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长,除了游戏,更需要积极的情感支持
时间:2019-06-05
来源:Yojo幼儿园联盟
作者:王方
点击:次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方式,没错,如今我们都达成了这样的共识:把孩子的游戏还给孩子,孩子在真游戏中主动成长与发展。如何支持孩子的发展?开放性的游戏材料环境是基础。
但是我想说,孩子成长的环境,不只游戏。还有一个更为重要,但一直被大家忽略的,那就是支持性的社会情感氛围。如果把游戏材料环境比喻成土壤,那积极的情感支持便是空气。在成人与孩子的互动过程中,集体生活和同伴交往中,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真正需要的是一种被看见、被听到,接纳和重尊的情感支持。真正地看见、清楚地听明白,是有效的教育支持的开端。
请准许我想妈妈
常常在后台收到老师们做师幼互动实践的反馈,比如,一个入园焦虑的孩子,在早餐时间想妈妈,不想吃饭。许多老师知道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关注,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起安全感,顺利融入进幼儿园的生活和游戏。很多老师也会这样跟孩子对话:
“你现在已经长大了,你的任务是上学,妈妈的任务是上班,等到放学了,妈妈就会开开心心的来接你回家了。”
“妈妈可不可以不上班呢?宝宝可不可以不上幼儿园呢?”
“妈妈要是知道你今天在幼儿园吃饭特别棒,下午来接你时,是不是很开心呢?”
“做个勇敢的孩子,等妈妈来接你时一定会夸我们长大啦,妈妈也会最喜欢了。”
“老师也会像妈妈一样爱你的,我们一起去玩吧!”
如果把自己想象成这个孩子,当你听到老师们这样给你说话,你是什么感受呢?能感受到老师真的能像妈妈一样爱你吗?爱妈妈,就是要我假装坚强来让妈妈开心吗?想念妈妈正伤心的时候,大道理有用吗?
不管是从孩子的感受,做为一名母亲的感受,还是当老师的感受上,都很想说一句:老师毕竟不是亲妈,老师的关爱和父母的爱是完全没有可比性的。但是,老师对孩子关爱始终是没有错。只是值得注意——说教,孩子不会接受;表达爱,要注意把握尺度。少讲道理,只需陪着、陪着……给予孩子可接受的拥抱或者抚触,可以说老师爱你,但是千万不要和妈妈做比较。保持安全距离的接纳和温暖。
老师你真的听到我、看见我了吗?
有时看到孩子的行为,我们就知道他是不是产生了情绪,比如把电视给关了,会马上引爆孩子的激烈情绪,摔遥控器、玩具或者摔碗筷之类的。可是,有些情绪或者情感,常常被大人忽视,甚至被曲解。
故事一:我很生气,老师却叫我改正
餐前环节,教室里,彬彬跑去跟老师说:“我想回家。”
老师:“你怎么啦?是不舒服吗?”
彬彬:“不是,我很生气,他们说我坐得不漂亮,都不想挨着我坐,那我就不坐了。”
老师:“那你想想你的坐姿漂不漂亮?如果不漂亮我们就改正,这样小朋友就愿意挨着你坐了。”
当一个孩子被大家排斥的时候,首先需要的是怎样的帮助?这个孩子不仅没得到老师实质性的帮助,反而在情绪情感上更加受挫,因为老师的话告诉他,所有都是自己的错、自己不好造成的。可问题的重点是“坐姿不漂亮”吗?为什么当孩子需要我们积极关注的时候,我们却没有听见他们的声音?
故事二:成人习以为常,可孩子有话要说
孩子2岁5个月就进了小班,是班上年龄最小、个子最矮的两个孩子之一。班上最年长的男生个子高大、足足大她一岁,喜欢抱她。孩子上了幼儿园3个月,曾回家说过几次“今天哥哥抱我”。妈妈一直认为这是小朋友们爱自己孩子的表现,孩子之间的拥抱行为是正常的,就暂时没管。也因为怕给那个男孩子贴上“欺凌”行为的标签,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3岁之后某次聊天,孩子说:“妈妈,齐齐说我是小妹妹。他还来抓(抱)我。”她接着说,“我不是小妹妹,我已经3岁,长大了。”妈妈问:“他说你是小妹妹,你同意吗?”孩子说:“不同意。”妈妈又问:“那他来抱你,你同意吗?”孩子说:“不同意。”于是,妈妈毫不犹豫地告诉孩子:“下次如果他还这样说你是小妹妹,你可以大声告诉他们,‘我不是小妹妹!我是**!’,他要还这样抱你,你可以用手推开,大声说‘不可以抱我!’”第二天妈妈赶紧给老师沟通,希望多关注与支持。
妈妈这才意识到:孩子在2岁半的时候,或许就对男生那样的拥抱行为感到不舒服了。只是孩子小,语言表达上还不那么顺利、不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大人便完全不当回事。如果早点帮助孩子明确,当别人抱她,她感到不舒服时,是可以大胆拒绝别人、给别人发出警告的,或许她就不会经历这么长时间摆脱不了他人的“魔爪”。教会孩子变得强大,保护自己是一项重要的人生技能。
而幼儿园的老师呢?孩子之间类似的行为有被看见吗?孩子们敏感细微的情绪感受有被洞察到吗?只可惜老师们每天的工作繁忙,照看孩子多,无暇顾及,也或许每天看惯不怪、早已习以为常。校园霸凌事件以及悲剧的发生层出不穷,一次次拷问着家长和老师的觉察意识和关爱能力。
故事三:看了这个故事,你会肃然起敬
朋友出国念书,带着上小学的儿子。一天她在微信中写道:“面对儿童错误的态度,是老师的温度和高度。”这句话源自于朋友的儿子小Y描述了他与他最爱的S先生的几个温暖片段:
●一天小Y上课发言时,把vitamin的重音放在了ta上(正确的重音在vi。因为妈妈一直把这个单词说错了,儿子学到的发音自然也错了)。这时班里听觉敏锐的小朋友立即发现,并开始重复他错误的发音。在场面就要变得尴尬时,S先生说:“谢谢你想要把每个音节的音都清楚地发出来。”然后把话题转移了。
●一次课堂讨论“该不该用动物来做药物实验?”。全班除了小Y都选了“不应该”,自然而然大家都转头看孤零零站在“应该”一边的小Y,众人的眼光变成了压力。这时S先生说:“祝贺你小Y,你表现得非常勇敢!你来说说你为什么选择‘应该’?”孩子大约被那句祝贺鼓舞,说:“让我们想一想,如果没有动物实验,世界会多死多少人?”S先生转向全班:“听了小Y的话,有人想改变原来的观点吗?”那个本来觉得自己可能犯错了的孩子忽然感觉自己有点像英雄。
●一次在翻书阅读之后,老师带着小朋友们做其他任务。这时小Y溜号开始在书上画小人。S先生看到了,不动声色对全班说:“请大家把书合上。抱歉刚才我忘了翻开的书会诱惑大家忍不住在上面画画。”事后小Y告诉妈妈:“你知道吗,他只是为了提醒我,但是他不想让我难堪和羞愧。所以我不能让他失望。”
成人敏感地捕捉儿童的一言一行,体察儿童的情绪感受,以及深入关照儿童内心深处的想法,不是一件容易之事。而这恰恰是教师专业性与教育温度的体现,也是我们所有成人最值得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