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好奇心强,对所有的未知事物都渴望一探究竟,特别是在小时候更喜欢用自己的嘴巴去探索世界,无论见到什么东西总喜欢往嘴里塞。但这个阶段往往是“危机四伏”,一旦误食不安全的东西容易威胁孩子的身体健康。甚至有些严重的情况下,如果抢救不及时,可能会危及生命。
今天,我们邀请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谭利平教授为大家讲讲儿童发生误食应如何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
6个月-5岁,是小儿误食异物高危年龄
小儿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又没有辨识异物能力。误食异物的年龄集中在6个月一5岁,在这一年龄阶段孩子有较强的自主活动能力,但又不能很好地辨别异物和食物,生理上又处于口欲期,能接触到的,能放入口中的,均有可能误食。
儿童误食异物各种各样,其中最常见的三种类型为生活用品、药品和毒物。硬币是误食生活用品中最常见,其次为洁净剂、消毒液、驱蚊液、水银,电池,螺帽、笔帽等。需家长朋友们特别注意的是,电池类腐蚀性异物、尖锐的异物可能会引起消化道损伤穿孔等严重的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误服的药品主要为心血管类、精神类药品、感冒类药品、高锰酸钾、抗生素等。百草枯和有机磷农药是最常见毒性物品,其他的误食毒物包括老鼠药、蟑螂药等。
儿童误食快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一旦发现孩子误食异物,尽早就地施救。
对年龄较大的儿童可以使用催吐的方式,然后及时送往医院救治。
有毒的异物及药物,洗胃是最基本、最有效的处理,应尽早送往就近医院。
锐性异物、腐蚀性异物、较大的不规则异物不能通过食管及幽门、回盲部,需尽早在胃镜下取出异物。
圆形规则异物、塑料制品、维生素类药品等多能自行排出,一般不会引起严重的消化道症状,家属可观察患儿大便,注意异物排出情况。
家长如何帮助儿童催吐
1.可以让孩子喝大量的水,也可以在水里加比较酸的物质,如:柠檬类,均能起到催吐的作用;
2.家长坐下,将孩子放到膝盖上,用膝盖顶住孩子的胃,由孩子的下腹向上推。比较小的孩子不能过分压胃,可以头微微朝下倒立,拍背。如果孩子仍然不能吐出来,可以用中指和食指伸进孩子的嘴中,按压舌根,适当刺激扁桃体,孩子会发生机体反射,犯呕,吐出异物。一般不主张服用通便药物,剧烈肠蠕动可能引起肠套叠或促进肠梗阻,诱发肠穿孔。
如果异物进入气道出现呼吸困难,可采用海姆里克法急救。
针对1岁以下的孩子:
家长采用坐位,将孩子放在膝盖上,孩子脸向下,头略低于胸部,头部靠在家长前臂上,家长手托住孩子头部和下颌,前臂靠在膝盖或大腿上支撑孩子,手掌根部在孩子的肩胛骨之间用力拍打最多5次,尝试清除异物(示意图A)。
在进行5次拍背后,将您的空手放在孩子背部,并用一只手掌托住孩子脸和下颌,另一只手托住孩子的枕部,同时将孩子翻转过来,使他的脸朝上,保持孩子头部低于躯干,在胸部中央的胸骨下半部,给5次快速往下的胸部快速冲击,速度为每秒1次,重复最多5次拍背和最多5次胸部快速冲击的流程,直到异物清除或孩子没有反应(示意图B)。
若孩子没有反应,您应该停止拍背,从胸外按压开始做心肺复苏。
针对1岁以上儿童:
家长跪在孩子身后,双手从腋下环抱孩子,左手拇指弯曲,其余四指握住拇指成拳,拇指掌关节顶在孩子剑突下,右手包裹住左拳,快速向内上方收紧双臂,产生瞬时冲击力
一次操作后,若异物没有被冲出,家长要立刻放松手臂,并重复以上动作,直到异物被排出。
生活中应如何预防儿童误食发生
首先,需加强防范意识,强化父母和监护人的责任心,认真照看儿童,促使儿童在固定的地方中玩耍,而不是单独随意行动,要做到放手不放眼,规避意外的发生。误食的物品从最常见的硬币、洗剂用品、各种消毒液、驱蚊液、各种药品到罕见的鼠毛、汽油、香灰等,五花八门、千奇百怪。因此,平时要尽可能早地告知孩子不能乱拿、乱吃东西。平时喂孩子吃药时,不要骗他们说是糖果;否则,可能导致儿童真的把药物当糖果,从而发生误食。另外,幼儿模仿力强,最容易模仿大人的动作,家长应避免在幼儿面前吃药。
其次,加强安全管理,提高家庭成员对有毒、有害物质的认识,妥善管理家里的药品、消毒剂等;给孩子喂药时,看好剂型和用量。对于刀具、热水瓶、打火机等不能随意摆放,电源的开关尤其是插座不能让儿童随意触碰。另外,需要督促家长做好具有毒副作用药物的妥善存放,要让家长意识到部分药物对于儿童的危害性,杜绝儿童随意拿取。
特别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农药毒性强,危害极大,在农村,儿童误食农药,如:百草枯,仍时有发生。农药使用广泛,管控难度大。一旦发生误食,即使早发现并及时治疗,依然引发多脏器损伤甚至死亡。尽管国家对百草枯已采取禁止生产、流通措施,但该药物依然在农业生产中使用。而诸如:鼠药和蟑螂药,尽管市面流通较少,仍有流动摊贩销售。所以,除加强对孩子的看管外,在农忙时最好不要将孩子独自留在家中。
最后,加强防毒宣传,对使用灭鼠药、灭蝇药等要严格按要求做好管理,注意摆放毒饵的位置要设在小孩不易发现和拿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