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园长 权威发布 联盟速递 月工作重点 大型活动 教研活动 教学主任 后勤主任 下载中心 yojo大家庭 标准平台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环境创设 » 创设幼儿园艺术环境的有效途径
创设幼儿园艺术环境的有效途径
时间:2019-03-01   来源:Yojo幼儿园联盟   作者:王方   点击:

利用艺术环境对儿童实施艺术教育,符合幼儿学习的特点和认知发展的规律,同时也与幼儿园隐性课程实施的相关要求相契合。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与实践的不断发展,人们认识到将艺术元素充分渗透到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并形成一套包含美育价值的隐性课程,对有效实施艺术教育,培养幼儿创造关、欣赏美的情趣和能力有着重要价值。为此,本文将从分析幼儿园艺术环境创设的内涵和目标入手,阐述利用幼儿园环境来实施艺术教育的有效途径。
当前世界各国普遍十分重视学前儿童的艺术教育,而如何突破传统“教学式”的、以技能训练为主的艺术教育模式,突出幼儿在艺术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使儿童可以在一种更为自然的艺术教育氛围中自主地学习、主动地探索,从而形成一定的创造美、欣赏美的情趣和能力,已成为各国学前教育者普遍关心的问题。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和相关研究的深入,人们认识到利用幼儿园环境来实施艺术教育,不仅符合儿童重体验性和互动性的学习特点,而且也与隐性课程的理念相契合,能够有效提高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效果。审视已有的幼儿园艺术教育的实践和研究,如幼儿园语言艺术环境的创设、音乐教育环境的创设、美术环境的创设等,可以发现其往往偏重于单个领域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而忽视了整体艺术教育功能的体现和整合,这与当前重幼儿园课程整合的思想以及师生共同参与幼儿园教学的教育理念存在一定的差距。为此,本文拟从探讨幼儿园艺术环境创设的内涵与目标入手,阐述利用幼儿园艺术环境有效实施艺术教育的途径。
一、幼儿园艺术环境创设的内涵与目标
当代有关儿童发展的研究普遍认为,儿童是在特定背景中成长起来的,其发展过程及发展结果受到各种直接或间接、外显或内隐的背景因素的影响,而创设富有美感的艺术环境则能将审美文化带人儿童与自我、自然、社会、乃至整个和谐的生态环境的互动过程之中,从而使儿童在充满艺术元素的生存环境中受到全方位的发展支持。一般而言,幼儿园创设的艺术环境可分为两类:一类直接服务于幼儿园开展的多种艺术教育活动,在幼儿教师有意识、有目的的组织和管理下对艺术教育活动起到直接的支持作用;另一类供儿童自发、自主地欣赏,在自然的艺术环境氛围中产生审美的体验和形成审美能力。因此,“环境即课程”要求充分整合各种艺术元素的幼儿园环境能够发挥内隐的、间接的艺术教育功能,成为艺术教育的隐性课程,在培养儿童的艺术兴趣、发展幼儿的艺术审美能力、促使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幼儿园艺术环境创设的目标由此应包括:1.营造浓郁的艺术环境氛围,让幼儿在环境中自然地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从而增强对各种艺术作品中蕴含的美的感受力;2.引发、支持幼儿与艺术环境的有效互动,使幼儿在互动中建构起自己关于艺术的知识经验,丰富其艺术情感,逐渐培养其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3.让儿童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和参与艺术环境的创设,促进幼儿、教师共同成长。如何让环境真正体现艺术和审美教育的功能,如何在艺术环境中融人幼儿园的多种课程,如何将各种艺术元素整合到幼儿园环境中,这些问题也就自然地成为了我们思考的重点。
二、幼儿园艺术环境创设的有效途径
幼儿园环境是个广泛的概念,既包括较为抽象的组织文化环境,也包括显性的物质文化环境。但就本研究所关注的幼儿园艺术环境创设而言,更多地是关注如何在显性的物质环境中渗透审美元素,并提供相应的教学支持,让儿童在直接感受、体验和互动过程中形成审美的情趣和能力,我们的实践探索表明创设有效的幼儿园艺术环境至少有以下三种途径。
一)艺术性呈现园所物质环境
艺术环境对人的发展的根本作用在于满足和提高人的审美需要,提高人的审美能力,使人的审美生活成为可能。而园所的人文建筑和自然景物作为一种外在客观的事物,往往能直接引发儿童的各种审美体验,激发儿童的审美兴趣。这就要求幼儿园教育者和管理者要注重艺术性地创设园所物质环境,根据幼儿园不同区域环境隐含的不同功能如教学区和日常生活区),注重对幼儿园内、外环境进行整体的设计与规划,突出自然美、生活美和艺术美,使幼儿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环境中蕴含的艺术气息,获得美的体验。
