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先订定主要的规范
要小朋友遵守规范,除了施以正确的指导之外,还有一些方法可以试着教导。“先订下希望孩子做到的所有规范,再依据这些准则中,讨论出哪些属于有弹性可商议的部分,而那些是宝宝一定要遵守的,”每个孩子的行为模式都不同,无法使用固定的规则来限制他,老师应该视不同的状况来教导孩子正确的行为方式,才不会当孩子做出不合乎规定的事情时,眼中就只看到他违规的部分,而无法探究到真正的原因。
(2)事先告知宝宝规则
除了定下主要的规范之外,事先的预告也是相当重要,孩子对于新奇的玩具怎么样都无法放手,甚至出现大吵大闹的情形,要事前先告知孩子,应该遵守的规范,在大原则的范围之下,减少孩子出现耍赖或是吵闹的情形,不要担心孩子会把原有的规矩丢出脑海,事先预告孩子在哪种原则之下,他所拥有的自由选择的空间范围为何,小朋友了解自己需要一定要遵守的部分是什么,当然也不会出现不合理的情形。
(3)鼓励孩子的正确表现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定了规矩之后,适时鼓励孩子的正确表现就是让孩子认清是非的最好方式。当孩子因表现良好受到鼓励时,自然能强化规矩的正面意义;孩子犯错时固然也要给予处罚,但不宜太过放大,把焦点放在孩子的好行为上,他会更乐于表现。
(4)用有趣的语言代替大道理
千万别想用大道理说服孩子,那该怎样让他去做那件“对他来说,是最好的事”呢?可以把那些冷冰冰的、生硬的大道理“翻译”成影响他实际生活的“切身”事件。
(5)让孩子做有限的选择
有限选择的方法对孩子的规则培养非常有效,如果想让孩子不在房间里跑来跑去,就应该让孩子选择现在是看书还是画画,而不是“现在我们来做什么?”漫无边际的选择会把幼儿推到无法控制的规则之外。把幼儿必须要做到的事定为规则,在这个范围内给孩子几个可选择的方向,这样不论孩子选择什么,他的行为都在规则之中,从而自然而然地接受规则。
(6)适当采用自然惩罚法
规则意识的形成有时还需付出一定的代价才能使幼儿从他律到自律。适当地让孩子接受一些自然后果惩罚,是非常必要的,这种方法要有一定的限度,还要与说理引导相结合,要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爱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再加上示之以不同后果,就能使孩子慢慢感悟,变得懂事起来。
(7)培养执行规则的技能
有时孩子具备了一定的规则意识,但仍会时常违规。如有时“起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并非孩子故意拖拉,而是穿衣、洗漱等动作太慢,不得要领。那么,老师和家长就要教孩子做事的方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寻找又快又好的做事方法和规律,提高孩子的生活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