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儿歌培养小班幼儿生活常规
时间:2018-09-04
来源:Yojo幼儿园联盟
作者:王方
点击:次
儿歌绝不仅仅是歌曲哦,它的价值要远远超出娱乐,更多的是启迪儿童心智等等。
具体来讲,儿歌具有八大神奇作用:愉悦身心、启迪心智、启蒙教育、习惯养成、行为认知、情商导入、兴趣培养、传统文化教育等。
如何用儿歌培养孩子的生活常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巧用儿歌激兴趣
小班幼儿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他们好模仿,喜欢重复听故事。可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运用儿歌语言浅显易懂、句式多重复、音韵自然和谐、富于韵律性、富于节奏感、富于动作性的特点,将平时自理能力的培养蕴含其中,以此激发幼儿自己动手的兴趣。
如为鼓励幼儿动手拿勺吃饭,可运用儿歌:
吃饭时,坐坐好,手拿勺子碗扶牢,细细嚼,慢慢咽,一口一口全吃掉。
鼓鼓励幼儿自己大小便,可运用儿歌:
上台阶, 跨小河,小脚站在河两岸。站一站,原来我也很能干。
这样一来大家会觉得很有趣,愿意自己尝试了。
对技能要求相对较高的穿脱衣服,可运用许多简短有趣的儿歌。
如《穿衣歌》:
抓领子,盖房子,小老鼠,出洞子,吱溜吱溜上房子。
《叠衣歌》:
关关门,关关门,抱抱臂,抱抱臂,弯弯腰,弯弯腰,我的衣服叠好了。
《脱衣歌》:
缩缩头,拉出你的乌龟壳,缩缩手,拉出你的小袖口。
通过这些具体、直观,琅琅上口,里面又有幼儿熟悉小动物形象的儿歌,一下就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会饶有兴趣地边念儿歌边穿脱,增强其主动性,能有效避免以往简单说教给他们带来的厌烦、枯燥情绪。
二、巧借儿歌化难点
利用儿歌,不但可以激发幼儿自己动手的兴趣,而且还能帮助他们化解难点,逐步掌握动作要领。如每次洗手前,可用儿歌的形式让幼儿用动作演示,然后让幼儿亲自操作。
为了易于小班幼儿理解与掌握,可将洗手方法分解成相互联系的几个步骤:
卷衣袖,把手打湿,擦肥皂,搓洗手指、手心、手背,冲洗干净,甩掉手上的水,用毛巾擦干。
让幼儿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学,并分别给这些动作配以朗朗上口的儿歌,让幼儿边念儿歌边洗手。
洗手儿歌:
“卷起衣袖淋湿手,手心手心搓搓,手背手背搓搓,手心手心冲冲水,手背手背冲冲水,洗完小手甩三下,一、二、三,一间房子往回走。”
有些幼儿忘记了这几个步骤的顺序,只要一念儿歌就马上记起来了,这种儿歌的提醒方式,改变了老师强硬的要求,幼儿乐意做,也帮助了幼儿有效地掌握并熟练了正确洗手的方法。
三、巧化儿歌成亮点
根据幼儿的情况,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可运用一些与之相对应的儿歌来进行。这些简短有趣的儿歌不仅内容直接有指导学习的作用,还有效地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活动常规。
如餐前帮助幼儿调整座位,可念儿歌提醒:
小椅子,靠靠近,小饭碗,扶扶好,小调羹,拿拿牢,好宝宝,自己会吃饭。
在儿歌的提醒下,孩子们会根据自己的行为调整自己的不良习惯。
用餐时,可轻声念儿歌:
白白米饭,豆腐鸡蛋,青菜肉汤,喷香喷香。我来装个大老虎,啊呜一口全吃光!
听了儿歌,大家就把自己想象成大老虎大口大口地吃饭,加快了进餐速度。
饭后为了提醒幼儿漱口,可念儿歌:
手拿花花杯,含口清清水,抬头、闭着嘴,咕噜咕噜吐出水。
在上下楼梯、整理玩具时也可念儿歌。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相信班上的幼儿会在不知不觉中,能有序并正确地完成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