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园长 权威发布 联盟速递 月工作重点 大型活动 教研活动 教学主任 后勤主任 下载中心 yojo大家庭 标准平台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如何引导特殊幼儿主动地进行语言交流
如何引导特殊幼儿主动地进行语言交流
时间:2018-12-26   来源:Yojo幼儿园联盟   作者:王方   点击:

幼儿园《纲要》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而幼儿发展语言的关键是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大胆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因此,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们会创造各种语言活动环境,为幼儿提供更多的交往、交流机会,从而开发幼儿的早期语言潜能,让幼儿的语言在积极愉快的交流环境中自然而然地丰富起来。下面结合一些教学实际来谈一谈自己的一些教学引导策略和体会。
一、尊重幼儿的表达需要
在一日活动中,幼儿的语言潜能是在表达和交流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首先,教师应在幼儿提问、交流、回答问题时,带着欣赏的态度,认真倾听他们把话说完,对于幼儿不同的见解表示重视,争取有问必答。老师们在观察中也常常发现,能力较弱、表现一般的幼儿,经常会出现课堂上回答问题不主动、怯场,甚至在与同伴语言交流时,也是躲躲藏藏地进行着,这对幼儿以后的学习、生活是非常不利的。也有些幼儿只要离开老师视线,与同伴交流时,非常地自由、开心、甚至忘情地大笑起来……。如果孩子不愿意让老师加入他们的交流,面对一脸紧张表情的孩子,教师对自己的教育行为也应该是有所反思的,为什么孩子不愿意对老师敞开心扉呢?平时,我们要多关注这类幼儿,多为他们创造语言交流的机会,尊重他们的表达需要。其次,“尊重”是相互的,我们教师首先要以身作责,不但要尊重每一位幼儿,还要教会幼儿尊重自己的老师、同伴等。老师在课堂上目光不能总看着那些“能说会道”的幼儿,我认为,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与全体幼儿互动起来,而不是就跟几个幼儿互动。
二、语言情境的创设贯穿于幼儿的生活活动中
幼儿的语言运用离不开交流的环境和对象。陈鹤琴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因此,老师在教学活动前必需做好充分的准备——将语言情境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是最实在的。在幼儿园活动中,幼儿所接触的对象只有老师和同伴。小班的幼儿说话断断续续,语言表达不连贯,需要老师反复重复对话来加深他们对一个词的印象。如:小班幼儿在收玩具时,幼儿每送回一个玩具,教师都要不厌其烦、耐心地跟幼儿说“谢谢”,首先要让每个幼儿得到夸奖,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当幼儿熟悉这个词语后,会模仿着教师说“谢谢”。接着,教师与幼儿互换角色,每天轮换幼儿对收放玩具的同伴说“谢谢”其他捡积木的幼儿跟着老师学说“不用谢”。词语地运用要自然地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中。
在家庭活动中,幼儿语言交流的环境和对象就更多了。中、大班幼儿开始逐渐把整个事情的内容连贯地说出来,并且伴有丰富的想象力。因此,在这个阶段,家长和老师要密切合作,为幼儿创设语言情境。比如:春游、秋游时路边的景色变化,人们的活动等都会成为幼儿说话的主题,对于幼儿一路的好奇、提问。家长们要围绕孩子的求知心理,耐心地协助他们,对于比较难回答的提问,家长们要与孩子们共同寻找答案,做孩子学习的好伙伴,千万别忽视了孩子主动进行语言交流的契机。这里有一个真实的例子:“乐乐”小朋友和妈妈在太湖上坐船,低头看见太湖水中长满了绿藻,船开过后,留下一大片“山峦起伏的森林绿藻图”:“妈妈,是谁把颜料倒进水里的?船怎么会画画呢?森林里会不会有怪兽呀”?一连串的问题最终还是由于水中的绿藻引起的。妈妈一句也没有解释,只是说:“对呀?这是怎么回事呢?等一会儿我们到码头上去看看吧”。到了太湖源头诸的码头上,妈妈带着乐乐近距离看太湖水:“妈妈,你看,水里不是颜料,是脏水。这是谁把这绿绿的脏东西倒进水里的,这绿绿的脏东西是什么呀”?这时,导游小姐向他们解释了太湖绿藻的形成以及采取的解决措施,乐乐听得可认真了。因此环境可以设置悬念,环境也可以帮助解决问题。孩子在真实的生活中发现了疑问,就会产生许多联想,但是,丰富的想象力能够使他们将真实的生活反应地丰富多彩。
