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生病是常有的事,生活中有的家长,或是凭着以往经验,或是道听途说,俨然一副“医生”模样,甚至“指点”医生如何给自己的孩子用药,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误区一:孩子一病就要求打吊针
有的家长,只要孩子一发烧,赶紧抱着上医院,“医生,给我孩子打点吊针吧”,以为这样好得快。其实,出现效果很多时候是“瞎猫遇上死耗子”。有的私人门诊遇上这类病人,为了显示自己医术高明,就偷偷的加入激素类药物,烧被强制性地退下去了,家长以为是消炎药起了作用,但很快孩子再次出现高烧不退。
专家提醒:小儿发烧大多由感冒病毒所引起,抗生素只对细菌感染有效,滥用抗生素只会造成体内菌群失调,促进细菌的耐药性,降低身体的抵抗力。
正确的做法是:只要患儿的体温没有超过38.5度,物理降温是最好的办法,诸如多喝水、敞开衣服、给孩子洗个澡(很多家长担心这会让孩子的病情加重,实际上这种方法降温效果最好),或是用温毛巾敷额头。一旦高于38.5度,才需用退烧药,但首选的应是口服或是栓剂。
误区二:注射“丙种球蛋白”预防感冒
孩子经常感冒,让父母很着急,听人说这是抵抗力低的缘故,打点“丙种球蛋白”就能起预防感冒作用,但注射了一段时间,却没见什么效果。
“丙种球蛋白”是来源于血浆提炼的生物制剂,以目前的技术还是存在被污染的危险,不是100%的安全。再则,它只对特异性免疫功能不足的其中一种球蛋白缺乏起作用,可见其提高免疫功能的能力是很有限的,更不能起到预防感冒的作用。
专家提醒:宝宝爱感冒,找出原因是关键:营养不良引起抵抗力下降,如维生素A的缺乏;有的老人怕孩子冷,总把宝宝捂得严严实实,使孩子的耐受力很低,“弱不禁风”;多次反复使用抗生素也会使抵抗力下降;若不是以上原因,则应考虑疾病因素,如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患儿也是爱频繁地感冒,这就需要先将疾病治好。
误区三:听从广告摆布,营养品当饭吃
现如今每家都只有一个宝贝,孩子的健康是父母最大的心愿。有的家长一听说什么营养品对孩子有好处,再多钱也舍得。结果是性早熟、肥胖的孩子越来越多,高血压、糖尿病等不再是成年人的专利。更让人不安的是:有的营养品在宣传时对其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只字不提,片面夸大效果,这给生理机能尚未完善的小宝宝带来很大的隐患。
专家提醒:何必去花那些冤枉钱,最简单又有效的做法就是让孩子均衡饮食,肉食要吃、青菜水果更要吃。同时还应适当地运动。而每天喝上一杯牛奶是专家提供的健康小窍门。
误区四:大人药给小孩吃
小华和妈妈都感冒了,家里又只剩一颗感冒药,于是妈妈舍不得吃,让给女儿。结果平时好动静不下来的孩子却在幼儿园里昏睡了一天。
有的家长以为对大人安全的药物,小孩子也是可以用的,只要减少一点剂量就行了。殊不知由于孩子的生理与大人不同,对成人安全的药物对儿童未必安全,有时甚至是危险的。如四环素类的药物由于其强毒副作用目前被儿科淘汰;庆大霉素会致神经性听力损伤,6岁以下儿童禁用;喹诺酮类抗生素存在引起关节病变和妨碍软骨发育,影响孩子的身高,故18岁以下未成年人皆不宜用。
又如感冒通,大人吃了没事,孩子服用后可能会出现血尿,后果严重。专家提醒:用药前一定要看清楚说明书,孩子用什么药,剂量多少应由儿科医生来决定,而不应家长自己想当然,以免出错。
误区五:孩子长高寄希望于增高药物
长高门诊里经常会遇上这类家长:夫妻俩的身高都不高,却希望自己的孩子长成个“大高个”,于是天天给孩子吃些长高药物,指望它对孩子会有所帮助,结果孩子还是“纹丝不动”。
目前一些增高药中最常见的是含有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其次是含有多种维生素,或是某些化学成分,促进生长激素的释放,最糟的是某些增高药里含有雄性激素,服用者却往往被蒙在鼓里。专家提醒:增高药物只能起辅助治疗作用,单纯依赖它效果不大,花钱还不少。
其实测骨龄可以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否还会长高,若是骨骺线已闭合孩子的身高增长一般不会超过5cm。
专家建议家长:
1.定期为孩子量身高,掌握孩子的生长情况;
2.与其花钱买增高药,不如从饮食上入手,多增加蛋白质、维生素的摄入量;
3.适当运动,像打篮球之类,但健身锻炼对长高效果不大,它只是通过牵拉运动使关节松弛,相当于跳高、跳远。另外,专家指出,一个人的身高很大程度上与遗传因素有关,家长应将心态摆正,不要对此期望过大,只要孩子的身高属于正常范围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