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形体】
简单地说,空间形体即形状,幼儿认识形状的过程具有以下特点:
1)幼儿认识平面图形的顺序是: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椭圆形→梯形;认识立体图形的顺序是:球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
2)从局部、粗糙的感知到完整、细致的辨认。
3)抽象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发展。
按照年龄划分,幼儿认识空间形体的年龄特点是:
1)3-4岁:能正确认识和区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对椭圆形、长方形等其他平面图形也具有一定的匹配能力;往往会把形状与生活中熟悉的事物相对照(如把圆形说成太阳)
2)4-5岁:能正确认识长方形、半圆形、椭圆形和梯形,逐步理解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能逐步做到图形守恒;能对相似的图形进行比较理解图形之间的简单关系,对平面图形的组合品达活动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及一定的创造性。
3)5-6岁:已经基本能够理解图形的典型特征,进一步理解图形之间较为复杂的组合关系。
由此,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如:
1)认识平面图形:在视觉、触觉感知实物轮廓的、运用重叠比较法、通过对图形的分割和拼合。
2)认识立体图形:运用触摸感觉形体、运用自然测量、运用重叠比较法、开展粘贴活动。
3)等分:帮助幼儿获得整体与部分概念、进一步加强对形体特征的认识与区分。
【空间量】
量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学习空间中的量也能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幼儿认识空间量的过程具有以下特点:
1)从明显差异到不明显差异
2)从绝对到相对
3)从模糊、不精确到逐渐精确
而幼儿学习空间量的过程也有显著的年龄特点:
1)3-4岁:能区分物体的大小差异,能用一些简单的词汇来表示相应的量;但对其他量的差异不敏感,会笼统地概括为大小;对轻重的感觉有了初步的发展。
2)4-5岁:感知量的精准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3)5-6岁:能正确认识并用相应的词汇描述物体的量,精确性大有提高。
由此,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如:
1)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粗细、高矮、轻重:运用感官、重叠并放法、发现法、寻找法、游戏法来比较。
2)量的排序:将两个以上的物体按照某种特征上的差异或一定的规则排列成序。
3)体验量的守恒:利用直观的实验帮助幼儿理解面积、体积等量的守恒。
4)学习自然测量:老师仔细讲解并让幼儿实践操作。
【空间方位】
幼儿在辨别空间方位、形成空间方位概念的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从上下→前后→左右
2)从自身为中心到以客体为中心
3)从近的区域范围扩展到远的区域范围
对于空间方位的学习,幼儿展示出的年龄特点是:
1)3-4岁:能够用视觉判断相对于辨别出发点的物体的位置。
2)4-5岁:区分前后区域的面积有所扩大,能以自身为中心判断左右的空间方位,能对离自身稍远的或斜于自身前后位置的客体方位有较正确的判定。
3)5-6岁:基本能把空间分成两个区域,或左右、或前后,还能把其中每一个区域分成两个方面(前左等) 。
由此,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如:
1)以自身为中心辨别上下、前后、左右。
2)以客体为中心辨别上下、前后、左右。
3)认识空间方位相对性、连续性、可变性。
【时间概念】
时间概念也是生活中常用的概念,幼儿认识时间概念具有以下特点:
1)容易受到实际生活的影响
2)容易受到知觉影响,将时间与空间等同起来理解(如认为跑得久就跑得远)
3)更容易理解短周期时间顺序
4)表达时间的词语发展存在一定困难
而对于时间概念的学习,幼儿的年龄特点是:
1)3-4岁:掌握一些最初步的时间概念(早上、夜晚),但对时间的理解还与生活中的事件相联系,对具有相对意义的时间概念(今天、明天)还不能掌握。
2)4-5岁:能准确确定不太长的时间间隔。
3)5-6岁:对时间的认识逐渐向更长、更短的时间段扩展;对时间分化更为精确。
由此,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如:
1)认识早中晚、白天与黑夜
2)认识昨天、今天、明天
3)认识年、月、四季、星期
4)认识时钟
以上,就是幼儿各项数学能力的发展特点以及对教师的教学建议,希望能对各位老师的工作起到帮助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