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新生入园“分离焦虑”的应对策略
时间:2020-08-12
来源:Yojo幼儿园联盟
作者:王方
点击:次
幼儿园新生入园是其从单一的家庭生活环境迈向集体的社会性生活的第一步。由于生活环境、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生活中心从家庭转移到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幼儿要离开熟悉的环境、亲人而单独生活,一切都是陌生的。他们也如成人一样,当他们感觉到周围的各种环境或事件具有潜在的威胁而自身又不能很好地适应或改变时,就会产生心理压力.诸如上幼儿园时表现出的紧张、不安、恐惧等情绪,在行为上会表现出哭闹,这就是“分离焦虑”,那么,如何让新生对教师、同伴以及园舍等由陌生变为熟悉呢?
一、主动出击,家园合力让孩子自然入境
1、家校联合,达成共识。
为了克服幼儿初入园时不适应,克服他们因为离开父母而产生的焦虑,让他们从依恋父母、家人,转化到依恋老师,我们应积极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通过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与老师彼此认识、了解,同时向家长介绍幼儿园需要家长配合的有关事项,以便幼儿园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教育工作,保证家园统一意见,坚定信念,尤其是针对幼儿入园之初哭闹的现象,既要科学丁 当此时,家长可以适当地陪伴一下就可离开,并且相信教师一定有能力哄好。有时候,幼儿哭家长也哭,这种情况对幼儿绝对没有好处。有的家长在送完幼儿以后不忍离开,不时地在门口张望,这样只能使幼儿刚刚稳定的情绪又产生波动。有的幼儿入园时较少哭闹,过了三四天哭闹却厉害起来,家长以为幼儿在幼儿园受了什么委屈,就暂时不送幼儿入园了,结果幼儿上幼儿园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其实,幼儿哭闹与反复是正常现象,家长一定要坚持让幼儿入园,幼儿一般会在20天左右的时间里适应幼儿园生活。
2、全面家访,掌控信息。
教师要在开学初尽可能全面展开家访,主动和孩子接触,与孩子玩游戏,或者适当向他们赠送点小礼物,用我们和蔼可亲的形象赢得孩子的好感和信任。教师要保证能准确地叫出孩子的名字,如果教师能准确喊出幼儿的名字,特别是能叫出他们的小名,就能让孩子从被动让你接近到主动靠近你,很快缩短心理距离。同时事先还要了解孩子的特别爱好,向家长了解孩子喜欢吃什么、玩什么,有什么特殊要求,如要上厕所时有什么特征、表情,或会说什么方言等,并做好详细记录。比如孩子往往对某一类甚至某一个玩具情有独钟,教师如能提供类似物品,孩子今顿生孰之感。教师如能了解孩子的喜好,并能及时给以支持、引导,那么就能减少孩子对教师的陌生感,增加对教师的信任度。
有些初入园的孩子特别依恋某个玩具或物品,比如破旧的布小狗、洋娃娃等。这些在成人眼中很不起眼的东西却常常会给孩子带来安全感、舒适感,还会有效缓解他们紧张焦虑的情绪。其实,这是孩子把对父母的依恋情感转移到了某些物品上。我们经过了解得知,一般情况下,这些孩子的父母亲平时工作都很忙,无暇顾及孩子,使得孩子早期生活中对父母的正常依恋无法得到满足。情感的缺失使这些孩子对陌生的环境产生本能的焦虑,转而从物品上寻找安全感。通常这些孩子只有抓着或抱着依恋物才能在午睡时安静入睡。教师要理解孩子的这一行为,只要对安全和卫生无碍,教师就不必过分关注和强化孩子的这一行为,也不要急于用粗暴的方法强制性地要求他们改掉这一习惯,以防止产生新的问题
3、亲子入园,循序渐进。
