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句话搞定班级里的“小猴子”
时间:2019-03-29
来源:Yojo幼儿园联盟
作者:王方
点击:次
班级中总有几个“小猴子”,时而打打闹闹,时而上蹿下跳。总之是一分钟也闲不下来。那当我们遇到这样孩子的时候都是怎么让幼儿平静下来的呢?
那下面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如何管理班级上的“小猴子”。
一、班级上“小猴子”的表现
(一)在班级中没有秩序感,总是乱跑,提醒后也坚持时间也较短。
(二)在集体活动中总是影响其他人。
(三)在回答问题时乱发言
(四)当你告诉他应该怎样做或批评他的时候,他会和你“对着干”。
二、解读“小猴子”行为背后的原因
其实小猴子这样做背后的原因有四种:寻求关注、寻求权力、报复和自暴自弃。显然针对幼儿园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前两者应该是最常见的背后原因。当孩子在教室里乱跑时、活动中小动作多,会吸引到老师的关注,继而反复,其实就是希望自己可以真正的得到关注并发挥自己作用;而在孩子想遵从自己的意愿做某事,受到批评情绪波动大,且没有太大效果的时候,其实他希望可以帮助你或给他自己选择的权利。
三、面对“小猴子“应该如何问呢
1.说到做到
如果你用大量的时间提醒、要求、命令、告诉幼儿应该怎样做,但不具有行动力,那孩子就会对老师“充耳不闻”。
2.要求简短,易记忆
当你在说要求或想让孩子迅速转移注意力的时候,不如将句子尽量缩减到十个词之内,让孩子快速识别重点,并作出相应反应。
3.有限制的选择
在某事决定之前,给予幼儿合适的、可接受的选择项,培养幼儿做决定和处理后果的技能,还能让幼儿感受到尊重和归属感。
4.尊重对待每一位孩子
所谓的尊重不仅仅是言语上的“请”、“谢谢”等等,还包括从行为、心理中认同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选择和发表意见的权利。
其实针对班级中的“小猴子”,我想很多老师都有一些自己的小妙招,但前面提到的“告诉”孩子怎样做,不仅剥夺了孩子思考、尝试、总结经验的权利,孩子也会产生一定的“抗拒心理”;“问”的方法,给予幼儿有限的选择,同时给与孩子一定的尊重,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处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