首先,应创设生动的自然探索空间,以体现自然美。自然美体现在各种各样的自然景物之中,但是幼儿相对缺乏对美的深刻而全面的洞察力与鉴赏力,习惯只关注事物的局部和特征鲜明的部分。因此,教育者在环境创设中要注重突出自然环境中蕴含的自然美,引导儿童主动关注、探索和感受自然美。如除了可以多种石头、石块、竹桥为媒介艺术性地布置儿童活动区的环境外,还可以设置弧形木墩筑成的梅花桩小沙池,以让孩子在直接地感知和接触自然景物的过程中体会其中蕴含的自然美。在创设自然角时,除了设置多种动植物供孩子观察外,还可以运用竹竿、轮胎及一些废旧物点缀或装饰自然角,让孩子因为环境的美,有了更想去亲近自然角的愿望,从而产生多方面的审美体验。
其次,应善于营造丰富的生活消遣空间,凸显生活美。在儿童日常生活空间中适时地加人特定的艺术元素,并结合教师的指导和关注,往往能够帮助儿童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如让儿童用各种不同的美术技法如版画、吹塑纸画、勾线笔画、油画、粘贴画等),以及组合运用各种废旧材料,重新演绎和创作经典童话故事作品,装饰幼儿日常行走的走廊,把公共生活区改造成艺术长廊,不仅能促使儿童以各种形式来展示自己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增强他们对艺术作品的感受和体验,而且有助于他们形成积极的审美情趣,形成感受艺术、观察艺术、体验艺术的习惯和能力。
第三,应构建专门的艺术创作空间,以展示艺术美。专门的艺术创作不仅需要一定空间,而且其本身的布置和设计也要体现出艺术美,这样儿童才能在全方位的艺术氛围引导下,全身心地参与艺术创作,从而形成欣赏美和鉴赏美的能力。如在实践中可以创设富有艺术情趣和美感的艺术创作室,开辟专门的艺术鉴赏和互动空间,一方面通过精心布置的艺术空间直接给予儿童以美的感受和体验,另一方面为儿童提供多种可供选择鉴赏的审美材料,如丰富的手工纸、自由选择的音乐CD等,帮助儿童深入品位和感受艺术,拓宽艺术鉴赏的视野,增强艺术体验。
二)为艺术环境教育功能的实现提供相关教学支持
幼儿园艺术环境教育功能的发挥要关注儿童审美体验的形成。就要求幼儿教师和管理者在创设艺术环境的过程中,应采取适当的教学组织和支持策略,将幼儿园艺术环境的教育性与审美性联系起来,结合环境不断开展渗透式的艺术教育。
首先,教师要及时捕捉幼儿的艺术兴趣点,通过适当的艺术表现形式开展艺术教育。艺术环境的创设过程同时也是孩子体验、感知、表现和创造美的过程,这必然要求教师要帮助儿童学会以各种艺术形式参与艺术环境的创设,最终实现环境与孩子之间的“对话”。如在“鞋鞋国”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将自己喜欢的鞋子,通过剪、贴、画等多种方式,同教师一起编制了《鞋子大聚会全书》这样一本立体图书,放在语言区供大家观看学习。这既锻炼了儿童合作与动手的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儿童的审美兴趣和意识。
其次,教师要为儿童学习经验的发展提供艺术空间和舞台。幼儿有意义的学习经验往往是在开放的时间和空间中获得的,这样儿童才能尽兴地探索、充分地活动。因此,在实践中教师要注重对艺术环境的创设和利用进行整体性思考,注重各个艺术区域的有机联系。如教师鼓励和支持建构区的幼儿为表演区的幼儿搭建舞台,或请建构区的幼儿到语言区来介绍作品等。这不仅扩展了儿童的游戏思路及艺术表现形式,也挖掘了艺术教育的情感功能,使幼儿在积极探索问题解决办法的过程中懂得换位思考,乐于合作与分享,从而获得良好的社会性发展。
三)注重以课程意识统筹艺术环境的创设
幼儿园艺术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从课程设计到具体的课程实施,必须密切结合幼儿园整体课程规划的意图以及日常开展的教学活动内容。因此,在创设班级和园所艺术环境时,从区域结构的设置、墙面的布置到资源的配置,都需要根据幼儿园主题活动的推进不断地调整和变化,从而有效地为儿童的各种艺术创作、探索和审美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
首先,可以依靠艺术环境,整合多种学科内容和教学形式,综合性地开展园所课程。幼儿习惯以整体、形象、直觉的方式把握世界,而与此同时艺术本身又可以同多种学科实现融合,因此依靠精心创设的艺术环境,教师可以整合音乐、文学、科学等学科内容,让幼儿在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教学环境中形成鉴赏美和表现美的能力。如在开展语言活动“花之歌”时,教师结合美丽的背景图,自行创编并朗诵优美的散文,将幼儿带入富有感染力的艺术氛围中,感受到散文的意境美。
其次,可以创生多种主题活动,系统化地对儿童实施艺术熏陶。主题活动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而主题活动的有效开展往往需要与儿童日常生活相联系,并实现不同内容的有效整合。如教师在实践中可以将主题活动分为三类:自然类——从“动物王国”再到“花花世界”;社会类——从“琳琅布坊”到“美丽的服装”;艺术类——从“京剧”到“亲近大师”再到现代知名的乐队,这样的主题安排体现了从微观到宏观的课程实施思路,并且涵盖了自然、社会和艺术三个范畴,凸显了生活化、整体性的课程理念。
标准平台 点击进入 产品中心 点击进入 学习平台 点击进入 代理专区 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