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自然角的设计与使用
时间:2020-09-11
来源:Yojo幼儿园联盟
作者:张点茹
点击:次
自然角是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一部分,是科学教育的重要资源。自然角把大自然引入教室,弥补了幼儿活动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有助于幼儿感知周围事物的变化,促使他们更好地对大自然给予关注、探究和思考。然而,笔者在对泉州市区十几所幼儿园的调查中发现,不少幼儿园的自然角的设置常常流于形式,没有被许多教师所充分重视,常年可见自然角中总是摆放着几种水果、干果、贝壳等静态的东西或是固定的盆花、盆景、乌龟和金鱼等,缺乏更新、无明显季节性变化的动植物,个别园虽然投放材料不少,但设置大同小异,目的性差,可观察性与可操作性不强,缺乏季节性、针对性、层次性、新颖性、变化的显著性和幼儿的参与性。自然角看似丰富却缺乏活力,真正能激发幼儿观察探究的内容有限,因而,常常导致幼儿熟视无睹,影响了自然角作用的发挥。针对目前自然角中存在的问题,现着重从以下两方面谈谈如何合理设计和使用自然角,提高自然角的实效性。
一、自然角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
要使自然角成为引发幼儿主动探究的刺激物,成为实现主动建构对周围物质世界认识的中介和桥梁,成为语言和科学等实际活动的源泉,我认为自然角的设置应注意遵循以下原则。
1、丰富性。生物角可呈现自然界物种的丰富性和变化的多样性。幼儿好奇心强,喜欢新异的事物,自然角要能引起幼儿持续的兴趣与关注,除了适时摆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水果、干果和蔬菜标本,种植花草树木,养殖某些小动物之外,在中班或大班,还可就某一方面进行拓展细化或增加新的系列,以展示更多的自然之物,如盆化的种类可选择常绿、落叶、草本、木本和腾本等植物类型;还可展示不同质地的土壤、石块、贝壳及蟑螂、菜青虫等常见昆虫的虫卵或蛹,昆虫的不同生长阶段和休眠状态;也可拓展各种特色树叶(包括病态的树叶)、枯枝、老根及反映生物之间关系的生态瓶和相关图片等等。不断变更的新奇之物,有助于吸引幼儿的观察兴趣,感受身边自然之物的奇妙和多样性,达到幼儿对自然界各种事物感性认识的丰富性,进而提高思维的概括性和灵活性。
2、季节性。幼儿对季节变化的认识需要以具体事物为依托,通过自然角可以创设感知季节的具体情景,突出季节的感知特点,从而帮助幼儿认识季节的一般特征。自然角是大自然的缩影,通过动植物在各种季节中的发展变化规律,能较好地体现自然界季节变化的特性。泉州处于福建南部,季节变化不甚明显,更有必要通过自然角的精心设置来显现自然界的季节特性,为幼儿关注和感知大自然创设良好的环境条件。目前水果、蔬菜的季节性正逐步被淡化,固应选择具有本地典型季节特性的动植物来体现四季的变化。例如,春季可以选择开放的桃花、迎春花,正在萌芽的落叶植物(如小桑树等),正在孵化的蚕、处于生长初期的蝌蚪等,让幼儿感受春季生命的复苏和春天万物生长的气息;夏季是动植物繁盛的季节,可选择知了、茉莉花、太阳花等动植物;秋季是收获的季节,可多收集向日葵、牵牛花、蒲公英等各种具有明显秋季特征的果实(因本地区秋季少有落叶的现象,因而不考虑采集落叶);冬季可通过休眠状态的蜗牛和昆虫,圣诞树和水仙花的开放等让幼儿更直观地感受自然界所蕴涵的变化规律,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变化的显著性。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带有极大的无意性,只注意那些突出的表面的现象而忽略反映事物本质的现象。除了通过丰富的材料,让幼儿感受自然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之外,自然角还要尽可能选择富有可变性的材料,尤其是变化明显的动植物,才能更好地吸引幼儿观察的注意力,确保观察的持久性,进而引导幼儿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提高幼儿感知和探究的兴趣和能力。一般可选择季节性变化显著的材料、生长周期短的生物或动植物生长变化明显的时期,如速生树种、植物的幼苗阶段、生长发育迅速的昆虫;种子的萌发、春天昆虫、蜗牛等动物的苏醒、繁殖和活动状态,夏天空心菜的扦插和生长过程,冬天水仙花的生长和随后花苞的绽放等。选择具有明显变化的材料可增强自然角的新颖性、趣味性和可观察性。同时,还应注意摆放尺、放大镜、镊子、温度计、日历,记录本等各种观察记录的工具和辅助材料,使幼儿更好地感受自然界及其变化的规律。
