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园从“数学问题解决”出发,以中班数学游戏“玩骰子比多少”为例开展实践研究,以探索“问题解决”对丰富幼儿数学知识经验、发展幼儿数学思维能力所起的作用,并思考影响幼儿数学问题解决的相关因素,从而探寻基于“问题解决”的幼儿数学教育相关策略。
问题情境一:“你数得慢,我不跟你玩了!”
自由活动时间,孩子们三三两两玩骰子。红红跑过来告状:“我和明明玩骰子,他现在不和我玩。”明明说我一眼就看出骰子上有几个点了,红红还要用手一个个地数,她数得慢,我不跟她玩了!”
思考与分析
红红用手指中规中矩地一一点数,这是中班幼儿常用的方法,而明明则能目测出点数来。两种方法造成点数速度上的悬殊,是“明明不和红红玩”的原因所在。那么,中班幼儿能目测感知一定物体的数量吗?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骰子上的点子数量在1和6之内,且有一定规则的排列,一些幼儿在游戏中能不自觉地目测出骰子上的点数,说明骰子点子数量是适宜中班幼儿目测的。
问题解决策略
1. 组织开展“一眼看多少”集体教学活动。活动中先请明明提出问题“你能用眼睛数数吗?”,然后鼓励幼儿尝试目测点的数量和6以内的实物,并交流比较“用眼睛数”和“用手指点数”两种方法速度的差异。
2. 在数学区域活动中开展“先看后数”“比比谁的眼睛亮”等活动,提高幼儿目测数群的能力。
3. 在“玩骰子”游戏中鼓励幼儿不用手指点数,直接用目测的方法感知骰子上的数量。
问题情境二:“两个骰子合起来玩怎么数点子?”
游戏进行一段时间后,一些孩子不满足只用一个骰子玩,开始尝试用两个骰子一起玩。玩的时候大多孩子用手指一一点数,但往往点数无序,数得费劲,数得 慢,还容易数错。“两个骰子合起来玩怎么数点子”,成为幼儿游戏面临的新问题。
思考与分析
幼儿增添一个骰子不是出于学习数学的愿望,而是期望改变游戏玩法增添新鲜感。但点子数量的增加并没有给游戏带来乐趣,反而增加了难度。当前的问题是:两个骰子上的点子是否适宜中班幼儿点数?我们是否该支持幼儿用两个骰子游戏?通过研讨我们认为:当幼儿面对两个骰子时,已超出其目测数数 能力,幼儿就会伸出手指一一来点数,这符合中班幼儿的点数水平。两个骰子的点子数大都会出现在10以内(出现11、12的几率不高),这是中班幼儿可以达到的点数水平。影响幼儿正确点数的是两个骰子上点子不同的排列,这恰恰是帮助幼儿进一步学习手口一致有序点数的大好时机。我们还认为,幼儿已具有目测一个骰子数量的能力,以此为基点把目测数群和一一点数这两种方法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教学能帮助幼儿学习种又好又快地点数两个骰子上点子的新方法。
问题解决策略
1. 通过操作性学习帮助幼儿建立有序点数意识,学习手口一致、有序点数10以内的物体数量,并在区域活动中投放相应材料加强有序点数练习。
2. 开展集体数学教学活动,引导幼儿学习“先直接目测一个骰子的数量,再接着一个一个往下数另个骰子上的点子得出总数”的方法。
问题情境三:“点子数忘了怎么办?”
玩骰子”游戏又增加了难度:两人一组玩变成了三人一组玩两个骰子。明明、小美和林强在游戏时发生了争吵。原来,小美是第一个丢骰子的,当三个孩子丢玩骰子后要比较总数时,小美把自己的点子数忘了。两个同伴一个说是8,一个说不是。“我们要想个办法,不能让自己的点子数忘了。”明明说。“我去拿张纸来记我的点子数。”林强有了主意。“可我不会写数字。”小美说。“你可以去拿数字卡片,你的骰子有几个点子就把它的数字卡片拿在手里。”明明帮着小美出主意。三个孩子分头找来了笔和纸,还有一些数字卡片。明明和林强点数后就把数字记在小纸片上,而小美点数后则把相应的数卡握在手里。三个孩子丢完骰子后再出示纸片和数字卡片进行数量比较,游戏顺利进行了下去。
思考和分析
增加小组游戏人数使每一轮游戏时间延长,干扰幼儿对总数的感知和比较。小美是第一个点数的,之后她专注于两个同伴的游戏,干扰了她对自己先前点子总数的记忆,使游戏陷入僵局从而产生问题。在案例中幼儿面对问题尝试自己分析和解决,同伴之间还能互相帮助。这说明经过教师引导幼儿萌发了问题意识,有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行为。
问题解决策略
教师要呵护幼儿好奇、好问的天性,在生活中要积极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问题,培养幼儿问题意识,支持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大胆解决问题的行为,及时让其他幼儿分享同伴问题解决的成功经验,让幼儿树立问题解决的信心,体验问题解决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