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可针对角色扮演开展一系列语言活动,既锻炼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又激发幼儿的表演热情,将故事情节生动地展现,结合游戏化动作表现,在边玩边学中,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利用多次活动逐步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熟悉度
对故事内容的熟悉度是幼儿进行角色扮演的基础,每一个故事都分三次活动进行。
第一次活动,运用教师讲述、幼儿集体讲述、幼儿接龙讲述、幼儿分角色讲述等多种方式让幼儿掌握故事情节及内容;
第二次活动,老师与幼儿讨论如何进行角色扮演,角色间要说什么话,可能会做什么动作,脸上应该有什么样的表情,逐步引导,提高幼儿表演兴趣,初步了解表演方法;
第三次活动,准备道具让幼儿自主进行角色扮演。
教师指导,带领幼儿进行角色表演
在每个故事的第二次活动时虽然已经与幼儿讨论好了角色的语言及动作,但是在一开始表演时,孩子们往往还是无从下手。
可以先选定几位幼儿扮演角色,放慢语速,一步步地指导他们每一个角色在什么时候要做什么事、要说什么话。
例如,用《兔宝宝找快乐》进行角色扮演游戏,小朋友虽然都很感兴趣,但是不知道要做些什么。所以老师充当旁白,故意提高声音或放慢速度,提醒幼儿需要做的事情或需要说的话。
在表演游戏的最初阶段,幼儿比较关注故事情节及角色对话。当然,作为一节语言活动课,我们要求的目标实现了,在游戏中幼儿对故事情节更熟悉了。
但是,既然开始了表演,除了实现故事中的语言目标外,若可以让幼儿在表演中自由发挥,说出一些虽然故事中没有但是不会离题太远的话语,对幼儿的语言思维能力也是一种锻炼。
播放视频激发幼儿的表演欲望
一起看看这位老师的做法:
《小熊让路》是一个以同伴间相互谦让为主题的故事,首先播放一个由幼儿进行角色扮演的视频。看完后孩子们难以抑制激动情绪,这时可借机让孩子们表演。故事一开始,小熊大摇大摆地走路,凶狠地让其他小动物给它让路,幼儿产生创编动作的意识。
念到“XXX,你快给我让开”,幼儿便会“恶狠狠”地做出手用力往旁边一甩的动作。在表演中,幼师发现了由于这个故事中对话很少,整个表演过于安静,有些幼儿忘记接下来要做什么,于是可以让幼儿开动小脑筋,将故事内容改编成对话形式。一步步引导幼儿换位思考:“如果你是XX小动物,你心里可能会怎么想,又会说什么呢?”每一个小动物都有了说话的“权力”。
教师引导幼儿自主创编故事并表演
在幼儿园语言活动中,故事创编是一种基本的活动形式,这种活动建立在幼儿已理解故事内容,并对其有见解的基础上,经过之前几次的角色扮演活动,幼儿对角色扮演都有了深入理解。因此,老师可以在学期末安排一次故事创编表演活动。
请幼儿确定故事主题及人物角色,然后鼓励他们共同思考,设计故事情节,说一说在表演过程中需要什么样的道具。整个过程全部交给孩子们,老师只是从旁起协助和设问引发幼儿讨论的作用,充分发挥幼儿的活动自主性。
虽然角色表演只是一种游戏,但其实有着很高的教育价值,它能让孩子们放松自由地进行游戏并大胆创新,更愿意表达想法,慢慢提高口头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