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园长 权威发布 联盟速递 月工作重点 大型活动 教研活动 教学主任 后勤主任 下载中心 yojo大家庭 标准平台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班级服务 » 幼儿案例分析,每一个都值得你细读
幼儿案例分析,每一个都值得你细读
时间:2018-05-23   来源:Yojo幼儿园联盟   作者:王方   点击:

接纳孩子的敏感期

观察记录

橙橙最近进入了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 ,我们在户外活动的时候,橙橙都会徘徊在草坪周围的边边角角,有时候会捡地上的碎片有时候会蹲在地上观察。

这天,橙橙忽然捡起来一根特别细小的绳子跑过去笑着说:”佳倚老师你看,这个可以拔河,不过它有点细,拔的时候容易断!”

回到教室以后,橙橙仍拿着那根细小的绳子给小朋友们看,嘴里说着:“是不是很像我们穿手链的绳子?这是我在外面草坪上发现的,真的很好玩。”

 

忙碌的大人常常会忽略周围环境中的微小事物,但是孩子却常能捕捉到其中的奥秘。他们常常会做出一些我们不理解的细小动作,比如捏起一片掉落的叶子不停地往花盆里插,或是摆弄着手里的小物品怎么看也不烦,我们不明白看不懂的,他们却能从中看到很多的奥秘,就像处于这个敏感期的橙橙一样。

建议及措施

很多大人都喜欢以“不卫生,太脏”等名义去阻止孩子在路边或者地面上捡起或者收集自己喜欢的小玩意儿,当你发现孩子最近特别热衷于捡这些东西的时候,不妨想想孩子是不是到了敏感期。即便不是,我们也可以换一种孩子更容易接受的方法“阻止”他捡这些成人眼中的“垃圾物品”。我们不妨让孩子说说这些东西一定要捡起来带回去的必要性,如果理由充分,那就陪同孩子将捡回去的东西清洗干净重新利用。
      如果是因为孩子到了敏感期才会经常有此举动,那此时就正是我们培养孩子对事物学会观察入微的好时机,让孩子带着疑问和想法去发现世界,认知世界,从而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生活中的许多奥秘,这对于孩子来说,真的再好不过。

谁先动的手?

观察记录

中午大家排队下楼散步,在排队的过程中元宝跟橙橙两个人忽然发生了矛盾,元宝动手打了橙橙,橙橙又还手抓了他的脸,两人看到我走过去的时候纷纷停了手,但橙橙还是忍不住爆发了委屈的哭声。看到橙橙情绪那么激动,我便请她跟元宝等待我把其他小朋友安排好后再解决问题。

我请他们两个来解决问题跟我讲事情的起因的时候,元宝满不在乎的左摇右晃,可当听完橙橙说:“是元宝先动手的!”元宝忽然哇哇大哭起来,我请他平静以后问是不是他先动手的,他摇摇头。

我接着问:“那为什么橙橙会说是你先动手呢?”他抽抽噎噎的哭着说:“她排队时候手放到这儿挨着我了,我就打过去了。”橙橙解释说:“我没有,我都没有动他,是他先打过来的!”我问元宝:“你有问橙橙她为什么碰你了吗?”他摇摇头。“那你有告诉橙橙她碰到了吗?”“没有,我直接打过去了。”元宝边说边低下头了。

于是,我摸摸头安慰他道:“橙橙抓你的脸想必很疼吧,要是你能在遇到什么事情的时候,学会用嘴巴去说出来,而不是直接用手去打别人来解决问题的话,那你今天就不会这么疼了,知道吗?”

“那我以后不打别人了。”“那橙橙呢?橙橙也很难过,她都不知道她的手碰到了你就被你打了一下。”“我去跟橙橙道歉。”说完这句话,元宝就走到橙橙身边说:“橙橙,我道歉!”看到这个耿直的孩子我忍不住提醒他说:“道歉可以说对不起三个字。”听完我的提醒,他俩都破涕而笑了。

分析

元宝的自律性很差,这点原于他的自律水平不够。由于自律性差的原因,导致孩子经常犯同一个错误,虽然孩子知道那件事是错的。

另外,元宝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相对弱一些,在发生事情的时候不能及时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因此,很多时候成人也会不经意间忽略孩子的感受,从而导致孩子不在乎别人的感受,也就是没有同理心。因为不能做到理解别人的感受,所以发生伤害别人的频率也会相对高一点。

