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利于幼儿情绪健康的环境空间
时间:2019-02-28
来源:Yojo幼儿园联盟
作者:王方
点击:次
幼儿(也包括教师)一天中在幼儿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幼儿园的室内物质环境以无声的方式传递着大量的信息,与精神环境互相呼应,共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的认知发展、行为表现,以及情绪状态。理想的幼儿园环境应当让幼儿感到幼儿园就是他们的另一个家,是一个让幼儿和教师仅仅是生活在一起、做各种事情就感到高兴的地方。但是,现实中,有些幼儿园为了追求环境的"丰富性"和"教育性",从地板到天花板,到处都是琳琅满目的图片材料。目光所及之处,几乎没有一片有空白的地方。一方面使本来就有限的空间显得更加杂乱,不利于幼儿专注做事;另一方面,对环境创设的过分重视也耗费着教师的大量心血,增添其负担。
其实,大家都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即幼儿园不单是儿童学习的场所,还是儿童和教师在其中生活的场所。既然是生活,环境就应该整洁、舒适,使生活在其中的人感到情绪放松愉悦。而与人的情绪关系最为密切的环境要素是美感、安全感和归属感,以及环境的灵动性和私密程度。什么样的幼儿园物质环境才有利于幼儿的学习与情绪健康,才能帮助幼儿建立归属感和自信心?以下四点建议供参考。
创设有美感的环境
有美感的环境和材料,除了会带来感官上的愉悦,还会使幼儿完全沉浸其中,从而激发幼儿充分探索各种体验的可能性。
1.避免强烈的色彩
许多教师都认为幼儿偏好强烈的色彩或主色调,但结果正相反,这些色彩对幼儿的学习和行为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建筑设计领域的研究人员专门研究了色彩对于学习和行为的影响,他们的分析表明,一个房间最为理想的基础色是中性的暖色,如淡黄色或棕褐色;其他柔和的色彩,如粉绿色或蓝色,效果也很好。
2.组合好自然光线和多重人造光源
教室里如果自然光线充足是最理想的。教室里最明亮的地方往往是幼儿喜欢聚集的地方。如果光线不够好,可以用多层次的灯光来营造出家一样的氛围,如落地灯和台灯,而不要选择整齐划一的顶灯。光影的明暗交织,可以塑造不一样的情绪氛围,起到"去机构化"的作用。例如,摇曳的树叶照在墙壁上的影子、门帘上垂下的珠帘折射出的光线、冬季室内的烛光等,这些变化的光线会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营造出充满探索和想象的心理氛围。
3.小绿植起大作用
充满了绿色和亮色的室内空间会使人感到温暖舒适。接触自然会使人充满喜悦,也会令人思考生命的意义这样的问题,会使情绪、所注意到的周围事物、人际关系和行动都有所不同。有审美体验的环境能够减少压力,提升幸福感。教研活动中,老师们提到最喜欢的班级环境就是绿植:"我最喜欢幼儿园的绿植墙,无论什么季节它都给我们一种生命意义感,而孩子们在那里的任何活动都有一种宁静祥和的美感。""楼道里的绿植角是我在幼儿园中最喜欢的一个角落。结束繁忙的工作后,看到这一片绿色,我感到十分放松和惬意。"
4.降低刺激水平
教室环境中的噪音、喧哗等刺激物会对感觉统合失调以及敏感气质的幼儿造成很大的影响。教师应对此保持敏感,并通过关闭音乐、留出一面空白的教室墙壁、收纳起一部分玩具、保持环境整洁、调节光线等做法降低教室里的刺激水平。
创设有安全感和归属感的环境
