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园长 权威发布 联盟速递 月工作重点 大型活动 教研活动 教学主任 后勤主任 下载中心 yojo大家庭 标准平台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膳食营养 » 「0反式脂肪酸」,是骗人的吗?
「0反式脂肪酸」,是骗人的吗?
时间:2025-01-21   来源:红缨教育   作者:客户中心   点击:

1. 并不是有氢化油脂就一定有反式脂肪酸,可以通过工艺改进将反式脂肪酸量降到极低。

2. 国标规定,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不超过0.3g/100g就可以标示「0反式脂肪酸」,现在不少加工食品都达到了这个标准。

3. 比起加工食品,更应该在意的是日常烹饪过程中产生的反式脂肪酸尤其是煎、炸等方式。

经常有人问,现在很多食品,明明有植脂末、氢化植物油,营养成表里却写着反式脂肪酸含量是0,是真的吗?

今天就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吧。

01反式脂肪酸是什么?

简单来说就是「含有反式非共轭双键结构不饱和脂肪酸的总称」。

如果你觉得这属于那种,字都认识,但连起来就看不懂了,我就给大家简单解释一下,分为「反式」和「脂肪酸」两个部分来说。

什么是脂肪酸 

先说一个公式:脂肪=甘油+脂肪酸

因此,脂肪酸是构成脂肪的一部分。甘油上有三个「钩子」,钩住三条脂肪酸,就组成了一个最小单元的脂肪——所以有时候也用「甘油三酯」称呼脂肪。

不同的油脂有不同的特点,主要是因为其中的脂肪酸不一样

你可以把脂肪酸想成一条或长或短的绳子(碳链),每一截都打了一个扣。有的绳子上全是死扣(饱和键),死扣很稳定,不会有啥变化。但有的绳子上有活扣(不饱和键),活扣就不太稳定了,容易发生各种变化(比如被氧化)。

全是死扣的绳子就是「饱和脂肪酸」;只有一个活扣的绳子就是「单不饱和脂肪酸」;有很多活扣的绳子就是「多不饱和脂肪酸」

死扣多了,脂肪就比较「硬」,不容易变化,所以常温下是固体的,即使高温烹调影响也相对小,比如牛油、猪油这些动物油脂

而活扣多了,脂肪就比较「软」,常温下是液体的,高温烹调时容易「崩开」,比如花生油、大豆油这些植物油

什么是“反式” 

「反式」这个概念与「顺式」相对。

不饱和脂肪酸才有「顺式」和「反式」之分,饱和脂肪酸是没有的。

前面说了,不饱和脂肪酸上有不太稳定的活扣(不饱和键),而「顺式」和「反式」可以理解为两种不同系法的活扣。

自然状态下是「顺式」的多,而在一些人为干涉下,或者满足一些条件后,「顺式」就可能会变成「反式」

02反式脂肪酸是怎么产生的?

其实反式脂肪酸自然界也有,但是非常少。比如反刍动物体内的微生物会产生少量天然反式脂肪酸,所以我们在吃牛羊肉还有喝它们的奶的时候,就可能会吃摄入微量的天然反式脂肪酸。

人为导致的「反式脂肪酸」,出现在加工油脂的过程中。包括:

①对不饱和的脂肪进行「氢化」

②让不饱和的脂肪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下,比如油脂脱臭的工艺,以及用植物油煎炸食品时。

什么是「氢化」

最初,食品厂商发现使用植物油制作糕点面临一些问题,比如高温下容易熔化、不易成型、保质期短等。这是因为植物油中含有大量活扣(不饱和键),导致其性质不够稳定。相比之下,动物脂肪性能更佳,但成本更高。

为了兼顾成本与性能,德国化学家威廉·诺曼(Wilhelm Norman)在1901年发明了氢化植物油技术,并于1902年取得专利。通过氢化工艺活扣变死扣(不饱和键被转化为饱和键),植物油的性质得以稳定。

1911年前后,氢化油开始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领域,成为当时食品工业的“耀眼新星”。它廉价、稳定,用途特别广泛,还健康(如果没有反式脂肪酸的话,植物油是比动物油健康)。

然而好景不长。20世纪90年代,研究发现氢化油脂工艺会产生「反式脂肪酸」,其对健康的危害逐渐被证实。从食品工业的宠儿转变为健康隐患的代名词,氢化油脂跌落神坛。

21世纪初,各国开始先后制定政策,限制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

为什么氢化油有反式脂肪酸?