4、实验性。狄德罗说:“我们有三种主要的方法:对自然的观察、思考和试验。观察搜集事实;思考把它们组合起来;实验则来证实组合的结果。”①从科学方法的高度论述了观察和实验的重要性。要提升自然角的作用,发展幼儿的观察和实验探究能力,自然角不仅要具有丰富性、可变性,还应注意其内容的对比性、实验性和探究性。如种子发芽实验可分别采用不同的品种、介质(如水、沙或土壤)、温度和水分等条件进行实验,插花可选择鲜花或叶子保鲜时间有差异的植物组合,水仙花栽培还可分别采用不同的介质进行对比种植,让幼儿初步感知影响植物萌发和生长的条件让幼儿进行实验与验证,操作与实践,为幼儿提供更多探索、发现、比较、思考的机会,以提高幼儿科学的意识,活跃幼儿的思维,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5、层次性。不同年龄班,自然角中材料的种类和呈现方式应具有连续性、相关性、变化性和渐进性,既具有统一性又避免雷同性,即应当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性。从小班到中大班,材料种类可由近及远,由简单到复杂逐步丰富,同一类材料在不同年龄班应有不同的设置方法和层次要求,逐步深化。小班,可选用幼儿身边常见的,用于感知和分类的材料,更多短期观察的材料;中班,逐步丰富认知的范围,可比较系列化地呈现各种材料,体现生物生长变化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大班,除了材料数量和种类的变化,还可适当增加长期观察的材料,材料的呈现也应更具有实验性,让幼儿不仅感知事物表面的、外部的联系,还能逐步理解各种现象及其因果关系。
二、自然角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要提高自然角的实效性,除了应遵循上述原则对自然角进行合理设置外,还应进一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幼儿的主体作用,提高幼儿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激发、维持和促进幼儿的探究活动,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体验,促进思维的发展。因此要充分的发挥自然角的作用,还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自然角的开放性及幼儿的参与性。要更好地培养幼儿对自然角的兴趣,提高它的吸引力,应当重视自然角的开放性及幼儿的参与性。自然角不仅要具有展示性,更应当具有可操作性;其内容的选择不仅按教师的意图进行,更要考虑幼儿的兴趣和愿望,注重其综合性、生活性和趣味性,与幼儿的生活和幼儿的探究活动密切联系。如自然角应尽可能投入些可供幼儿自己操作实验的材料,留下空间让幼儿自己种植和饲养,鼓励幼儿参与选择和收集材料,支持幼儿验证自己的想法;在可能的情况下,允许幼儿将乌龟等动物在教室内外放养,或轮流带回家饲养。同时,引导幼儿采用适当的方式作好观察记录。只有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使自然角在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2、重视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促进幼儿与环境的互动。除了应着力于自然角的丰富性和变化性等,还应重视教师的支持和引导,以激发、引起和促进幼儿的探究活动,并促进语言和思维的发展。教师本人应随时关注自然角的变化,把握时机积极引导,适时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来挑战幼儿的认知,通过问题意识,使幼儿的主动探究进入真正的准备状态,进一步激发其观察和探究的愿望,进而引导幼儿操作、思考、并验证自己的想法,以引起和促进幼儿主动建构的活动。此外,教师还应通过自然角不断关注幼儿的兴趣点、兴奋点和疑问点,将它们作为增设自然角内容的依据或作为主题活动延伸的内容,还可适时引导幼儿将探究活动延伸到大自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提升自然角的作用,使自然角的作用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3、自然角的内容设置应具有一定的计划性和灵活性。教师不仅要对自然角各阶段的内容有个总体规划,以较好地体现出它的季节性、连续性和层次性,还应注重其综合性、生活性、趣味性和灵活性。应当根据幼儿的兴趣和活动需要进行适时地变更和补充,有效地投放材料或组织幼儿收集相关材料,达到活动前的感性经验积累,活动过程的情境支持,活动后的延伸扩展,幼儿的交流与分享发现。自然角材料的丰富性和多变性,以及时空上的开放性,有利于接纳不同发展起点、方向和速度的幼儿,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深层次地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
总之,只有根据幼儿的兴趣、需求和认知特点,充分挖掘自然之物的科学价值,合理设计自然角,才能促使幼儿带着各自的兴趣、需要,直接与周围事物和现象进行对话,有效地支持幼儿的观察、思考和探究活动,在探索中分享彼此的经验与成果,在认知、情感、社会经验等方面进行积极的交流、互动,不断引导幼儿提升经验,使之向更高水平发展,使自然角真正体现出对幼儿建构过程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