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园长 权威发布 联盟速递 月工作重点 大型活动 教研活动 教学主任 后勤主任 下载中心 yojo大家庭 标准平台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班级服务 » 幼师如何引导幼儿的“告状”行为?
幼师如何引导幼儿的“告状”行为?
时间:2019-09-12   来源:Yojo幼儿园联盟   作者:王方   点击:

在幼儿园生活中,孩子们之间难免会出现一些小摩擦,如谁抢了谁的玩具,谁把谁撞倒了等等,这些状况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讲,他们还不知该如何解决,只能求助于老师。
有的幼儿对老师的依赖性强,与小朋友产生矛盾或者看到了什么状况就会立马报告老师,那么老师在听到小朋友“告状”后,该如何处理呢?
1、在倾听“告状”时要认真,不要打断或者斥责孩子,也不要偏听偏信,先要弄清事实真相,如果孩子一时说不清楚,老师可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回想一下发生的事情,同时也要适当地安慰孩子。
2、在了解事实后,老师应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若是有理的“告状”,一定要及时给予肯定,让他们养成正确的是非判断能力;若是其他类型的告状,则需要耐心地与孩子沟通,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为人处世的原则。
3、当孩子与别的孩子发生矛盾时,老师要教会孩子换位思考,并借此机会教会孩子解决问题的技巧。可以问问告状的孩子:“你觉得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通过引导孩子主动思考,帮助他们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4、对于3岁以上的孩子告状时,应尽量鼓励他们自己解决问题,否则会养成孩子的依赖心理,还会助长孩子只看别人缺点、不看别人优点、搬弄是非等坏习惯。
当孩子学会了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后,就不会动不动就向老师告状了,这对他将来面对困难、独立解决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5、教师敷衍甚至不管的态度,可能会导致一些有危害的事得不到及时的解决,更会混淆孩子的是非观,挫伤孩子的正义感。但若一味“支持”、“鼓励”孩子的告状,那么不仅孩子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总是得不到发展,还会影响孩子良好的性格形成。
相信只要老师能更加耐心、细心地对待孩子,在解决问题这方面孩子会成长地非常快。
6、尽管有时候孩子们的告状行为不符合大人的价值观念,但老师们一定要积极引导孩子,鼓励他们主动交流和表达。老师要做的,是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不是生硬地评价是非。
无论如何,让孩子感到被重视、体验到快乐很重要,这样他们会更乐于交流,在交流中,经过合适的疏导,他们会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良好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模式。
7、儿童教育心理学或发展心理学认为,成长是一个过程,因为几件小事就把孩子判断为好孩子或坏孩子,这是不对的。行为有好坏之分,但是,孩子没有好坏之分,绝对不能因为孩子做得不够好,就把他划进坏孩子之列。
事实上,如果想让一个人往更好的方面发展,最简单最好的办法就是赞美他、欣赏他、鼓励他,这就是赏识教育。
标准平台 点击进入 产品中心 点击进入 学习平台 点击进入 代理专区 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