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园长 权威发布 联盟速递 月工作重点 大型活动 教研活动 教学主任 后勤主任 下载中心 yojo大家庭 标准平台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孩子正在经历的“诅咒敏感期”,我们该如何应对
孩子正在经历的“诅咒敏感期”,我们该如何应对
时间:2020-04-10   来源:Yojo幼儿园联盟   作者:王方   点击:

“诅咒敏感期”一般开始于孩子3岁左右,是“语言敏感期”的一种特殊表现。当孩子开始疯狂地学习语言、运用语言时,他们会特别钟情于各种“脏话”和“狠话”。当孩子发现语言本身是有力量的,尤其是有些话能够像利剑一样刺伤别人时,就会使用强而有力的语言来试探、发展自己的力量,观察别人的反应。这个时期的语言习惯称之为诅咒敏感期。
案例一
教室里,4岁的拉拉和好朋友圆圆常常互相对喊:“圆圆是个臭粑粑”、“你好拉拉大臭屁”等等。其他孩子听到这类话语通常哈哈大笑,表现得很兴奋。有些孩子还会模仿,喜欢在说完某句话后加一个“屁”字,甚至将“屎、屁”等词编成儿歌。孩子们嬉笑着,将其当做一场游戏在进行着。也有不少孩子反感这类语言,他们表示不喜欢听这样的话并因此很生气或向老师告状。而当看到有人对此生气或愤怒时,拉拉和圆圆便说得更起劲儿。
案例二
6岁的亮亮在餐后自主游戏时,想要加入同伴小宇的游戏。在被拒绝后,亮亮伸手要去拿小宇的玩具,被小宇用手推开。亮亮气鼓鼓地叉着腰,大声喊道:“你这个大坏蛋,我要把你踢飞,把你打成稀巴烂!”
这时小宇气得满脸通红,说:“我才不是!”亮亮朝他做了个鬼脸:“我就要把你打成稀巴烂!把你踢飞!”
案例三
户外游戏时间,悠悠和老师在草地上玩打滚的游戏。悠悠爬到老师身上,笑眯眯地说:“老师是臭屁虫,哈哈哈哈哈哈……”老师知道,孩子可能正在以这种方式试图引起她的注意,给出的回应是:“我一点都不怕你叫我臭屁虫,可是你千万不要叫我大南瓜,千万不要。”接下来的时间里,孩子便开心地使用新词语“大南瓜”来“对付”老师,忘记了刚才的“臭屁虫”。而老师也相当配合地做出了惊恐的表情,大家继续愉快地玩耍着……
孩子为什么会说“诅咒性语言”?
3-5岁的孩子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诅咒敏感期”,孩子会说一些负面的语言,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是为了引起家长的注意;第二是为了宣泄情绪,例如不满、愤怒、失望等。
案例一中,我们看到,4岁的拉拉和圆圆遇到了“诅咒敏感期”。他们对“屁”、“屎”等这类语言产生了兴趣。拉拉和圆圆为了表示彼此间亲密的关系,用这样的对话来寻找身份的认同,彼此之间产生共鸣。还有些孩子们是由于模仿而说这些语言。而当他们使用这些语言时,引起了他人的强烈反应,反而引发了他们对这类语言的兴趣,进而重复使用。
案例二中,当同伴之间发生冲突时,亮亮试图用“诅咒语言”宣泄自己的愤怒情绪。由于孩子尚未掌握足够的词语用来表达情绪,当他无意间发现谩骂、诅咒可以宣泄自己的情绪时,很容易用这样的方式来展现自己的力量。
成人如何接招?
当孩子出现使用“诅咒语言”的现象时,成人又该如何应对呢?
简•尼尔森在《正面管教》一书中提到:孩子的行为背后有其行为目的和观念,但孩子意识不到,那是隐藏的“密码”。成人要做的是识别出这些行为背后的目的,进而有效地帮助孩子改变某些行为。
因此识别了“诅咒敏感期”的特点和原因后,再结合下面几点策略就可以帮助孩子渡过这一时期:
一、培养孩子的共情意识
当我们发现孩子使用“诅咒语言”时,首先允许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了解和分析具体原因:是因为觉得好玩?还是因为太生气了才说的?接下来,成人要把孩子的感受用合适的词语表达出来。比如告诉孩子:“你刚刚那样说,是因为你很伤心/失望/害怕……对吗?”然后也需要明确表达自己的感受:“听到这样的语言,我会感觉很不舒服。这样的词语会伤害别人,但是我知道你并不想,因为你是善良、懂礼貌的孩子。”
二、输入更多情绪表达的方式
日常生活中,成人有意识地给孩子输入可以用来表达情绪的词语。“我够不着柜子上的东西,我现在很着急。”“你不跟我分享玩具,我很伤心。”当孩子出现说“诅咒语言”行为时,成人可以提醒他:“你下次再遇到这样的情况,可以这样说……,别人就会明白你的意思了。”
三、在游戏中渡过“诅咒敏感期”
“诅咒敏感期”是孩子在学习使用语言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现象,我们要尊重并理解它的存在。因此在帮助孩子合理应对这种行为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给它设定一个边界,比如在游戏的世界里允许它的存在。利用孩子喜爱游戏的天性来帮助孩子渡过这一时期。
1.设置“诅咒语言”界限,明确什么场合不能说
案例一的孩子将说脏话当作是游戏来玩,但这在集体生活中显然已经影响到其他人。我们可以和孩子约定一个“大臭屁时间”,在某一个时间段、某一空间里,这些语言可以当成游戏来玩。比如只有爸爸妈妈和宝贝在的时候可以玩一会儿,但在其他时间、其他场合里不可以出现,因为有人不喜欢听到。
2.比“诅咒语言”更有力量的游戏词语
如果孩子使用“诅咒语言”只是为了引起成人的注意,那么可以参考案例三中老师的处理方法,用其他游戏化词语自然地替代“诅咒语言”。我们会发现:孩子在意的并不是那些词语本身,而是游戏中他人的反应。  
总之,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孩子们是通过不断地观察和练习,逐渐学会使用语言、理解语言规则的。当孩子处于“诅咒敏感期”时,我们不必焦虑,也不要把这一行为与“道德发展”等方面随意联系,而是要倾听孩子的表达、理解孩子的行为动机,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帮助他顺利渡过。
标准平台 点击进入 产品中心 点击进入 学习平台 点击进入 代理专区 点击进入