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听到有些孩子抱怨:“上学有什么意思嘛,根本就没幼儿园好玩!”“一上学就学拼音,有哪本书是用拼音写的?”“学算术又有什么用,买东西交多少钱售货员说了算!”很明显,孩子对上学不感兴趣!
本应该对各种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的孩子,怎么会对上学不感兴趣呢?是学校的课程对孩子没有任何吸引力,还是孩子的学习兴趣被人为地破坏掉了?
在注重早期智力开发的今天,家长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不遗余力地对其进行智力开发,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但他们却不知道,孩子赢得的可能只是短暂的辉煌,失去的却是更为宝贵的东西:对学习的热情,对世界的好奇。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习事半功倍。
然而,孩子的兴趣是否真的被调动起来?当孩子的兴趣点和大人的要求不一致时怎么办?当孩子的兴趣转移了又怎么办?究竟该如何培养孩子积极持续的兴趣爱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学习兴趣浓厚的孩子主要有如下表现
◎有强烈的探索欲望,想要进一步了解客观事物,会调动一切已有知识经验来进行学习。
◎有较强的坚持性、专注力,对于一件事情可以长时间地关注。
◎勇于尝试、不怕失败,在不断探索中力求找到答案。
◎能进行自我调节,不断调整任务难度,使兴趣更具有持久性,且能够不断提高。
◎能够通过学习活动本身对自己进行奖赏和鼓励,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满足。
孩子如果对学习活动感兴趣,学习就主动,学习效果也好,久而久之形成了良性循环,孩子的学习兴趣就会越来越高,还能够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当然也就会取得较好的学业成绩。
学习兴趣低的孩子主要有如下表现:
◎不能主动发起探究性行为,在接到任务后,不能马上调整状态作出反应,处于一种懈怠的状态。
◎难以专注于一件事情,注意力极其容易转移和分散,停留在一项活动上的持续时间非常短暂。
◎盲从,没有主见,在集体中长期处于被动地位。
◎惧怕失败,一旦失败就表现出沮丧或者愤怒,并且不愿意再次尝试。
◎难以进行自主调适,对于外界的依赖性较强。
◎较严重地表现出对学习产生抵触或对抗情绪,或者对学习产生焦虑、恐惧,逃避或回避学习,甚至出现学习抑郁症,如食欲不振、孤独、懒散、过敏、闷闷不乐等。
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可以培养和激发的,但是到了入学以后再来从头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就有些晚了。
有些研究甚至认为过度的早期智力开发会使孩子“厌学,从入学第一天开始”,作为家长一一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培养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远远比训练孩子具有某一种技能重要得多。
而保护孩子的兴趣,保护孩子探索的欲望更是培养兴趣的首要之举。
作为家长,可以从孩子一出生,就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给予孩子探索的空间和时间
让孩子有机会体验发现问题、尝试解决、体验失败、再次探索、获得成功的全过程,不要事事包办代替,人为地剥夺孩子探索、尝试的机会和乐趣。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孩子从事难度略高于已有经验水平的任务,家长给予安全的保护和适当的支持。
▌善于观察,发现孩子的兴趣点,给予适当引导
例如,当孩子对昆虫发生兴趣的时候就可以为他提供大量的相关图书,带他去自然博物馆,在网上搜索相关资料,和他一起去田间察、捕捉昆虫,制作标本等等。让孩子有机会把自己的兴趣不断深化,形成持续的爱好。
▌抓住孩子兴趣发展的阶段性,培养广泛的兴趣
孩子从不熟悉、不了解某种事物,通过探索、学习、练习达到了解和掌握,兴趣也会随之慢慢减退或者消失。家长可以通过建议、参与等方式,适时地将孩子的兴趣引向新的目的地。
▌根据孩子的兴趣指向,允许多种兴趣存在
兴趣本身并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只要引导得当,孩子都能从中体验到学习、探索、思考的乐趣。只要孩子的兴趣不违背基本的道德准则、不妨碍别人的生活、不威胁自己的安全,家长都应该采取宽容的态度。
以上所说的,主要指孩子自发的直接兴趣,但是实践活动是兴趣产生的源泉。人们往往对于完全生疏的,而且有一定深度、不理解的事物,一开始不会有多少兴趣。
