转危为安,但我们仍心有余悸。
回园后,拿出以往的记录,发现童童家长并不曾提到过孩子的高热惊厥史,小(2)班三位教师也都肯定地说家长从未告知这一情况。我们询问家长,家长说是自己疏忽了。
分析
虽然家长有疏忽,但我们也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作了一些调查和访问,发现我们的入园登记和家访记录存在漏洞:
1、入园登记表中“健康史、过敏史等需要说明的情况”一栏,由于表述粗略,一些不太细心的家长容易忽略;
2、家访记录表中“家长建议与希望”一栏请家长列出“孩子需要教师特别关注的方面”,但小班新生家长多关注吃饭、睡觉、大小便等生活照料方面,很少考虑到疾病因素,而且家长可能顾忌有疾病史的孩子会遭幼儿园拒绝。单说两张表格中粗线条的表述,的确可能导致家长漏填一些重要信息从而埋下安全隐患。
应对策略
有鉴于此,我们立即着手做了三方面的工作:
(1)约谈童童的家长,向家长介绍我们做好入园登记、家访记录的目的,让家长了解到幼儿园不会因为孩子的疾病史而歧视孩子,反而会给予更好的照顾。同时,我们检讨了表格设计的不周,表明了我们的心情,重申了我们的责任。并做出了下一步计划,请家长配合每天早晚对童童体温进行监测记录。家长很感动,主动提出:以后孩子若出现感冒发烧等症状,会及时告知教师。如果教师发现孩子有不适症状,立刻电话通知家长将孩子接回家。班级教师也表示:以后一定加强对童童的观察和照顾,一旦发现孩子发烧、精神不振,立即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2)对两份表格做了修改。将入园登记表中“健康史、过敏史”一栏的表述改为“孩子是否息过以下疾病:哮喘、癫痫、心脏病、热惊厥、结核、水痘、麻疹、腥红热、腮腺炎、肝炎以及精神类病史、其他疾病、食物过敏、药物过敏等,”请家长对照检查,患过的打“√”,其它疾病及过敏情况须详细说明,并确认签字。在家访记录表上,列出了教师家访时必须了解的孩子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生活习惯、疾病史等方面的内容,要求教师认真记录并请家长签字。同时,在“孩子需要教师特别关注的方面”一项中,增加了“包括过敏食物、过敏药物、哮喘、癫痫、高热惊厥等疾病史以及在生活、教育等方面须关注的情况”的文字说明,提醒教师和家长需就这一方面内容进行沟通。
(3)召开全园教工大会,要求大家把好入园登记关、新生家访关、日常观察关,并请保健医生作了全园急救常识培训。
此外,我们决定利用家长学校、家长会的机会,以案例的形式对全体新生家长进行宣传,让家长了解如实填写幼儿健康史、过敏史等情况的重要性,打消家长的顾虑,以便教师及时掌握有关幼儿的真实、准确的信息,因人而异地给予具体的观察和照料。
安全无小事,处处须留意。我体会到:只有从粗线条管理走向精细化管理,才能真正让“安全”意识扎根于教师和家长心中。只有学会换位思考,才能推动家园的相互理解、支持、配合,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