在正式开学前,教师可以组织三天亲子活动,活动环节基本按幼儿入园后的一日生活流程进行,但要逐步逆 工可以头川找自己的动物标志,并把标志贴在相应的小毛巾、小杯子、小床及小椅子上,知道贴有这个标志的是自己的物品,同时开展以亲子游戏为主的活动,主要让每位幼儿在家长带动下参与到活动之中,感受与大家游戏的快乐。第二天,重点让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学习一些生活常规,如怎样拿牛奶袋、小椅子以及怎样用水杯接水等。第三天则让家长完全退出至旁观席,通过师幼互动、幼幼互动以及幼儿与环境等的互动,帮助幼儿熟悉和适应教师、同伴和环境等,让他们在自然、宽松的气氛中感到好像在家里或在公共场合与同伴玩耍一样,从而激发孩子对幼儿园生活的兴趣和向往。
二、巧妙布置,环境营造让孩子安居乐玩
1、硬件创造安全、温馨、舒适的空间
为了减少幼儿的分离焦虑,教师要为幼儿准备适宜的生活空间,在教室环境布置上应当突出“家”的感觉。创设家庭式的环境,提供安全、温馨、舒适的空间和轻巧、柔性的生活设施,便于新生休息和自主活动。比如在班级环境布置上选用淡粉、淡绿、淡黄等柔和的颜色为主色调.用这些颜色的花布或是装饰娃娃家的小餐桌,或是装饰家具,让幼儿尽快摆脱分离焦虑期做出了具体指导。又如,“主题活动”栏呈现本周详细的教育内容及教育过程,有题目、有目标、有主要活动安排、有环境与资源、有指导要点,为家园同步教育提供必要的准备。
2、软件营造熟悉的生活场景和心理环境
教师在努力营造孩子熟悉的环境时还要注意隐性气氛的营造。比如,如今的许多家长都很重视对孩子进行音乐启蒙教育,有的甚至从胎教就开始了。家访时,教师可以向家长询问孩子在家里最喜欢听的歌曲或乐曲,为什么喜欢这些音乐,听了这些音乐后他会有什么反应,然后,把每个孩子喜欢的音乐集合在一起做成磁带或光碟。幼儿入园初期,教师可以常常播放这些音乐,组织孩子一起来听,特别是当某个孩子哭闹时,有针对性地播放一段他在家里喜欢听的音乐,有助于转移他的注意力,使他产生对幼儿园的熟悉感与亲近感。但并不是每一个孩子在家里都会听音乐,有一部分家长对音乐并不重视,因此,在家访时教师要作两手准备,对于这些家庭,教师可事先准备一些童谣和歌曲,在家访时送给他们,请他们平时在家中和孩子一起听,让孩子熟悉这些音乐如果有条件,教师还可以,这是我喜欢的歌《两只老虎》”这样,在刚入园阶段,每一个孩子在班里都有属于自己的音乐,教师可以轮换着播放。每当听到自己的声音,听到自己喜欢和熟悉的乐曲,许多孩子会很快安静下来,并跟着音乐表演和歌唱,许多时候还能吸引别的孩子观看。简简单单的一段音乐,拉近了家庭和幼儿园的距离。
3、主题背景渗透规则和行为养成教育
在亲子入园适应阶段,我们还可以收集第一手资料,将宝宝洗手、排队、上厕所、整理玩具等场景拍摄下来,制成了一幅幅关于生活常规的彩色喷绘,将这些喷绘加上好看的边框,布置在一楼小班的活动室前的封闭式的走廊里,与幼儿视线平行。这些图经过装饰,张贴得错落有致很美观,布置成小班生活常识的主题教育环境。许多宝宝在来园、离园时都喜欢带着家长到画前指指点点,不时还能找到自己或自己熟悉的场景,幼儿感到很亲切。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图中还蕴藏着很多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社会规则,这正是小班宝宝需要重点培养的内容。于是教师带领宝宝们阅读着这些以孩子为主人公的系列图画,读着“排好队,一个跟着一个走”、“大家一起玩玩具”.....宝宝们看着熟悉的画面,说着图画的内容,自然而然地模仿 常规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新渐由随意变得有序起来,习惯的养成顺应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