建议及措施

1、在发生一些情绪比较明显的事情时,询问孩子的感受引导孩子表达,让孩子养成表达自己感情和感受的习惯,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表达能力。

2、与孩子分享自己的感受,让孩子明白生气难过的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抒发情绪的正确方法。

3、元宝属于有些冲撞型的孩子,这类孩子做事喜欢“撞南墙”,他不会完全相信成人的话,必须要亲自试验,所以当跟孩子树立规则讲清楚后果,但孩子还坚持继续尝试的话,一定要坚守原则让孩子承担后果,只有这样才能让他明确的知道他所探索的行为边界在哪里。

4、孩子犯错之后老师往往会跟孩子讲清楚错误的地方,所以回到家之后父母要做的,是理解孩子的感受以及陪孩子共同承担错误,让孩子知道错误并不可怕,只要改正就可以,同时也让孩子清楚父母只是不爱我犯的错误,并不是不爱我。

5、虽然元宝是经常让我们“头疼”的孩子,但这类孩子由于他的不停试探和亲自试验,往往比普通孩子受到伤害的几率更高,特别是心理方面。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要给孩子自信,也要相信这个有一点让人“头疼”的孩子,总有一天会用自己方式的得到正确的成长。

真实与“谎言”

观察记录

这天中午取饭的时候,轩轩(陈赫轩)和小宝两个人为了一个座位发生了争执,心急的轩轩激动的表达不清自己的情绪,于是老师先请轩轩搬离了之前的位置。

看到轩轩的情绪还是很激动,我就觉得事情可能没有老师想的这么简单。当我问清楚是小宝把轩轩的椅子从桌子下搬出去的时候,我叫来小宝询问情况,小宝一再摇头否定,于是我询问那张桌子旁边的贝贝(孙宸翰),发现轩轩说的是事实。

小宝听完直摇头,我便问道:“你有把椅子搬走吗?”小宝低下头不说话。于是我接着说道:“我不是为了生气或者吵你才问你的,我只是想知道真实情况,而且我是相信你才会问你的。”听完我的话小宝点点头说“是我。”“谢谢你没有骗我,我只是想知道事情的真相,现在我已经知道了,我相信你也应该知道该怎么做,请你去跟轩轩解决一下问题吧。”小宝点过头同意后,就去帮轩轩把椅子放回了原来的位置,自己坐到了另一张桌子上。

分析

孩子2岁时大约有20%~25%的说过谎;3岁时大约有50%的孩子说过谎;4岁时大约有90%的孩子说过谎;到7岁时100%的孩子都撒过谎。

很多时候,我们喜欢用非黑即白思维方式给孩子的行为下定义,但其实这对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由于大脑的快速发育,23岁的孩子可能经常会把想象与现实搞混,因此才出现“说谎”的现象。 因此,“说谎”行为被称为孩子学会保护自己的第一件武器。

所以,小宝这种情况我们不能判定为他在撒谎,因为从小宝跟我讲话的神情中我知道,这个孩子因为害怕挨吵所以理所当然的选择了对自己有利的答案来回答,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是顾及不到这个有利的答案是否真实的,所以我们不能随便给孩子贴上“爱撒谎”的标签。

建议及措施

1、当孩子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成人要抽丝剥茧的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因为孩子说谎,有时候很可能是因为,成人不允许他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或者说了也被否定而造成的选择性说谎。

2、很多父母都会用调查式的提问方式,明知故问的质疑孩子,就是想逼着孩子承认错误,有时不单要承认事情的错误,还要承认谎言被戳穿,但这样的方式往往容易激起孩子的反感,甚至是诱导孩子以谎言对抗谎言,所以成人也必须用真实的想法去面对孩子。

3、当遇到孩子说谎时,我们需要守住自己的情绪,说教与试探容易激起孩子的情绪,更可能激发孩子用谎言来防御不安。当成年人可以放下自己的面具,不拐弯抹角,用真情实感和孩子交流的时候,我们才能共情孩子的情绪,孩子才不需要用谎言来防御不安。

只有我们的接纳真实,才能让孩子感受到没有撒谎的必要。

标准平台 点击进入 产品中心 点击进入 学习平台 点击进入 代理专区 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