三、为孩子提供自由交流的机会
教学中,我们往往还会发现这种情况: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邀请幼儿回答时,被点到的幼儿会非常自豪地得以表现。而多数未被点到幼儿却总有遗憾的表情、动作或声音出现,这时,不但是幼儿,包括听课教师、执教的老师在内也不免也会感觉到教学活动设计的一点点遗憾——不能满足每个幼儿表达的需要。事实证明了:要想为每个幼儿提供主动交流的机会,就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通过一种自由、开放式的教学活动,来扩展幼儿思维发展的空间,让每一位幼儿有权提问、发言、回答问题,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能力。本人在教学中总结出三点课堂经验:
1、导入部分教师与幼儿近距离接触。轻松、愉快的导入,只是让幼儿在某件事、某个物体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从而吸引他们去观察,发现,自由交流。幼儿在与教师、同伴的交流中,自己会总结大家的经验,来加深理解和认识。例如:当老师出示一幅抽象画时,画面似像非像,供幼儿选择的答案有很多,你说像羊,他说像兔,在交流中,他们会从图中寻找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否得到大家的肯定,从而实现意见的统一。
2、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幼儿在活动中自主操作、自由交流、教师所提供的材料不仅仅是事先准备的,幼儿周围的一切东西都可以被利用。例如:主题墙、区角游戏、幼儿园环境等等,为幼儿提供了更丰富的活动资源。
3、让幼儿的情感得以宣泄。幼儿在交流的过程中,有自己的独特观点,幼儿这种自由交流、评价是一个社会性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他们在尝试着交际的能力,练习着口才。去体验、感受活动中不同情感的“滋味”。例如:在大班《我当小老师》活动中。幼儿与老师互换角色,让大班的幼儿当“小老师”教小班的幼儿折纸,去体验一下当老师的滋味,孩子们开始很高兴,学着老师的样子开始了。当小老师结束后,大家都叫苦连天:“我教他,他不看我,他看人家”……;“我说得这么清楚了,她还说听不懂,哎哟,累死了”……;在孩子们的话语中,已经真正体会到了老师以前教他们确实很辛苦。
四、抓住孩子语言表达的契机,灵活引导
幼儿语言的发展需要教师适时地引导。幼儿语言表达的契机往往是在幼儿不经意的一句话或相互的争执中暴露出来。许多教师在上示范课之前,往往为了设计好的活动进行大量的前期铺垫,比如:教学目标在教学实施中的主次安排;教具、学具的准备;活动中教师的引导顺序;幼儿对教师的提问要做的经验铺垫……。一节课下来,就像排练出来的一个节目,活动从开始到结束,非常顺利,总有一种非正常的因素参和其中。而这样的教学活动,教师往往不会选择在课堂中异常活跃或者默默无闻的幼儿。因为,这样很可能会造成扰乱课堂秩序或让老师在课堂中“下不了台”的不良效果。教学中,教师们常常对幼儿异常的表现非常地“头疼”,总是抱怨他们“一个顶十个”。当孩子握紧拳头,学着“奥特曼”的样子给好朋友“报仇”时,我们应该及时教会他们换一种方法来解决问题,让他们感受到语言的“魔力”;当孩子有孤僻状态时、制造合适的氛围,选择合适的对象,激发孩子想说就说等等。我们要利用科学的理论结合实践操作来引导,我们要允许每个幼儿提问,抓住每一位幼儿发问的契机,在以后的活动中更好地引导他们主动进行语言交流。

 

标准平台 点击进入 产品中心 点击进入 学习平台 点击进入 代理专区 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