但随着对该事物的逐渐熟悉、理解、掌握,兴趣才随之产生。所以,培养和激发孩子的间接兴趣也非常重要。
有时孩子本身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兴趣取向,而家长又非常希望孩子接触、了解学习某方面的内容,这时家长可以尝试着从以下方面入手来培养和激发孩子的间接兴趣。
▌注重活动的情趣性
我们经常可以在音乐厅看到很多孩子在饶有兴趣地观看演出,这就是他们的父母为了培养他们对于音乐的兴趣,带他们来进行现场体验;
但是形式的趣味性不是学习兴趣产生的唯一条件,表面的趣味性往往容易被任务的难度或持久度所削弱。
▌考虑学习任务的难度
任务难度一定要与孩子现有水平相匹配,略高于孩子现有经验水平的任务难度是最容易引发孩子学习兴趣的。
难度过低,孩子已经掌握的东西很难再引发孩子探索的兴趣;难度过高,孩子可望而不可即,屡屡失败,也难以激发浓厚的兴趣。
▌在培养学习兴趣的同时逐渐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自己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时间等难度较大,家长可以循序渐进地鼓励孩子自己选择学习的地点、内容、材料,慢慢过渡到帮助孩子从遵从兴趣学习,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强烈的探索精神,能够自主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方式,设定学习目标。
家长一旦认识到学习兴趣在孩子学习过程以及学业成绩方面的重要作用,就会非常注意激发孩子的兴趣,但却往往没有注意自己的言行是否在破坏孩子的兴趣。
最典型的破坏孩子学习兴趣的表现有:
◎忽视
当孩子兴致勃勃地拿来一幅自己的作品让家长看时、家长却因为忙于手头的工作而忽视孩子热切展示的需要,孩子刚刚萌发的兴趣就被家长这种无意的忽视打击了。
◎嘲讽
孩子的认知经验有限、能力有限,因此常常会做一些自以为是的“创举”,如果家长给予他们不恰当的嘲讽,孩子的兴趣就会受到重创。
◎武断制止
当孩子对某个事物产生兴趣,并廾始探索的时候,家长往往会出于本能的保护意识,来判断这个行为是否危险,并且经常做出不理智的武断的制止。
◎过度教育
家长重视孩子的兴趣,希望迎合孩子的兴趣并进一步引导其学习行为,却往往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甚至发生越俎代庖的事情。
当我们认识到什么行为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什么行为有可能破坏孩子的学习兴趣后,我们就可以更好地保护孩子的直接兴趣,有效地引导孩子的间接兴趣,支持孩子的探索行为,让孩子体验兴趣得到满足时的快乐。
但是,提倡培养孩子的兴趣,不等于主张放任;支持孩子的某些兴趣,不等于主张偏科。
▌让突出的兴趣与其他领域的学习“架桥”
有的孩子对某一领域的学习非常感兴趣,就会在这一领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忽视其他领域的学习。
例如,一个孩子对昆虫非常感兴趣,凡是涉及昆虫的东西,他都会给予极大的关注,会通过网络、书籍、报刊、电视等渠道获得各种有关昆虫的知识,并且愿意花大量时间来捕捉昆虫、制作标本。
这个孩子可以长时间地维持对于昆虫的探索兴趣和学习热情,这是非常难得的,但是他也会因此而忽视对于语文,数学、外语以及艺术等科目的学习。
这时,家长要做的不是打击孩子对于昆虫的兴趣,而是通过平等的沟通,有效地引导孩子将兴趣和其他学科结合,起到一个搭建桥梁的作用。
例如,孩子喜欢看法布尔的昆虫学著作,家长就可以引导孩子仿照法布尔的小品文手法写一些观察日记,让孩子体验到昆虫学家也需要有流畅优美的笔触;
既然孩子愿意上网寻找关于昆虫的资料,家长就可引导、鼓励他查出一些外文的关毽词,到国外网站搜索更多的资料,为孩子提供真实而实用的外语环境;
既然孩子喜欢观察昆虫,立志成为一个昆虫学家,就可以引导他了解真正的昆虫学家都需要哪些基本技能和素质,为孩子设立一个成长的目标。
这样一来,孩子的兴趣既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也得到了适当的引导,让他有机会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为将来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位“老师”带领孩子们探索未知的世界。作为家长,我们既要重视孩子学习兴趣的发现、培养、保护和引导,更要注意为孩子营造一种管送的、允许探索的、开放自由的环境。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导兴趣想更加持续的爱好发展,乃至于发展成为坚定的理想。孩子们也才会更加自主的进行学习,并且在学习中得到最大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