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在幼儿园环境中进行的,旨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项活动的总和。目前幼儿园课程普遍采用主题性的教学模式,注重集体式教学,而作为集体教学的补充和拓展,区域活动在主题活动的开展中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完善主题课程,关注主题目标下区域的设置、环境的创设,更能促使幼儿自主学习。
一、创设主题性区域活动
(1)区域环境的创设。皮亚杰认为,“环境的创设应该着眼于丰富幼儿的知识和经验,发展和提高幼儿的能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而洛扎洛夫认为“对儿童心理和行为发展最有效的影响是间接的、含蓄的暗示”,“教师创设的多元化教育环境对幼儿的进步和提高是起着任何集体教育活动都无法替代的巨大作用”。这其中包含今天所说的区域环境的创设。环境是幼儿的第二任老师,它能带给幼儿积极的情感追求。在区域活动的刺激下,幼儿能够更加投入,也更积极。幼儿园的区域环境,往往是在开学时老师们经过几天努力而完善的,到学期结束时也不会再有调整。老师成为区域游戏的主导,幼儿依附在老师的形成观念下进行机械的游戏活动,忽略了幼儿潜能的发掘,不利于幼儿自主地进行游戏活动。现在我们把幼儿的主题活动与区域游戏相互联系,使幼儿在游戏中掌握主题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区域环境中充分体现了主题活动的基本内容。所以,在对区域环境的创设中,我们以主题活动为背景,创设适宜的区域情境,让幼儿在主题情境中主动学习,提供各种操作材料,让幼儿在自己的操作活动中满足需求。通过体验性学习,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体验,引导幼儿自主学习,快乐游戏。
(2)主题墙的创设。主题墙的创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对于幼儿学习课程内容的反映,是幼儿学习成果的直接展现,它直观地展现了幼儿在一个主题活动中的学习成果。它与幼儿的身心发展息息相关,它时时刻刻展现着幼儿智力与情感的变化。主题墙是幼儿园主题内容的集中体现,它的存在更好地促进了家长和老师了解幼儿对于主题的掌握和吸收,更能反映幼儿的个别差异性,促使幼儿能与主题墙进行互动。主题墙的创设模式可分为板块式和表格式等。
二、主题活动下的区域活动
幼儿园的主题活动往往多以集体式教学为主,它主要是让全班幼儿在主题活动时学习同样的主题内容,主要是通过教师来控制活动时间、场所和操作材料。这样的活动往往忽略了幼儿的个别差异,不能很好地兼顾到每个幼儿的不同特点。然而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应该是处于主动地位的,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去选择想要的活动场所、活动材料和活动对象,因此区域活动对于幼儿有着很大的帮助,它可以帮助幼儿认识社会,接触社会。正是因为区域活动的这种自由活动性,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兴趣去选取适合自己,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进行开展。因此,在活动中,他们时常会偏离教师预设的活动方式,按照自己的想法与同伴进行活动。这个时候,在活动中就会存在许多预先没有考虑到的因素在里面,就会生成新的活动方式,从而产生新的活动主题。然而,在区域活动中,教师为了达到预先设定好的教学目标,达到自己的教学效果,花费时间在材料的创设和改造上,往往会忽略幼儿新创设出的主题活动,错过一个好的教育机会。随着各种主题不断开展,区域活动的种类和形式会越来越多地呈现出来,其中大多数是教学活动的延伸,还有的是通过幼儿的独立创造,新建构的。这些区域的产生,与主题相辅相成,促进了主题活动的更好开展,幼儿也通过区域活动更好地认识了主题的内容。
三、指导方式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该以一种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态度进行适当指导,从而使自己能够融入幼儿,满足孩子在成长中的需要,融入到幼儿的活动当中。所以,教师在指导幼儿开展区域活动时,一定要把握好适时、适宜、适度地对幼儿进行指导。
(1)首先要善于观察。在区域活动时,教师应该积极地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对孩子进行有目的的影响与指导。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面对孩子提出的各种问题。比如幼儿想做什么,想怎么做。要在活动中注意观察幼儿的言行举止和神态表情,当发现幼儿在活动中产生困难时,首先应该问清幼儿遇到了什么困难,再给予适当帮助,帮助幼儿解决问题,从而使幼儿在原有基础上提到提高。只有这样,才能给幼儿更大的空间,在自由的气氛中达到学习的目的。
(2)指导的语言要艺术化。当孩子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或者希望得到老师称赞的时候,教师应当及时介入,帮助幼儿解决问题。老师需要用生动形象、富有趣味的语言去启发引导幼儿主动地进行活动,指导孩子解决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和关爱,使其更好地进行活动。
(3)提供适当的帮助。教师在幼儿遇到困难时,要提供适时、适当的指导与帮助。但对于幼儿指导要留有余地,不能直接把答案说给孩子,要成为真正的引导者,尽量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解决,使幼儿真正成为区域游戏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