「氢化」分为完全氢化和部分氢化。

所谓完全,就是把所有不饱和键都变成饱和键,而不完全就是只变了一部分。

粗糙的部分氢化工艺会导致一部分不饱和键并没有变成饱和键,而是转成了「反式」。如果能全部变成饱和键,就不存在「反式」的问题了。

03有什么危害?能吃多少?

综合世卫组织以及我国《中国居民膳食营养指南》(2016版)的规定,成年人每天的反式脂肪酸摄入最好控制在2g以下

反式脂肪酸的危害在于:

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这方面证据充分。

有一些研究表明,长期过量摄入可能会增加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疾病的风险。

婴幼儿摄入反式脂肪酸,还可能影响生长发育

关于反式脂肪酸害处的研究主要是针对人造的反式脂肪酸,没有证据表明天然的反式脂肪酸也对人体有害。

04法规倒逼企业改进工艺

我国2013年开始实行的《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11)里,在「强制标示内容」这一块规定了:也就是说,原料里用了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的东西的话,就必须标出反式脂肪酸的含量给消费者看

比如说,通过:

改变氢化过程的条件(温度、搅拌速率、压力、催化剂浓度)

应用新的氢化方法(电化学氢化技术、超临界氢化技术等)

采用新型的催化剂(推动反应发生的物质)

降低油脂脱臭工艺的温度

等等一些手段,都是可以降低反式脂肪酸的含量的。

05「0反式脂肪酸」是真的吗?

接下来就说说食品标签的问题,这也是很多网友关心的部分。

Q1为什么明明是0还非得标出来,是炫耀吗?

前面说了,国标规定了有一些食品必须标出反式脂肪酸含量。所以这些食品不管是不是0,不管有多少,都必须标出来。

如果不属于强制标出范围的食品,也标出来了,那可能就是炫耀了。就好像是一款矿泉水炫耀自己没加色素,可以但没必要。

Q2标0,等于完全没有吗?

不一定,按照国标,反式脂肪酸只要含量≤0.3g/100g,就可以标示为0

毕竟食品原料里也可能自带一些反式脂肪酸。所以规定必须是0才能标0是不现实的。

你也不要因为反式脂肪酸含量是0,就觉得可以放开吃,这些食品里有可能还含有不少糖、饱和脂肪这些其他不健康的成分。

Q3不标,等于没有吗?   

看完前面的问题你就应该理解了,可以不标示的食品,就是原料里没有氢化油脂的食品,那也就是说没有加入人为制造的反式脂肪酸。

也不能说这样的食品一点反式脂肪酸都没有,可能有一点点原料里天然存在的。

Q4配料有氢化植物油却标「0反式脂肪酸」是骗人的吗?

前面也说了,并不是有氢化植物油就一定有反式脂肪酸,比如可以通过彻底氢化,把反式脂肪酸含量降到极低。

而且食品里还要加其他的原料,所以最终成品里的反式脂肪酸含量降到0.3g/100g以下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如果你是买的正规厂家生产的食品,他们标示是0(即实际含量≤0.3g/100g),这是可信的。

除此之外,一些网络传言还说,在配料表里找到「人造黄油」、「人造奶油」、「植脂末」等等名词,就等于是有反式脂肪酸。这个说法也是不对的,道理同上。

06其实更应该在意的是菜肴

其实比起含量,你更应该在意的是菜肴。

根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2013年的《中国居民反式脂肪酸膳食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评估》,我国居民吃进去的非天然反式脂肪酸里

接近50%是来自植物油

而像糕点、饼干、面包这些的贡献都不足5%;

市面上多数品牌的咖啡伴侣不含反式脂肪酸或含量很低。

这些年伴随着强制标识政策以及消费者的健康意识越来越高,加工食品里的反式脂肪酸基本是朝着越来越少的方向走的,越来越多加工食品都达到了标识0反式脂肪酸的标准。

其实更应该担心的是日常烹饪过程中产生的反式脂肪酸,尤其是煎、炸。

这方面我的建议是:少用油,少吃炸鸡。

 

                 文章来自《营养师顾中一》

标准平台 点击进入 产品中心 点击进入 学习平台 点击进入 代理专区 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