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区布局策略
时间:2020-09-02
来源:Yojo幼儿园联盟
作者:王方
点击:次
(一)干湿与动静分区
区域活动的环境要根据活动的内容、活动的特点来进行合理的布局,如科学区、生活区、美工区中的一些活动内容有时需要用水,可以相对靠近盥洗间或有水池的地方:而图书区、建筑区等无需用水应该运离水源;建构区、表滴区、音乐区等属于热闹的”动“区,而图书区、数学区等活动量较小,需要安静,要根据活动区的特点进行合理布局,以免相互影响。
(二)固定与临时分区
设计时既要考虑到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可以随时进人活动区,又要留有一块便于随时集体活动的宽敞空间,因此,教师要根据本班环境条件和资源,因地制宜地设立2一3个以上的固定活动区域,
其他活动区可以临时用地垫、拖拉柜或者其他材料进行区域分割。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要多设立固定的活动区域,以便于操作。
(三)独立与整合分区
一些区域活动独立性较强,和其他区域幼儿联系比较少,比如建筑区、数学区、图书区等,最好位置相对固定,形成有序的操作氛围;一些区域活动因内容不同,常常会和其他区域幼儿发生联系,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一些区域活动的整合,如当语言区需要进行故事、时装等表演时,可根据需要与表演区进行整合;美工区的一些编织、粘贴活动也可以和数学区、生活区结合。
(四)相对封闭性
由于界限不明晰,会导致儿童无目的地“乱窜”。所以教师要利用各种玩具柜、书架、地毯等现有设施作为活动区之间的分界线。不同的活动区、不同年龄的幼儿有不同的要求。图书区的封闭程度要高一些,而美术区、娃娃家则可以开放一些,以便于取水换水和出人方便。小班幼儿因为注意的有意性和稳定性较差,很容易被外界的刺激影响,所以需要封闭程度高的环境,而大班则应加大开放性,以利于活动内容的丰富和区域之间的交流。
(五)就近性原则
美工区由于经常需要用水,最好离水源近一些;科学区、运动区需要自然的光线,而且经常需要将活动延伸到户外场地,最好选择向阳和接近户外的一面。
(六)方便通畅原则
教师要合理利用活动室的每个角落。充分发挥活动室内设施的作用,保证活动室内的“交通”通无阻。积木区、娃娃家等区域活动量较大,最好有一大块宽敞的地方;活动室的中央和各个门口好不要设置活动区。同时,出于安全的考虑,不要让活动区出现“死角”,教师的视线要能随时看到何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