早来园和晚离园环节,家长和幼儿容易产生情绪压力。因此,幼儿园大门和教室门口,如果能营造出平静的家一样的氛围,会让家长和幼儿感到是有安全感和自己是受欢迎的。比如,幼儿园可以在门厅或楼道宽敞的地方放置一个成人尺寸的沙发,让家长和幼儿可以从容地坐在那里道别。同样,教师也可以在那里拥抱需要安慰的幼儿。对于刚刚入园的幼儿来说,如果环境中有他们熟悉的物品,比如家人的照片、心爱的玩具等,这会大大减少他们对幼儿园环境的陌生感。用幼儿能够理解的方式呈现出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流程,使幼儿知道接下来将要做什么事情,也有助于缓解他们入园初期的焦虑感。家具的摆放方式如果与家庭类似,也十分有利于增进幼儿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在幼儿园里,每个孩子都应该有一个放自己东西的地方,允许幼儿展示一些个性化的东西。比如照片、手工艺品等,让孩子觉得这个地方就是属于他自己的,而且每个人都是集体中的重要一员。环境中用艺术的形式呈现幼儿的作品一方面可以展示幼儿近期的学习成果,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幼儿认知和情绪的发展。
同样,教职工也应该有属于自己的地方,可以让他们展示个性化的东西,并且存放个人物品。当空间能够反映生活在这里的人的热情和记忆时,这样的环境才是最打动人的。
创设有灵活性的环境
幼儿在教室空间中流动的难易程度,决定了他们在一天当中更多体验到的是聚精会神,还是挫败感。克里斯夫斯基等研究者在《设计和教育学》一书中指出:"不少于三分之一、不多于二分之一的无障碍空间"对于幼儿人数较多的教室环境是最适宜的。如果空间太开放,会在无形中鼓励幼儿奔跑、吵闹;而空间被分隔得过于狭小、不便走动,幼儿的游戏活动又会受到限制。
在自主开放的教室环境中,桌椅最好不是固定摆放的,而是可以根据幼儿的活动需要灵活调整。户外活动区应提供可以让幼儿探索多种玩法的原始材料。甚至一些室内的游戏材料也可以拿到室外去。开放的环境能够鼓励幼儿更好地探索,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当幼儿感到自己是幼儿园环境的主人时,他们会在游戏中表现出极大的创造力。
同样,在活动区游戏规则的制定上,教师最好也减少不必要的限制。例如,为了培养幼儿的坚持性,要求幼儿一直在同一个区角游戏。对于积木区、角色区等幼儿喜欢一起游戏的区域,教师在创设环境时,应首先对区域的空间和材料的数量有充足的预估,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而不能只是一味地限制进区的幼儿人数。
创设不同私密程度的环境
私密梯度是建筑设计中的一个术语,用来描述环境空间不同程度上的开放性或私密性,以满足个体与他人接触时主动进行控制的心理行为需求。教室的布局应该与其私密程度相一致,理想的教室应该是半私密的,既要让人感到是一个欢迎所有人的、舒适的环境,也要为生活其中的幼儿提供一定的私密感。因此,教室里应该既有开放的公共空间,也要有私密空间。
设置私密空间可以使幼儿舒缓集体生活的压力。有研究者认为,孩子之所以特别喜欢很小的、像洞穴一样可以藏身的地方,是因为这样的空间给他们以安全感,就像婴儿喜欢被裹住、紧紧抱住一样。类似小阁楼、双人沙发、玩具屋、大纸箱等这样可以让一两个孩子坐在一起的地方,就可以被认为是私密的空间。比如,幼儿的椅子可以是各种各样的,根据教室空间的私密梯度,安排有致;一个舒适的沙发能够创造出类似家庭的氛围,当教师和孩子共同坐在沙发上时,更能促进师幼之间的情感连接;纸壳箱、小书架之类的屏障、从天花板上垂下来的纱帘、教室空间中自然留下的边边角角等地方,都可以用来创建儿童的藏身之所。
需要注意的是,孩子的私密空间既要注意私密性,又要便于成人监督。
综上所述,幼儿的学习和发展首先离不开良好的情绪,管理者和教师在创设幼儿园环境时,要有整体设计的思路,广泛借鉴来自建筑设计领域的研究成果,从有利于幼儿情绪健康的角度来考虑空间和环境的设计。俗话说"润物细无声",一个精心打造的环境就是以这样"细无声"的方式关照着幼儿的身心健康、滋养着他们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