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在组织幼儿户外活动时,有过这样的想法吗?——与其费劲的组织游戏,还不如让孩子自由活动效果好。小朋友们更喜欢自由活动,是不是你的游戏不好玩?
一个小案例很能说明问题:
小班M老师组织孩子们“玩皮球”,孩子们围成了一圈,游戏要求是老师把皮球推向一个小朋友,这个小朋友再把球推回来。在球的来回滚动中,有的孩子兴奋地用手挡球,有的用脚踢球。见此情况,老师开始制止孩子们的犯规行为,并选了一个男孩子当队长,让他来传球。可不一会儿,孩子们又开始抱球﹑挡球﹑踢球,老师又出面制止。
反复几次,有的小朋友开始说悄悄话,有的开始玩拍手游戏,有的则开始心不在焉。疲于应付的老师只好说:“现在小朋友们开始自由活动。”孩子们高兴地跳起来,很快找到伙伴们玩各自的小游戏。
这样的事情应该会有不少老师经历过吧,赶快来看对策吧。
为什么自由活动更吸引幼儿?
对幼儿来说,游戏的目的就在于好玩。在自由活动中,没有要达到的目标,没有这么多的规则,也不一定追求某种结果,所以幼儿没有任何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
在游戏中他们容易取得成功,因而幼儿总处于愉快的情绪体验中。所以相对于教师控制下的游戏,幼儿自然喜欢“放羊”式的自由活动多一些。
老师怎样组织游戏效果好呢?
1、老师要正确看待自己在游戏中的作用
老师对游戏的有效参与,可以使幼儿获得心理上的支持,增加幼儿对游戏的兴趣,促进游戏的发展。同时,老师在场可以抚慰、支持、帮助幼儿,并让幼儿感到他们的游戏是有价值的活动。
此外,幼儿还可以通过观察教师参与的游戏学会材料的新玩法,懂得游戏的规则,学习如何与伙伴友好共处。而且,教师的正面评价,可以使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体验愉快、成功的情绪,激起幼儿再次游戏的愿望。
2、教师要给自己一个恰当的角色定位
作为游戏的组织者,教师应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从幼儿感兴趣的角度出发来选择游戏,让游戏成为幼儿创造的源泉,使游戏发挥出应有的教育价值。
比如,可以这样设计“玩皮球”游戏:
先用猜谜语的方式,引起幼儿的兴趣,幼儿猜出后,玩“找一找”游戏,幼儿从不同的地方找到皮球后自由玩球,教师以游戏伙伴的身份去引导幼儿探索不同的玩法,促进游戏的不断深入。如,踢球、拍球、运球、推球等,而不是安排幼儿按老师的意愿游戏,控制游戏的形式和进程。
3、尊重幼儿游戏的氛围
为幼儿提供一个自由想象、探索、表现、创造的空间。幼儿游戏时的快乐氛围,是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游戏的前提,若是老师破坏这种氛围,就会使游戏索然无味。
比如,当幼儿把球当做自己的“宝宝”抱在怀里游戏时,教师应和幼儿一起呵护他的“宝宝”,与他的“宝宝”一起玩耍。而不能从幼儿手中拿过球去教他怎样拍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