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幼儿园教育怎么做
时间:2020-04-08
来源:Yojo幼儿园联盟
作者:王方
点击:次
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和日本四个发达国家对儿童进行早期科学教育都极为重视,并用相应的法规文件明确规定了儿童早期科学教育的目标和任务要求。
(一)美国幼儿园科学教育标准及其分析
美国历来把培养科技人才,尤其是培养高级科技人才看作是促进经济发展、进行经济竞争的重要条件,因此,他们非常重视向儿童进行科学的早期教育。美国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趋势在实施这项计划时先后颁布的两个文件中有所体现:
1994 年,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和评定委员会国家研究理事会(NCSESA)提交了一份题为《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的讨论稿,在其总述中写道:在科学探究的产物触目皆是的世界,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是每个人必不可少的需要。每个人每一天都有不少事情需要运用科学知识做出决策。每个人都需要有能力有见地地参加就牵涉科学技术的重大问题而举行的公开讨论和辩论。每个人都应该有机会去领略一番因领悟和探明自然界的事理而可能产生的那种兴奋之情和自我满足感。
1997 年,美国儿童教育协会(NAEYC)公布了经过全面修订的《0~8 岁儿童适宜发展性教育方案》。其中的《幼儿科学教育课程标准》强调使用术语“sciencing”,它表达了对于幼儿科学教育实质的认识:幼儿学科学是一个积极参与的过程,幼儿科学活动过程是一个动手动脑的过程。在“幼儿适宜发展性科学教育目标”中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美国的幼儿科学教育观:
第一,重视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科学教育给幼儿最好的礼物就是帮助他们认识美、欣赏美。幼儿总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选择学习内容,以自己的方式和进程与物体相互作用,获得对周围物质世界的认识,因此,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之情是幼儿科学教育的首要任务。这一目标使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更富有生气。
第二,重视培养幼儿的探索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让幼儿意识到应该怎样想、怎样做、怎样发现。美国的幼儿科学教育标准强调把科学探究作为获取知识和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构成科学教育的一个独立的组成部分,探究被看成是学科学的中心环节。
第三,鼓励幼儿进行直接的科学活动,在对材料、物等的观察、操作中获得独特的、挑战性的直接经验。这些直接经验是幼儿学习科学的基础,对于他们形成有关科学概念以及今后学习科学具有重要意义。
总体来看,美国幼儿科学教育将培养儿童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作为根本目标;强调发展儿童的科学探究能力。对于科学情感、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经验这三个目标,是由一个核心概念——探索(动手动脑)而使三者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二)澳大利亚幼儿园科技课程大纲及其分析
澳大利亚幼儿园科技课程是与小学一、二年级连在一起,共同构成科技教育的一个阶段。大纲包括知识与理解、技能、价值观与态度三个方面。澳大利亚幼儿园科技课程大纲突出强调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调查研究(探索)的能力。澳大利亚的科技教育大纲虽然没有单独提出科学探索或调查这项目标,但在科学知识内容的学习过程和技能的目标中,都有关于调查研究的条目。在科学知识学习过程的要求中提出,通过调查研究对自然的和改造过的环境进行可靠的洞悉来扩展对调查研究过程的了解和理解。
第二,设计、制作(创新)的能力。澳大利亚幼儿园科技课程大纲中,在知识与理解和技能两个部分都渗透和强调了学生对设计过程和制作过程的了解和理解以及发展学生设计与制作的能力。澳大利亚幼儿园科技课程大纲提出,儿童要了解和理解人们用设计和制作来满足他们的某些愿望和需要;同时,儿童也要能够设计、制作作品,创造系统,建立环境以满足某些特别的需要。
第三,运用技术的能力。要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要培养各方面的合格人才,就必须加强各层次的技术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的技术教育。澳大利亚幼儿园科技课程大纲中对于儿童了解、理解技术以及运用技术的能力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要求儿童认识到技术活动对人类及其环境产生的影响;能够选择运用一系列的技术等。
(三)英国幼儿园科学教育大纲及其分析
1988 年,英国通过了《教育改革法》,在学校设立全国统一课程,科学与英语、数学并列为三大核心课程,所有5~16 岁的儿童都必须接受法定的科学教育。
此外,还将“设计与技术”课作为英国5~16 岁儿童必修的基本课程,这是英国1988年以后课程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设计与技术课分为两大部分:设计与技术能力、信息技术能力。
英国科学教育最显著的特征是十分强调设计与技术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不同,英国中、小学的设计与技术教育不是只单纯强调技能培训,而是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
英国教育界的专家认为:设计与技术课程应让学生意识到技术的发展以及这些发展通过什么途径影响我们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方式,懂得技术变化的重大意义;设计与技术课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开展设计活动,如何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如何使学生产生想法、制作和行动。可见,英国在中、小学开展设计与技术课程,其目的在于培养儿童的科学精神。
总体来看,英国幼儿园科学教育大纲体现出重视幼儿的科学调查和探索活动,重视幼儿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技术与科学的密切关系并使幼儿了解和学会运用技术这样一些特征及教育的发展趋势。
(四)日本幼稚园“环境”教育大要及其分析
战后的日本十分重视幼儿教育,几次修订幼儿园教育大纲。随着日本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日本的幼儿科学教育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日本于1990 年对《幼稚园教育要领》进行了全面修订,公布实施第二个《幼稚园教育要领》。该要领指明“通过环境进行教育是幼稚园教育的基本特征”,并把原要领中的“自然”改为“环境”领域。“自然”的内容范围仅限于自然科学,包括自然、数理化以及日常生活知识等几个方面,目的是让幼儿适应生活。
而“环境”领域扩大了原先的范围,包括了人和自然两部分,着眼于培养幼儿积极主动的态度和适应生活的能力,同时也提出环保教育的问题。
日本的幼稚园在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的目标中,更重视对幼儿情感的萌发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而不是认识很多环境污染的事实。在《幼稚园教育要领》的“环境”领域中规定了其总目标为:着眼于培养幼儿认识大自然与自己生活的周围环境的积极态度以及幼儿在其环境中生活的能力。
环保教育的内容也主要是帮助幼儿认识周围的环境以及环境和人、动植物的关系,而不是狭隘地将环保教育理解为治理环境污染教育。日本的幼儿“环境”教育,不论从其目标要求,还是从其内容纲要的具体表述中都渗透出以人为本、以幼儿情感态度培养为主的教育指导思想。
此外,在纲要的“注意事项”中也特别强调:通过对周围现象与动植物的认识过程养成人的主动意识,并对自然界产生敬畏和珍惜生命的思想,培养公共道德意识与探究心。由此可见,日本幼稚园强调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出发,组织实施具体的“环境”教育活动。
为了迎接新世纪,日本于90 年代后期又一次修订了纲要,于2000 年开始实施。新纲要的显著特点是重视心灵教育,萌发幼儿的道德心。
“环境”领域的目标提到:培养幼儿怀着好奇心和探究心去与周围各种各样的环境交往,并想要把交往中学到的东西采用到生活中去的能力。从而更加强调让幼儿在与环境的直接接触中,发展其对环境,特别是对大自然的兴趣、敬畏,对外部事物和现象的好奇、探究、思考、发现以及丰富的情感等。
总体来看,日本两次幼稚园教育大纲的修订,都体现出以幼儿为本,以情感和态度的培养为重心的教育思想,反对抹煞个性的、成人化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